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工厂的食用菌杏鲍菇的生产车间内,只见100平方米的空间内早已被一排排10多公分长、拳头粗的杏鲍菇填得满满当当。车间里,穿着统一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从育种、拌料、装袋到灭菌、冷却、接种、发菌、采菇,各道工序都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形成了智能化控制、自动化机械作业的集约化生产。

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挂牌,注册资金6680万元。成立以来,该公司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工厂化管理和生产模式,实现了食用菌周年生产、循环利用,闯出了一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新路子。

多年来,该企业实行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木屑等为原料,选用先进的科学配方,以及工厂化生产的方式,生产珍稀杏鲍菇产品。在杏鲍菇成熟采摘后的废菌包再次变废为宝,生产出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高效、多能生物有机肥和复混肥,供给邻村的农民种地使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地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并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公司还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带动尧都区的贺家庄乡、土门镇等贫困乡镇发展窑洞栽培食用菌300余棚(洞),当地农民收入增加近600万元,安排农民就业400余人。

“我在这里已经工作3年了,主要负责出菇管理,从后熟、骚菌、催芽到舒蕾、成熟、采收,每当看到一筐筐的杏鲍菇包装好后,我就特别有成就感。除此之外,我在工作中还学会了栽培食用菌的一些专业的技术与知识,每月还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又能按时回家照顾家人。每年到农忙时节,公司都会根据实际情况为我们调整上班时间,不耽误我们干农活,感觉现在的生活真是既充实又美好。”43岁的李爱琴一提起现在的这份工作,言语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0年,该公司投资3亿元,启动“年产万吨食用菌基地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截至2011年底完成投资6000万元,日产杏鲍菇10吨,通过带动辐射作用,年增加农民收入4600万元。

在尧都区贺家庄乡贺家庄村的一个U型窑洞内,老王身子半蹲,正查看杏鲍菇的长势状况。“今年收益还不错,我们家是一个200平方米的窑洞,种植了8000包杏鲍菇,到达采收期只需15天——17天,一轮下来能落3000多元呢。这多亏了国家好的政策,合作社免费为我们栽培技术,还按最低成本供给菌包,然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可是省了咱不少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特色县市、特色农村的富民强县理念,公司开始探索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北京农科院进行合作,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就此渐成气候,数千个农户获益,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这儿将会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公司的副总经理王俊兰自豪地说。

如今,该企业已崛起发菌库5栋,出菇房260间,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王俊兰为记者介绍的同时,指着路边刚建起的一幢幢新房告诉记者,现在菇农富了,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咱们新农村建设步伐也加快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