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为什么读书可以算得上一项伟大活动“的一些我自己的理解。今天,我想继续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在此之前,先淡淡我读书的历史吧。
我读的第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那应该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
我家在农村,房屋修建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每次回家都要走很陡的一个上坡,而且还没有铺路。那时我们家有一辆自行车,但自行车是骑不到家的,所以只有放在地下的一个废旧的屋子里。
有次我回家的时候,去停车的屋子里拿娘留给我东西。我小时候,很皮,就在想会不会这屋里埋藏着什么古老的宝物,紧跟着就在屋里里翻来翻去,然后找到了一本书。
这本书很旧很黄,且只有半本,连书名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微微地在哪儿翻了几页,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就拿回家自己慢慢地看,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但不知道书名,所以也就不了了之,只记得“孙少平”,“窑洞”这些字眼,也在那时候播下了了读书的种子。
到了高中我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原来就是《平凡的世界》,我只看了不到1/6。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图书馆可以借阅书籍,每周只能借一本,那时候有一套《中学生必读世界名著》,包含了很多世界名小说,《简·爱》,《基督山伯爵》、《茶花女》等等,一本只有薄薄的两百多页,可能就是现在所谓的青春版。
因为一周只能借一本,所以我每次看完之后,就借同学的书看,基本把上面列出的所有名著都看完了。那时候,应该是我读书的一段高光期。
到了高中的时候,到县城去上学,开始有了手机,也开始了高中三年电子书生涯。
那时候,流行武侠仙侠类小说,《斗破苍穹》、《诛仙》等等周末晚上可以用手机看到凌晨1~2点。我的一位同学更狠,看书看一宿,据他所说,看入迷之后,就忘了时间,等回过神来,一看表,四点钟,既然天快亮了,索性就继续看下去。
高中生涯的这段时间没有看什么有营养的书,但如果有收获的话,那就是两点:1、一定不能认命,必须努力拼搏,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主角都是这样,历经千辛万苦,才修得正果;2、养成很好的睡眠质量。为了满足第二天的学习,必须要在很少的睡眠时间内恢复足够的精力。
到了大学,在半学期的迷茫之后,我发现只有读书才能充实我自己的精神生活。从那时开始,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利用这个时间来看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对我来说,读书就是吃饭喝水一样,生活中永远缺少不了。当然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在慢慢修正自己读书的方法。
讲自己这么长的读书史,也是想说,谈读书,我还是有一点东西的。
读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选书,选好书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我们总说书承载着前辈们的智慧,那么人的智慧有高有低,有深刻有粗浅的。你只有选择一本好书,才能见到更深刻的智慧。
那么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呢,首先你可以看看书的名气,优胜劣汰,像是古人写的书,经过时间的冲刷,能留下来的都是口口称赞的,像四大名著就是如此,《史记》、《资治通鉴》也是一样的,所以有时候你就从书的名气中选。
然后,你可以看推荐,如果你喜欢一本书,你可以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他的相关书也可能不错。所以,你也可以看看他其他的书。此外,书中也可能推荐别的书,比如《原则》这本书中,瑞·达利欧推荐了《历史的教训》、《千面英雄》等书。
在讯息时代如此发达的现在,像“樊登读书”、“微信读书”里面都会有一本书的推荐指数,你也可以看看书友们的评价来选择是否值得读一下。
最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会放弃一本书,有的人会觉得我买了一本书,那就必须要读完,要不然就觉得不划算,浪费钱。我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如果你发现这本书并不值得自己读下去,那么再读下去就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么这些时间去读一本值得读的书不更好么。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可能还领会不到里面的精髓,当然也存在这个原因,你可以再坚持一下。但如果真觉得没有必要读下去的话,就搁置一边吧,把你的时间拿来做更好的选择。等你那天有时间的时候,再来翻翻,可能真是你阅历不够造成读不懂,等你阅历够了,就能读懂了呢。
那读书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读书要慢,你可能想说,现在都在提读快书,谈什么“番茄读书法”等等,为什么我会提读慢书呢。
读书是什么,是你通过书这个媒介,去和前辈们展开灵魂的对话,去领略他们的世界。有时候他们提出一个观点,是根据当时所处的背景而提出来的。
如果你剥离了当时的背景而只看这句话,就容易一叶障目。此外,既然是对话,肯定是会有问题,那么在逐步地深入中,就是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一本好书,作者的一些见解是站在很高的位置上,阐述这个问题也描述了很多背景,如果图快,就很容易忽略一些细节,导致看不懂。
所读书是个水磨的功夫,读懂一本好书,比你读囫囵吞枣地十本书要强得多。
读书的第三个原则就是主题阅读,如果你想了解秦国的历史,那就多找不同作者写的书来读,书是主观产物,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也会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你得吸收精华,去掉糟粕,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得多读几本来找到自己的看法。
读一些知识拓展、认知思维类的书也是如此,主题阅读会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这样,既能看得更全,也能看得更深。
读书讲三度,广度、深度、高度。我之前思考“如何发现一个好问题”时,一共读了十几本书,然后从零碎地点溯源,找上游的知识,就很有收获。
此外,不同的作者讲出来的一件事,可能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但你通过主题阅读,就会发现,那么你的阅读速度会加快,对于这个核心,你也会看得更明白。
而且,你还要写读书笔记,不要太过于相信你的大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读书的时候,如果对一个观点有所启发,就会将这段话抄写下来,并在下面写出自己的感悟。而且必须要写,你选择抄写这段话肯定有其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你要写出来,提出自己的问题。
我一段读书笔记要比抄写的这段话长是很常见的事。等到读完之后,你将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串起来,追根溯源,这样才会形成了你系统的思考,否则就是零散的,非常模糊,读了也没读,只是在某个时刻看别另一本书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别无其他。
读书是一件需要长久坚持下去的事,“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在自己身上没有看到,但是有些长期读书的人就是不一样,至少发的朋友圈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最后以培根的《论读书》结束今天的分享。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