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经历几天台风休市之后,沙琅镇府前路新规划的龟市再度热闹非凡,吆喝声此起彼伏。

每天吃过晚饭后,雷明(化名)总会将新孵出的龟苗带到龟市,往往一开档就被一抢而空。来自云南的他,如今已成了地道的沙琅养龟人,每天过起早晨喂龟粮、晚上逛龟市的生活,并以此买车建房。

金钱龟、石金钱龟、小鳄龟、金头龟、乌龟……沙琅人养龟已有30多年历史,全镇过半常住人口从事龟鳖养殖业,并以此改变命运、脱贫致富,彻底摆脱了以往依靠一亩三分地的日子,住起独栋的小楼房。去年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36元,超过全省平均值。

借助获评全国特色小镇的新发展契机,沙琅镇一心突破因上下游缺失带来的产业发展瓶颈,将深厚的龟鳖养殖业与传承数千年的龟文化相结合,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带领更多人致富。

台风天有人冒雨上门收龟

沿着省道S281一路向北行驶,进入沙琅镇的中心区,沿街一栋栋小楼房随处可见,很多更挂着“XX龟业”的招牌。

8月25日,刚刚飞走的台风“天鸽”给茂名市电白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一时间雷电交加。虽然火热的龟市因台风而休市,但位于沙琅镇尚唐村的黄剑东家中,依然热闹非凡。

从早上7时开始,黄剑东的微信便响个不停,不断有人询问当天龟苗产出情况。中午12时,黄剑东送走第三批龟贩,将客人挑剩的两只安南龟苗收好。“原本以为台风天没人上门了。” 黄剑东算了一下,三批总共卖出龟苗87只,有两万多元的营收。

黄剑东的父亲黄仁辉,是沙琅镇最早的养龟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境贫乏的黄仁辉在亲戚的劝说下,鼓起勇气买了30只龟苗进行养殖,并开始跟随兄弟辗转南宁、海南等地,推销龟苗和引进新龟种。到了2000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沙琅人加入到养龟大军,黄仁辉的养龟效益才初显。

前几年,龟价多次上涨,让黄仁辉一家收入大大增加。如今,他们家早已搬出破瓦房,在尚唐村中心地段建起三栋小楼房,其中一栋就专门用来养龟。“全家能有今天,都是龟给的。”黄仁辉说。

黄仁辉一家经济状况的改变,是沙琅镇龟鳖养殖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有效路径之一。

沙琅镇因地制宜,围绕龟鳖养殖业这一市场前景向好的新兴产业,引导当地群众从以往一亩三分地的农耕,转变到现在家家户户建池养龟,居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家养龟,户户盖楼

周日强养龟已经有十年光景。十年前,他是沙琅镇里小有名气的木材加工厂老板,生意经营的好,一年下来的能有20万的收入。2003年,有朋友劝说周日强养龟,周日强并不看好。但随着朋友通过养龟盖了楼房,买新车,周日强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2008年,周日强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摸索养龟究竟能否赚钱。在半个月中,周日强参观了各大养龟场,向众多养龟农户取经。随后周日强以120元一只的价格买了1000多只的龟苗,很多人都说周日强“傻了”。而一年后,长大的龟苗卖到了240元一只。

看到巨大的商机后,周日强随即加大投产,把龟的数量扩大到了10000只,之后随着几年龟价的上涨,目前规模更达到了20000只。“如果龟市行情转好,一年赚个五六十万不是问题。即使龟价跌到谷底,每年也能赚十几万”周日强说。

目前在沙琅镇,像黄仁辉、周日强一样的养殖户有6000多户,从业人员5万多人,超过常住人口的一半。甚至连很多外来的“新沙琅人”,都被卷入龟鳖养殖浪潮中。2016年,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36元,超过全省平均值。

近五年来,沙琅镇把发展龟鳖特色产业作为发展农业经济的抓手,不断加大对龟鳖养殖业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年产各品种龟苗约130多万只,年产值达6亿多元,在全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把龟的种群扩大起来后,很多养殖户却有了新的困惑。“由于下游产业链配套的缺失,很多人不知道养龟最后能干嘛。” 华鑫养殖基地的总经理张鑫说。

养龟吸引众多游客,带动旅游创收

以养、销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是全国龟鳖养殖行业共同遭遇的困境。如何从这种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把龟鳖产业向规模化、市场化、生态化转变,形成上、中、下游链条化发展,把龟文化充分推广出去……危机之下,转变迫在眉睫。

年近六旬的退休农场职工温芝永就是探路者之一。

2013年,深知传统养殖局限的温芝永,一口气租下了排仔村铜板岭作为养龟生态庄园,利用天然的环境提高龟的繁殖速度,同时也通过生态养殖方式带动旅游业。生态园内配备餐厅、住宿、茶市、果林、龟鳖养殖观赏区等设施,客人不仅可以进行龟鳖交易,还可以度假消费。

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2016年累计接待了游客三万人次,2017年截至8月,共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在沙琅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广下,该模式在镇内迅速复制,已经建成5座生态养殖园,但由于对场地要求较高,要大范围推广还比较困难。

“这几年不太景气,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价值,只是没有被开发出来而已。”从父亲手中接过六万只规模的龟鳖养殖场,张鑫经历几年摸索后,正潜心下游的开发,希望能将龟鳖产业与康养产业结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空间等要素的集聚,离不开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但这些都是沙琅镇目前所需要提升的。”

2014年,林炜向电白区政府提出了“金龟产业园区”的设想,建议养殖户集中入驻,有技术和金融服务,以及价值利用的研发和上下游生产加工的综合性生态园区。通过龟文化的挖掘,普通市民还能在园区里进行文化体验、休闲观光。

林炜的想法得到了政府的认同和支持,“金龟产业园区”被列入省重点项目以及沙琅镇的“十三五”规划中,近期也将在沙琅江岸正式开工。

特色产业还要跟文化结合

今年8月,沙琅镇获评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这种国家力推,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为沙琅镇发展全国龟产业的养殖、生产集聚地及交易、展览集散地,提供了新的契机。

沙琅特色农业经济的另一风向标则是南药种植与加工业,其中沉香和藿香的种植加工尤为瞩目。对沙琅镇来说,“特”就是龟鳖养殖与南药种植加工等两大产业。沙琅镇将创建金龟产业园、南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双产业培育,推动两大产业从单一的种养,向种养、加工、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

8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特色小镇专家评审意见,要求沙琅镇整治镇区环境,塑造风貌特色;尽快修编规划,提升规划质量。

9月6日,茂名市在该镇召开全市县域副中心建设现场会,茂名市委书记李红军强调,沙琅镇要抓好县域副中心的规划,科学规划发展布局、功能分区和综合交通体系,同时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支撑作用。

目前,沙琅镇已通过招投标,聘请广东省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全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茂名市委常委、电白区委书记、水东湾新城党工委书记陈小锋表示,电白区将从财力、物力和智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沙琅镇,目前已经在规划科学布局、城镇扩容提质、交通互联互通、项目产城交融等各项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未来,沙琅镇将突出龟鳖和南药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结合客家文化,产城融合、人文融合,把“电白区副城中心建设”、“县域副中心建设”和“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区域带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新型特色城镇。

◆小镇名片

位于茂名市电白区北半部中心地带的沙琅镇,是电白区北部商贸文化中心,也是联结电白区中北部乃至茂南区、阳春、阳江的交通枢纽。

近五年来,沙琅镇把发展龟鳖特色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抓手,不断加大对龟鳖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从业人员5万多人、养殖户6000多户的规模,年产各品种龟苗超过130万只。2016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20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总收入9.71亿元,龟鳖特色产业年产值达6亿多元。龟鳖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全镇群众脱贫致富。

去年,沙琅镇被全国龟鳖行业评审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养龟第一镇”和“中国石金钱龟之乡”。今年8月份,沙琅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

◆对话

沙琅镇党委书记罗亮:

引导两大产业向多产业链发展

南方日报:近年来,沙琅镇龟鳖养殖业经历了怎样的转型探索?

罗亮:我们正计划建设集中养殖的厂房式养殖园区,解决扩大养殖规模问题,减少养殖带来的生活环境污染。同时设立专门园区加快下游产品研发,解决龟养殖产量大幅增加后、商品龟的消耗性消费渠道问题,明朗发展前景,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南方日报:沙琅镇将如何定义特色小镇的“特”,并将之融入未来的建设中?

罗亮:沙琅镇是全国养龟第一镇以及中国石金钱龟之乡,南药种植历史悠久,这两大产业都是镇里独有的。沙琅将立足现有的特色产业资源,将两大产业慢慢由单一种养模式推向多产业链发展,并挖掘这两个产业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再融合乡村秀丽的山、水、人、文特色,来不断丰富沙琅特色小镇的内涵。

【记者】陈彧 顾大炜见习记者 朱红鲜实习生 李超朝

【通讯员】王全明

【摄影】张迪

【统筹】汤凯锋

【校对】冯志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