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保护:守牢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安全

6月的东兴大地,田间地头,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竞相生长,生机盎然。

在白合镇苏家村,玉米天冬间作基地,鲜食玉米已经成熟,村民们忙着采摘销售,一派粮食稳产增收的动人景象。

在双才镇胡石村,昔日100余亩荒山坡,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土地”,凤凰李、蜂糖李全面丰产,通过网络销往广西、广东等地。

这是东兴区“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带来的成果缩影。

今年以来,东兴区牢牢把握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构建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格局,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共同责任机制,夯实了区、镇、村、组、农户耕地保护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尤其是把耕地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定期召开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等专题会议,通过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对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进行传达学习,全面筑牢耕地保护责任意识。

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制度,根据最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层层签订镇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7份、村级保护责任书384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15.578万份,实现了责任到人、责任到户,确保全区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

实行严格的保护责任考核,印发《东兴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目标考核任务中,每年年终考核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领导班子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同时,将耕地保护责任履行情况纳入镇(街道)主要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到实处。

积极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执法和监察,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搭建等行为。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开展 “大棚房”另案处置、重点区域“回头看”工作。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截至目前,东兴区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区26个,基本农田保护片394片,基本农田保护图斑34548个,坚决守住了耕地保护的红线。

强治理:综合整治土地 助力乡村振兴

东兴区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上,全区耕地保有量现有65761.9公顷,超出上级下达指标2181.9公顷;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际划定面积为50122公顷,超出上级下达指标120公顷。

“土地资源有限,如何保存量、促增量、提质量,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为此,东兴区实施了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1.17万亩,耕地保护工作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将杂草丛生的荒山荒坡改造成为适宜机械化耕种的梯土梯田,让越来越多的“撂荒地”变为了“致富地”。

在郭北镇亢家村,昔日二十三座荒山,如今被座座青山取代,千亩夏满蜜桃产业园发展成势,成为今年初夏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村;在双桥镇双流村,麦浪翻滚丰产丰收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是今年初夏难以忘记的一抹金黄;在椑木镇庙儿坡村,一人多高的茅草地被开垦出来,发展起了天冬产业园;在石子镇龙安村,大片撂荒农田被盘活,发展成了万亩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除此之外,东兴区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率先在田家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一方面,通过航空摄影、入户调研、问卷调查、文献查询等多种手段,开展农村土地利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专项调查,全面摸清土地整治开发底数和潜力。另一方面,按照“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城乡融合发展+N”效应模式,结合8个村庄规划,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此外,制定系列配套政策、制度和规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工作机制,整合部门力量及涉农项目、资金等,落实相关减免、奖补政策,确保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共赢。

位于田家镇的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稻-蒜”种植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记者在现场看到,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目标。据当地村干部介绍,就在今年4月底,该基地的7000余亩紫皮大蒜喜获丰收,产量在240万斤左右,产值超千万元。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让蒜农真切地享受到了红利。

善利用:保障项目用地 做强主导产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紧跟省委部署,立足东兴实际,如何走出革命老区发展新路径?

聚焦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D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紧张忙碌,园区建设呈你追我赶之势。

聚焦中国天冬之乡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道地天冬为主的中药材长势喜人,正以“一镇一园区”之势发展壮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

聚焦东兴区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从1月签约注册,到4月进场施工,再到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为目标,火速崛起新材料制造产业。

这是东兴区“三大主导产业”竞相发展的场景。其背后,离不开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班人的努力——他们紧紧围绕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的目标,紧扣市委打造“产业内江、生态内江、甜蜜内江”的部署,始终着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土地政策,主动联动区级部门,有效破解用地难题,切实保障项目落地。

他们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格设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全力推进建立东兴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一核·两翼·三轴·一廊·两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一核、两翼、五重、两环、七射”城镇发展格局,为持续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全面建设“五区四地”,助推乡村实现“五个振兴”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他们科学编制规划,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尤其是聚焦城市发展所需和人民群众所盼,完成了东兴旧城、东兴新城核心区、大冲山片区、椑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东兴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100%。在东兴旧城片区,着重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完善规划编制,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打造具有山水特色的城市生态综合居住功能片区;在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着重“产城融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能,积极推进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烯材料等一系列新材料生产,建设城市新材料制造产业基地;在东兴新城核心区,着重“科创产业”,积极推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小青龙河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集总部科研、文创商务、职业教育、高端居住为一体的科创产业功能区、城市新城区。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东兴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下一步,全局上下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守好耕地红线、护好基本农田、用好土地资源,为推动东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