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三开始,总共考了5次的低分飘过的法本生,在此回馈学法网各位战友的陪伴,向即将考试的在校生和在职考生提供些备考心得。有句话说,成功了那就经验,失败那都是经历,4年的经历换回了一次成功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经验心得分享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_分享经验和心得

成功的经验有三条:

1、计划对专注力的影响;

2、对知识内化的理解。

3、对以上2条付诸强有力执行力。

在踏入职场之前,每个人都在学习,按考试结果论,有学霸和学渣。很不幸我属于很努力的学渣,很幸运我总能交到学霸好朋友。我可以渣到倒数,但我的朋友们可以霸到前三霸到世界顶级名校,我一度觉得是我的陪伴让他们如此优秀,旺友。

不喜欢看书的我,当年却饱读哈佛女生,牛津男孩,如何考上北大清华之类的鸡汤书籍,结合如今已成为某著名机构优秀老师的好朋友教学实践,关于学习这件事,我意识学渣的问题所在,不讨论学习态度问题毕竟这是个大前提。

虽然我很努力刻苦,但与学霸之差的距离在于:1.智商,2.学习能力。

智商的高低确实有部分来自于基因,假如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孩子也大有可能很聪明,这种智商高的聪明一方面表现在记忆力强,一方面表现在数学好:

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同学就是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读书的时候,最讨厌背诵全文四个字,每次背文章需要家长签字的时候,我就挑早上,还得找我爸,因为放水几率大,古诗词最厌恶的题型是,提示后一句默前一句,演讲比赛尴尬忘词等等,反正就是各种记不住。

数学数不过来,13减8等于5好像扳了好几年的手指,及格那是奢望,无论90分及格还是60分及格反正都挺难的,最后一道题永远不会。

好在考完高考再也不用学数学,考完司考再也不用考试了。人生就是打怪升级,总会过了这一关的。

如果你也存在跟我一样智商的先天劣势,那么更应该通过后天的勤奋与努力,提高并有意识的训练学习能力。

经验心得分享_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第一次司考是在大三,经常翘课泡图书馆,每天学习超过十个小时,目标明确过司考,未过。

大四毕业后在家继续考司考,家人好吃好喝伺候,每天学习依旧超过十个小时,仍旧未过。

不能因为司考荒废了人生,后面两年边工作边准备司考,工作忙备考投入不足,意料之中未过。

年年这么备考心累,下定决心,于是第五年报了个线下班,从五月份开始每周末上课,终于意料之中的过了。

为什么意料之中我觉得我过了,因为考试时,明显感觉犹豫不决的题少了。

如何达到如此境界,三条成功经验逐一揭秘:

1、 自问:计划做了吗?是否能落到实处?

曾有个参加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的学生上了热搜,公布了她的学习计划,那真是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曾浪费,有条不紊。这一步往往是学霸与学渣的分界线,我每年都知道要做计划,比如划分三个阶段,基础-提升-冲刺,先实体法再程序法,然后刷真题,考试前再背卷一的内容(法理、法制史、经济法、三国等),但是,经此而已,并没有具细到我每一天的计划。

法考之所以难是因为科目多范围广,所以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学的并不扎实。第一年,花在听课件时间多了,真题做少了;第二年,真题反反复复做了3遍,但总觉得考试避开了所有考点。成功那一年,我用钱解决了计划弱的问题,在5月的时候报了一个培训班,要求只有2个,一离家近,二便宜。其实当时的培训班讲的课程是远程的,就是大家一起去一个教室上课看视频,我需要的正是这种学习的氛围,我不需要去计划下一步学什么找什么资料,培训班排课一定是有它的道理,我跟着进度走就好了。

所以我当时的计划就简单到,一定要在下一周换课前,完成相应科目的真题训练。于是我只要知道课程安排,就可以将计划落到实处,比如民法,民法培训班要花3个周末的时间才能讲完,那我得在这三周的时间里,把近5年的真题民法全部做完。

计划提高了我的专注力,我只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学习的内容落到实处就好。如果你没有报班,那么一定要在开始学习前,花一两天的时间先在学法网搜下前人经验,将别人成功的学习计划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对着日历详细的编排直至考试前,比如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是听视频还是做真题,复盘、错题回顾什么时候做怎么做等等,别担心计划赶不上变化,适度调整即可,但是一定要在正式学习之前完成这一步,不然,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然后产生焦虑的恶性循环,专注力必然就会被破坏。

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_经验心得分享

经验心得分享_分享经验和心得_经验分享后的收获

2、 知识内化这件事,你懂了多少?

在第一二年可以说高强度长时间的学习,该看的都看了,该做的也都做了,依旧没有通过,就是我对知识内化这一点并没有深刻理解,就像我妈从小数落我,“读书没有读进去”,但是怎么读进去她又不说,我也不敢问。

其实就像做真题,我们不仅要知道选是为什么,还要知道不选是为什么。在我只考虑选什么和选这个是为什么时,做了几遍不看问题都知道选什么,而考试的时候发现跟真题好像又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典型的读书只读一半,知其然不知其内涵外延所以然。

所以,不断复盘、深化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比如今天讲了这个知识点,离开书本后来要知道延伸的知识点是哪些,画画思维导图,然后通过做真题予以验证,真题的每个答案有涉及哪些知识点,不断的重复和应用,不断的问为什么,就是不停的寻找强化记忆知识点。

学霸记忆力好,内涵和延伸都容易刻在脑子里,曾遇到一个学霸自称数学不好,但能考高分全靠记忆解题思路,背数学题厉害了。所以记忆力不好的人应该有意识的去锻炼记忆方法,将记忆内容具像化,很多提高记忆力的书,有兴趣可以研究下,我反正没啥兴趣因为记忆力差的人心态比较好,要考试的时候记住重复二字即可。

第二年我做了3遍真题,效果都没有成功那年做2遍效果好,就是因为如何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具像化理解不够。

3、 对以上2点理解的执行力。

学习前做了计划,学习时要听课要做真题,如何安排每天学习任务,就反应执行力的问题。

在学校,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如果你还在大三,恭喜你,无忧无虑只管搞学习就好;如果你在职,因为生活所迫,必然辛苦很多。法考几十门法律学科交织在一起,想侥幸通过是不可能,那种一个月过法考的可能有,但是,不是你。

既然设定了目标就应该全力以赴,我第三第四次两年在职考的时候,既没有计划工作又较忙,属于放弃状态,除了上班就是搞学习,明知道可能过不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既没了业余生活也没了斗志,纯属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浪费报名费。如果觉得自己无法下定决心,不如彻底放弃,人活着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嘛。

上班时间看书是没法集中注意力的,所以我没有把时间寄托于工作时间。于是,我当时的计划是,周末听课做笔记,当天复盘当天的内容,平时工作日我只做真题,早上6点起床做到8点45出门上班,6点下班后吃点东西洗漱让自己清醒后,继续做题到11点,然后上床睡觉。周而复始,每天都有计划的忙碌,题也做完了,课也听完了,到了考试从容不迫。

考试时,首先填完信息后,先看下大概的题给自己心理暗示每道题得花多少时间;然后正式开考,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来了,阅题后甲乙丙丁我能清晰的画出法律关系;最后我能清晰的分析为什么选a,为什么不选bcd。不确定的画圈圈,检查的时候再分析一次,分析不出就放弃,考完后发现画圈圈的并不多那么通过也就意料之中。

法考改革前的司考,两天考完,早死早超生,如今先考客观一个月后再考主观,中间还要经过一个全国人民都在耍的假期,折磨的时间更长了,但是总要过了这一关。先给自己通关的决心,再花时间拟定一个通关的计划,给自己信心,打鸡血的执行,成功就在眼前。

看了下自己在学法网的发帖记录,火了的那条居然是,第一次考的时候问“大家状态怎么样”,而我的状态是“走神……眼神忧郁”,迷茫的状态就是因为没有计划,计划,计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后期可能会很累,但是跟着计划走熬熬就过了,忙起来时间就很快。对了,我考前请了一周的假,就只复习错题,把需要记忆的抄抄背背的,毕竟现在考试形态不太一样,可以多看看去年过了的朋友的经验,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就行动吧。

法考只是敲门砖,人生有很多选择,我很多一次性过的朋友如今早已离开了法律行业,也还有没有过的朋友继续奋斗在法律行业,无论是哪种,都与人生际遇、选择有关,没有对或错,一样的精彩。我过了司考后并没有挂实习,很多比我晚考的都优先拿到执业证,如今我正式挂了实习,成为了实习律师,未来也想继续在这个行业,因为我觉得我会发财。这是个发财的行业,努力吧,朋友们。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