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扎根在了东乡区”——这个横跨近10年的致富故事,在我区红星镇、圩上桥镇、杨桥殿镇等地广为流传……眼下,雷竹笋采摘接近尾声,算一下,这一季,雷竹笋种植基地负责人艾小斌又带领近千名村民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近日,记者前往我区红星镇南山雷竹种植基地,探索该产业发展“密码”。远远便看到一大片竹海,春风徐来,青翠欲滴的雷竹随风摇曳,电影《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里打斗的场景瞬间涌入脑海。

致富笋竹种植技术视频_种植竹笋致富经_竹笋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没发展雷竹产业前,艾小斌一直在浙江务工,收入并不高。偶然的一次机会,艾小斌在参加朋友酒席时发现,这里无笋不成宴,当地人都非常爱吃。从此,艾小斌多了一个“心眼”。经过多番考察,艾小斌决定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他回到家乡,利用荒地试种植了700亩雷竹。

“当时第一批新鲜笋就收益不错,信心也就更足了,便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到现在种植面积已有5000余亩。”艾小斌说,他在东乡就有7个基地,分布在红星垦殖场、圩上桥镇、杨桥殿镇等乡镇,另外,还延伸至临川、万年、丰城等周边地区。

当天有不少务工人员穿梭在竹林里,他们用一头尖尖的铁棒扒开地表的稻谷壳,雷竹笋逐一显露在眼前,一铲、一拔,雷竹笋便收入囊中,挖出来后就立马包装发往江浙沪一带。

种植竹笋致富经_致富笋竹种植技术视频_竹笋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大面积种植、多条生产线,促使用工需求量变大,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提到雷竹基地和艾小斌,年逾六旬的陈印旺连连称赞:“基地没建之前,我没什么活干,在这工作的几年鼓了腰包,充实了生活。”

和陈印旺一样在雷竹基地工作的有近100人,他们从事挖笋、包装、挑稻谷壳等工作。“基地不仅吸纳附近村民就业,还有一部分人来自贵州,他们很多是夫妻俩一同在这里务工,两人一天工资近千元。”艾小斌说道。

滴灌贯穿竹林、雷竹笋分拣输送、自动化雷竹笋切割……发展雷竹产业的致富路上,科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雷竹种植基地采用稻谷壳保温覆盖技术,有利于改善雷竹的生长环境,提早出笋时间,并提高雷竹笋效益。但是,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想要将稻谷壳从竹林里清理出来就费时费力。

“针对这个难题,我们前不久研发出一款吸壳设备,用管道通过吸力就可将稻谷壳吸出来,省时又方便,和吸尘器有些类似,目前正在申请专利。”艾小斌说,稻谷壳吸出晒干后,到冬天还可以重复利用,既降低生产成本,还生态环保。

种植竹笋致富经_竹笋种植技术及亩收益_致富笋竹种植技术视频

而另一项滴灌贯穿竹林技术,既节省水量,又可有效控制土壤湿度,促进竹笋生长。艾小斌说,得益于这项技术,去年旱情时期,基地也没有受到影响,高科技的运用加上科学种植,让种出的笋“更大也更嫩了”。

据了解,“科技感”的背后还离不开院校的支持。艾小斌告诉记者,在抓好产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基地积极与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及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立“专家工作站”,从培育产业化组织上下功夫,从产业链延伸上提效益,不断提升雷竹产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经过多年探索,基地目前共拥有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19个。

此外,在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及江西省农垦事业管理办公室的联合帮助下,基地引入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软件系统建设,将种植、抚育、投入品管理、采收、分类包装、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纳入软件系统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让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的绿色食品。

产量、质量、市场都有了保障,艾小斌带领村民们在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远、越走越轻松。“俗话说,1亩雷竹10亩粮,3亩4亩娶新娘,5亩8亩盖楼房,10亩确保奔小康。我有信心带领更多人走上致富的幸福路。”艾小斌说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