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虽然已是冬季,但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称的贵州湄潭县乡村却依然是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处处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贵州省湄潭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湄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把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水土保持+茶旅融合+专业合作社——壮大实体经济

高效种植致富直通车_种植致富新项目_高台种植致富项目

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景区

走进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大清沟村民组,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据了解,金花村大清沟村民组以前是荒坡地,产业不发展,交通不便利,水土流失严重。2007年,湄潭县水务局在湄江街道金花村等地实施了天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涉及天城镇、兴隆镇、永兴镇等地,采取种植茶叶、保土耕作、封山育林等措施治理流域总面积34.07平方公里。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进一步整合资金,对天城河小流域实施茶旅一体化融合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成立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金花村先后荣获“国家级休闲农庄”、“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2020年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湄江街道金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总经理刘建顺介绍,金花村现有茶园面积6880亩,茶业加工厂12家,村办企业1家,村民人均年收入2.17万元。七彩部落景区成立了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综合年收入已超5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达4万余元,占该村民组村民总收入85%以上。

“我家一共有7口人,自家有茶园10余亩,每年卖茶青和卖茶叶收入约30万元。现在生态环境很好,公交车也开进了家门口,出行非常方便。”金花村大清沟村民七彩部落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股东李飞高兴地说。

流域治理+茶叶公司+产业基地——带动群众致富

湄潭县高台镇金塘河小流域治理是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平方公里。据了解,高台镇高台村台江村民组山高坡陡,以前产业发展滞后,水土流失严重,受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当地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种植致富新项目_高台种植致富项目_高效种植致富直通车

湄潭县高台镇金塘河小流域治理项目

2015年,湄潭县水务局经过多次调查研究,组织召开群众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高台镇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并通过土地流转,引进茶叶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果林,规模化发展茶叶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贵州琦福苑茶业公司负责人许先海说:“我们公司在高台村有茶园基地724.5亩,流转土地涉及农户200多户。公司常年聘用30多名当地村民作为茶园管理固定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采茶旺季每天有300多村民上山采茶,采茶村民每天的收入在150元以上。”

许先海还介绍说,公司还采取利益联结机制对茶区118户困难户实施利益分红,到今年共计分红5次,每次每户分红500元,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高台村台江村民组村民敖金桃说:“我和丈夫都是公司茶叶基地的管护工人,夫妻俩每年的工资和土地流转租金有10来万元,在当地务工既能够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水体保护+村民自治+乡村旅游——构建和美乡村

种植致富新项目_高台种植致富项目_高效种植致富直通车

湄潭县大溪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走进兴隆镇梁桥村大溪沟仿佛来到人间仙境,青山抱绿水,鱼儿泛清波。清一色白墙青瓦的黔北民居整整齐齐坐落在河湖两岸,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图画。

“我们在实施大溪沟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时,不仅考虑了水土流失治理,实施经济林、修建机耕道,促进产业发展;还围绕村庄美化、乡村亮化、水体净化修建景观步道,增设太阳能路灯,实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等,实现了水土流失治理,生态资源保护,水美乡村建设的目标。”湄潭县水务局副局长刘星介绍说。

兴隆镇梁桥村党支部书记张书平说:“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为了巩固好美丽乡村建设,我们采用积分超市、制定村规民约来加强村民自治。每季度对每户村民在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公益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打分,村民可以通过积分多少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种方式提高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我们村的区位很好,位于湄石高速兴隆镇出口,对发展乡村旅游非常有利,目前已经开起了两家农家乐兼乡村民宿。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兴隆镇梁桥村驻村第一书记田栓补充介绍说。

生态环境好了,来这里旅游、垂钓的人越来越多。来到梁桥村合坝村民组“湖畔人家”农家乐,老板朱洋洋正在忙于民宿升级改造,他高兴地说:“从去年5月份开始经营农家乐,以餐饮和民宿为主,旺季每月有5万多元的收入。”

据了解,到2022年,湄潭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9.15平方公里,较 2007 年水土流失面积降幅率达 35.62%,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降。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了产业收益和劳动力就业,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基础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目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