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乡村教师的四十年教育生活自述

文/李本聪 图/ 谢鹏超

李本聪老师

— 四十年教龄—

高中尚未毕业,村委会小学附设初中班扩招,缺教师,老校长和总支书记找到我们班主任陶老师,要我回来当老师。那时,有志青年,服从组织安排。

刚从教的时候,第一届学生和我年岁相差不过二三岁,甚至有和我同龄的。时光流过40年,他们有的儿子、孙子也相继成为我的学生,我教了他们家三代人。

— 教过二千余学生 —

以每年教一班学生40人计,我多数时候是一年接一个新班来教,如同老师们形容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40年就应该教过1600名,加上有些年份要上两个班的课,许多年份学生数超过40,譬如今年教的这个班就有52人,最高教过60多人的大班,2000余学生的估算并不离谱,并且只多不会少。

我教过的两千多学生中,极大部分是普通劳动者,他们在乡村里栽水稻、种包谷、植烤烟,办厂做老板、做包工头、做生意、在工地上卖工,南下沿海城市当农民工,挣了钱回来,养家糊口,建新房,买车。他们多是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和我一样一点也不惊天动地,但都是遵纪守法的共和国公民,我想这就够了。一个自幼患小儿麻痹,靠拐棍轮椅坚守在教室里的人,能走到今天,我知足了,我满足了。

将“爱”写进手心里

— 教过三十届六年级毕业班—

今年这届六年级带出去,我教小学毕业班的历史就到“而立之年”了。30届毕业班是个什么意思?它背后的最大意蕴是艰难,是不容易,是责任如山。1980、90年代,那点教学成绩,那点升学率,硬硬生生是拿时间加汗水苦来挣来的。双休日不休,寒暑假在非毕业班后放一周,提前一周收,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奉献付出。

一个县就招收四个重点初中班,总计200名学生。面向城区四所小学招收100人,面向农村81家村委会完小村小招收100人,依小考语文数学总分来决定录取,竞争激烈,比考上重点大学还要难。

— 教过六年初中英语—

1975年高中毕业,我回到家乡小学附设初中班来当民办教师,在高中里学习过半年英语。上级要求,要在初中开英语课,教师却没有,学校自己想办法解决。校长也为难,想来想去,觉得我人年轻,这副重担就交给我了。初生牛犊不怕虎,教就教,人不会世上学,刀不快石上磨。正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播英语节目,买来个二手收音机,买来教材,跟着听、跟着念、跟着学。放学吃中饭的时候,节目开播,放下饭碗,翻开书,听完了,饭冷了,菜凉了,再来吃。渐渐感觉到英语的趣味,渐渐对这门学问有些入迷痴迷,买了初高中,还有大学的教材来,一路自修上去。

天道酬勤,人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教起了初一到初三的英语课,课堂上传出了“ good morning teacher`!”这个村子破天荒第一次听到孩子们说洋话,这个学校教室的黑板上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了洋文。学年末统考,所教初三年级竟然考了个全县第一,领导用牛皮纸信封装着10元钱的奖金送来。

孩子们的心声:

Dear teachers, we love you

— 当过二十一年副校长—

我当了21年副校长,教了21年毕业班的课。别人说自己教一届毕业班,头发要脱落一大把,心脏要出毛病,苦啊累啊,非常不乐意。我不是不怕挑这个重担,可谁叫你坐在那个位子上,谁叫你头上顶着“副校长”三个字。所谓“领”,是走在前面,做出榜样。倘若走在老师后面,干在老师后面,哪个会相信你在领他们。所谓“导”,就是你在专业上比别人懂,比别人精,比别人有办法,在老师们遭遇疑惑迷惑的时候,能站出来,镇住堂子,给他们指点指引。如果连课都不教了,你还会比一线老师有办法,我不信。

李老师在课堂上

— 创立了一种教学法

致力于一个班级文化建设 —

1.文本细读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全称是:小学高段语文文本细读教学法。乡村小学语文怎样教,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最后产生了这个教研成果。我教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主要就用这种方法来教。具体是八个步骤:利用字词典自己疏通课文生字生词;研究课文每句话写什么;研究重点句字背后的意思;品词品句;研究这段话写什么;研究这段话怎样写;我的疑问;对疑问给出的答案。文本细读完了,然后就进行师生角色换位,由学生上来讲自己文本细读的收获,然后发动一班学生参与进来,我来补充,我来纠正,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的理解跟你不同,老师做平等中的首席,课前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准备出课来,学生讲了,学生懂的就不教了,只在过不去的地方扶一把。

这种教法旨在带领学生寻找知识,走向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读书、自悟理,进行自学能力培养。

2.致力于班级文化建设。我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做三件事:第一是制度文化建设;第二是阅读文化建设;第三是社团文化建设。

— 发表了两百余篇教研文章—

我的教研文章是做出来的。我在班级管理中推行职能小组管理,组织诸如矛盾调解小组、学习互帮小组、卫生管理小组……有了实践经验,就坐下来写成教研文章。我在学校推行辐射式教研活动,一轮搞完了,就来分析,成功在哪里,经验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改进的思路是什么,然后写成文章。

我的教研文章是读出来的。我喜欢读书,专业的书要读,文史哲的书也看,这就为我观察教育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教育,新的发现就产生,我会把这种发现写成文。还有那些启迪我、感动我的经验做法,我把它们借鉴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有了新的体会,反思总结,提起笔来,一篇文章也就成型了。

我的教研文章是写出来的。我的一天总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其中,教育写作花去了我很多的时间:课余时间写、夜晚写、节假日写、甚至外出开会或旅行的时候也有空就写起来。

薪火相传的教学培训现场

— 记下五百万字的教育笔记—

我评特级教师的时候,专家组下来,查看原始材料,打开书柜,数了数我写的笔记本——129本,他们将书叠起来,比了比身高,说是著作等身。

这些文字,对别人没意义,对我却是坚固的进身阶石,踩着这些阶石,我才敢对学生说,你们的老师天天向上。站在500万字的笔记上,我才敢有底气地说,我教语文,我就是语文。我才有了预想不到的收获,著书提前做到了。

— 获得三个级别的褒奖—

我五十岁那年,获得云南省特级教师称号。大家知道,在这个行业里,这算是最高荣誉了。“劳动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这个荣誉据领导说就是“劳模”了,这是州委州政府颁发给我的。“科技创新能手”“十大道德模范”这是县委县政府颁给我的荣誉。

我教书育人的生涯,就做了这些事情。

(作者系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 )

作者简介

李本聪,男,汉族,云南省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1958年10月出生,1976年9月参加工作,文化程度高中,中共党员。长期担任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任务,长期从事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知名教育写作者。担任过21年的小学副校长。在数十家乡村小学义务培训过教师。被聘为国培计划专家。出资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他自幼患小儿麻痹,五十岁时,由于左腿膝关节磨损严重,由拄单拐变成拄双拐、坐轮椅上下班。讲课只能坐在椅子上,旁边放块小黑板,完成板书后举起来,让学生观看。

2004年被评为红河州劳动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08年晋升为云南省特级教师。2012年被评为泸西县创先争优先进,同年被接纳为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2015年被评为泸西县道德模范,《云南日报》《红河日报》、泸西县电视台、红河州电视台报道过其事迹。他任教小学毕业班语文学科成绩曾在统考中多次名列前茅。

李老师笔耕不辍,写有五百余万字的教育教学笔记。先后在《教育文摘周报》《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教学与管理》《中国德育》《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师道》《小学青年教师》《教育策划》《中国教育》及《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江西教育》《红河教育》等国家、省、州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在“中国教师博客网”上写有自己的博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