本报讯 山地乌骨鸡和山地乌骨阉鸡是喜德县颇具特色的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近年来,依托科学的生产技术规程,喜德县大力推广和发展山地乌骨阉鸡产业,截至目前,喜德高山、高二半山乡镇的彝家几乎都在养殖乌骨阉鸡。
喜德县有养殖乌骨鸡和乌骨阉鸡的悠久历史,据古老的《凉山州喜德县彝族民间文学作品选》记载,“公鸡红彤彤,母鸡圆溜溜,婚事要用鸡、丧事要用鸡、祭事也用鸡。雄鸡为抗敌之用,母鸡为还魂之用,阉鸡为待客之用。”。
记者在市场上走访得知,肉鸡每斤7、8元,土鸡每斤12、13元,乌骨鸡每斤17、18元,乌骨阉鸡每斤28、29元。同样是鸡,为什么价格却相差那么大?
原来,肉鸡是经过人工繁殖、用饲料喂养而成的鸡;土鸡,俗称家鸡,则是由母鸡孵化、用粮食或饲料喂养的鸡;乌骨鸡则是由纯乌骨鸡蛋由母鸡孵化、用纯农产品喂养的鸡;而乌骨阉鸡就是乌骨小公鸡长到一斤左右时,经过阉割后,精心养大的鸡,其特点是肉质鲜嫩、可口,在具有其它所有鸡类的优质特点外,甚至有一定的药效,所以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建立乌骨鸡生产基地,是喜德县多年来的愿望和梦想!早在2000年,县委、政府就提出过要建立乌骨鸡生产基地,并在喜德与冕宁的交界处塑起了“喜德县土乌骨鸡生产基地”的天然石碑。但是,多年来,喜德的乌骨鸡养殖总是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形不成规模。
2007年以来,喜德县县委、县政府将建立乌骨鸡生产基地作为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并将其列为县委“三个三个一”工程之一,明确提出推出乌骨鸡品牌、开发生态阉鸡、打造百万乌骨阉鸡生产基地。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发挥作用。”该县充分利用国家的产业化扶贫资金50万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规划,并将其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及时配套了30万元资金,用于建立无公害生态乌骨阉鸡基地,同时抢先注册了“山地牌”禽畜商标。
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该县已在全县的7个重点乡镇的7个项目村中选择了600户项目农户,以生态阉鸡生产区的5个乡镇为重点,辐射全县24个乡镇,采用自孵自养或饲养脱温鸡苗的方式,生产、开发生态阉鸡。
截至目前,喜德县已分解落实到各乡镇的生态阉鸡就有20万只,目前存栏有各种鸡26.285万只,通过边繁边养边出售,全县年底预计出栏仅纯乌骨阉鸡就可以达到20万只以上。现在县畜牧局良种繁殖场饲养了种鸡50只,配套种植牧草30亩,建立的示范生产生态阉鸡都在1000只以上。并在两河口的波振、鲁基乡的中坝、北山乡的自哈、贺波乡的跃进、冕山镇洛发等选择了600户为生态阉鸡示范户,每户开展配套种植牧草一亩、修建圈舍10平方米、示范饲养生态阉鸡40只。
“养大了卖、卖了又养。”许多养鸡农户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经验。居住在海拔2800米的喜德县依洛乡渣普组村民,在以前既没有村集体经济来源,也没有大规模的特色产业,村民们的收入就靠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和简单粗放喂养的猪牛羊。
“养鸡就是比养猪牛羊好!一个月加工200来斤玉米或芋子,将洋芋和杂草合在一起砍碎,伴上玉米面或芋子面就可以了,然后放出来活动活动、喂喂水就行了!要是能再加上一点饲料就更理想了。”家住喜德县依洛乡渣普组的村民吉克合机说。而该村村民们在饲养乌骨鸡的过程中,尽量用自产的玉米、荞麦、黄豆、洋芋等原料配制成混合粉料,并补充适量的青绿料,每日饲喂次数达3到4次,白天放在院子里、夜晚赶回鸡舍,让乌骨鸡自由采食、获得充足营养,尽快长大。
“早养早富不养不富!”现在的渣普组,养殖专业户已达40户。养殖乌骨鸡已在渣普组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仅此一项,村民们的年人均就增收700元左右,许多的养殖户已不再需要乡政府的贷款。
成功是前进的动力。尝到甜头的渣普组人不但将养殖乌骨鸡当作勤劳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路子来抓,同时也在不断的进一步扩大规模,使养殖户们每年的乌骨鸡出栏率都在500只以上。
“资金不够,帮助贷款;鸡种没有,帮着提供;饲料钱不够,帮助垫付;技术不够,有专业技术人员帮忙。”为了让村民早日发展养殖业、找到致富门路,该县许多乡、村两级的干部动了真格的。“我们只有4000多只的养殖(乌骨鸡)任务,但通过乡村干部的动员宣传和帮助,现在我们乡已有存栏乌骨鸡7000多只。用不着动员,村民自己就在争着养乌骨鸡了。我们乡很偏僻,没有支拄产业支撑,走养殖乌骨阉鸡产业化道路,对我们乡是一个很大的助推。”喜德县洛莫乡党委书记毛瓦尔说。
打出喜德乌骨阉鸡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努力实现消费者满意、促进农民增收,该县已为“无公害生态乌骨阉鸡”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