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楚雄州“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州农业农村局专场在州会务中心一楼新闻4发布厅举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楚雄州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银兴 摄
党的二十大以来
楚雄州粮食安全、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
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22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8.897亿元,增速达5.8%,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第一产业增加值326.76亿元,增速达5.1%,绝对数排名全省第5位,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
2023年上半年,全州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39亿元,现价增速13.5%,可比价增速4.6%,总量居全省州市第4位、增速排名第3位;第一产业增加值97.93亿元,增长4.6%;全州猪牛羊禽肉产量增幅、能繁母猪存栏增幅、肉牛存栏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他主要指标均位列全省前三。
2021、2022年度楚雄州乡村振兴实绩考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1位、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发展考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3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4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连续两年被州委、州政府考核为优秀。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
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人均有粮540公斤,高于全国全省;2022年,全州共播种粮食面积370.45万亩,增长0.54%;产量129.25万吨,增长1.61%,粮食产量居全省第6位,占全省的6.6%,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州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楚粳48号”实现全国高原粳稻国审品种零的突破,楚粳54号经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再次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达954.9千克,有望成为云南省第四个超级稻品种。大力推广“保险+金融”肉牛发展模式,肉牛存栏达70.3万头,出栏24.68万头、同比增长5.99%,增速从2021年的全省第11位提升到2022年第3位,肉牛产业在我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22年,楚雄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28元,增速达7.2%,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3位,持续两年走在全省前列。
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丰硕
2022年,全州蔬菜产量达389.7万吨,冬早蔬菜占云南调出省外的60%,是全国“南菜北运”“滇菜外运”重要供给基地。鲜切花产量达30.5亿枝,居全省第2位。水果产量达65万吨,永仁县建成亚洲最大的晚熟芒果单体连片基地12万亩。食用菌产值达45亿元,南华县成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集散地。牛肉产量居全省第5位,羊肉产量居全省第3位。中药材产量居全省第4位,占全省的7%。坚果产量居全省第4位,占全省的7%。新增农产品加工达规企业15个,为历年最多。绿色食品认证数排名全省第1位。楚雄绿色有机农产品,极大丰富了全国老百姓的“菜篮子”“肉案子”。2022年,楚雄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上交流推广。
高原特色农业
重点项目申报成绩亮眼
2022年以来,全州共成功申报农业农村“国字号”示范创建项目15个,成功申报元谋、南华、武定、姚安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4个,建成了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楚雄有机农业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项目,今年5月成功获评2023年全省唯一、全国20个之一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县市,奖励资金5000万元,申报项目、资金数量位居全省第1位,可有力支撑楚雄州近3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州共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37.6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87.66亿元,比上年同期(181.79亿元)增长3.1%,绝对数排全州11个重点行业第1位,全省16个地州第2位。
现代农业示范区
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姚安县被纳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2年,全州创建省级美丽县城2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个、精品示范村15个,省级美丽村庄110个、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8个,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截至2023年上半年,楚雄州农村卫生户厕、自然村公厕完成率均达100%,双双排名全省第1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15%、排名全省第2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展情况总体评分达98分、排名全省第3位;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22%、排名全省第6位,自然村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79.5%、全省排名第7位;完成村庄规划成果审批634个,完成情况排名全省第6位;楚雄州化肥农药减量、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橘柑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其中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橘柑综合利用2项重点工作均排名全省第1位。2023年7至8月,在浙江省举办了3期楚雄州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题研修班,州、县、乡、村四级干部共 362 人分批次参加培训,全州 103 个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培训实现全覆盖,2021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在楚雄召开;2022年,2023年全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动员部署会现场考察点设在楚雄州牟定县。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先后对楚雄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出肯定批示。
下步工作中,楚雄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州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州。
一是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全面实施“一张图一张表”工作法,开展水稻“一把手”示范样板建设,大力推广水稻旱种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力推行“政府+保险+银行+龙头企业+农户”肉牛肉羊发展模式,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探索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积极推进现代设施蔬菜种植发展,确保全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金耳丰收农人笑
二是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民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的工作要求,抓实产业帮扶工作,持续推动产业帮扶政策落实,加强农业产业帮扶项目的风险防控,严格落实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能低于60%的政策要求,强化农业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主体与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做到特色产业到户、利益联结到户、金融支持到户,促进企业盈利、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果蔬自动分拣
三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1+8+2”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推进优质高原粳稻、高端蔬菜、精品花卉、现代种业、植物蛋白、食用菌、畜牧业、特色水果、现代烟草、中药材“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州县乡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强州建设。
元谋现代化农业
四是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持续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围绕按照“一区、两核、多基地”的种业发展布局,加快推进元谋县国家“南繁冬夏繁”制种大县建设,加强与藏区青稞育种机构协同攻关,持续放大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科研优势,着力建设一批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中心、种子选育专家工作站,大力发展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作物繁种基地,引进培育一批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业龙头企业,加快选育一批适应性强、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楚系”新品种,打造全国知名“育种天堂”。
楚源乡农业生态园
五是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基础上,对标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尽快制定《楚雄州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1+1+5的工作重点,抓实规划、农村违法执法、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绿美乡村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全面创建绿美村庄和美丽村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起来看
发布会上的精彩问答
问:楚雄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全力打造全省最干净州市取得显著成效,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肯定,省长王予波在楚雄州的专题报告上作出批示,要求全省16州市学习借鉴。请介绍一下楚雄州的主要做法和下步打算?
答:2019年以来,楚雄州以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2021—2025年)全面推进,全州农村人居环境从全面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2021年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2022年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现场会相继在楚雄召开,牟定县“‘全域发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经验在全国推广,姚安县被评为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楚雄州作为全国20个、全省唯一1个州市成功申报全国2023年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州市。
美丽乡村入画来
一、坚持全面统筹,健全机制久久为功。始终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强化制度建设、机制保障,构建“五项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激发各方力量。一是构建四级联动机制。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党政主导、常态长效。二是构建工作贯通机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创文创卫、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绿美楚雄建设、特色小镇创建、环保问题整改等全面贯通的“1+N”多部门联动协同机制,确保通盘谋划、整体推进。三是构建资源整合机制。建立财政预算、向上申报项目资金、债券金融筹集、动员社会力量捐、村集体资金投、群众投工投劳、奖励引导投入“七个一点”整合投入机制,确保资源整合、持续投入。四是构建责任落实机制。推行卫生洁净日、支部宣传日、挂牌督战日、指挥调度日“四个日”和研判、预警、应策、推动、问效“五个主题”制度,确保上下协同、齐抓共管。五是构建科学考评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月督查、月调度、月通报、月约谈、季比拼、年考评”机制,实施“红黑榜”“大比拼”等激励问效机制,确保“考”出实效、“评”添动能。
二、坚持全盘谋划,因地制宜分级实施。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州级统筹、分级实施”原则。一是州级总体规划把方向。围绕主体功能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两带、三村、十区、多点”为总体布局,科学编制州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二是县级专项规划定基调。突出县域特色,围绕总体规划的布局,深入开展县市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编制,做到县级规划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县市间相得益彰、良性互补。三是乡镇村庄规划明路径。强化“点线面”统筹谋划、“规建管”协同联动,开展“干部回乡规划家乡”行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多规合一推进村庄布局规划,全州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现全覆盖。四是特色乡村规划创典型。选取72个特色村,州级领导挂点、部门负责,按照形态、业态、神态、生态“四态兼备”,特质、品质、价值、颜值“四质兼具”,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齐抓”要求,抓实特色村规划编制,深入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引领全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三、坚持全域推进,由表及里整体提升。始终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厕所、垃圾、污水、绿化美化建设。一是实施“厕所革命”提升行动。秉承“小厕所、大民生”理念,创新实施沼气池改建、老旧旱厕改建、洗澡间改建、联户建设、选址新建“五个一批”改厕模式,全州三类重点区域公厕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农村卫生户厕36.80万座、农村卫生公厕3464座。二是实施垃圾处理能力提升行动。因地制宜选用片区处理、县域处理、镇村处理等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域推广农户炉子烧掉一批、废品卖钱一批、积肥还田一批、填坑垫道一批、装袋运走一批“五个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全州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自然村垃圾有效治理率均达100%。三是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行动。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县城污水处理厂处理、城镇周边纳网处理、生态敏感区设备处理、生态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分散单户生态氧化资源化利用“五个一批”污水整治模式,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州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69.7%,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9.6%、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57.2%。四是实施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创新推广“清五堆、改六小、建三园、美四旁、用良材”的美丽村庄建设“楚雄模式”,全州共创建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8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村14个,州级精品示范乡镇18个、精品示范村庄191个、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村2153个。
四、坚持全民参与,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始终坚持塑形和铸魂并重,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效能和乡村治理效能“双提升”。一是抓自治激发内生动力。突出基层党建引领,通过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力促群众主动,充分调动村民自治主动性,广泛开展“星级户”“示范户”等评比活动,有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二是抓法治夯实治理能力。制定实施《楚雄州乡村清洁条例》,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全州1105个村(居)委会全部完成“一约四会”修订,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7个。三是抓德治提高文明程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推广实施“道德积分制”,扎实推进乡村德治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改变陈旧观念。四是抓智治创新治理手段。全面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强乡村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乡村数字化、智慧化治理能力。五是抓共治提升治理效能。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广泛参与、共治共享”原则,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政府—社区(村)—社会组织—群众”多元协同、网格管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全省最干净州市。
问:2023年上半年,楚雄州以生猪和肉牛产业为代表的畜牧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项指标排名全省前列,请介绍一下主要做法?
答:楚雄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工作,始终把畜牧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23年上半年,楚雄州猪牛羊禽肉类产量15.69万吨,同比增长4.58%,增幅居全省第1位。生猪存栏212.9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0.9万头,同比增长0.49%,增幅居全省第1位;出栏140.05万头,猪肉产量12.23万吨,同比增长5.16%,猪肉产量增幅居全省第2位;全州牛存栏63.87万头,同比增长1.18%,增幅居全省第1位,牛出栏10.84万头,同比增长2.57%,增幅居全省第3位,牛肉产量1.38万吨,同比增长3.61%,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州畜牧业生产总体呈稳中有增、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肉牛养殖
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楚雄州委、州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猪和肉牛等畜牧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州委书记、州长亲自参加每季度的“三农”工作调度会议,对生猪、肉牛产业发展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多次亲自调度生猪稳产保供、肉牛产业发展工作,州、县、乡成立了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州级牵头抓总、县级主抓落实、部门配合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格局,为生猪、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系统谋划,政策要素全力保障。近年来,在生猪产业上先后出台了《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等,落实好生猪产能调控措施,持续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在肉牛产业上先后出台《楚雄州加快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和《楚雄州金融支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楚雄州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楚雄州2023年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构建起“1+3”的政策要素保障体系,为全州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是创新模式,金融举措靠前发力。创新实施“政府+保险公司+银行+龙头企业+农户”肉牛发展模式,从实践中探索推出了“乡村振兴金牛贷”“活牛变活钱”信贷产品和“即保即贷”“保险质押增信”等一系列金融保险产品,着力破解群众肉牛养殖资金保障难题,有效解决农户养殖风险大的问题。认真开展政策性畜牧业保险工作,保险机构精准对接养殖户需求,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截至2023年7月,全州能繁母猪投保9.83万头,育肥猪投保74.21万头。积极探索生猪“保险+期货”试点工作,通过“保险+期货”项目落地,“兜底”生猪养殖价格,助力全州生猪产业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把10万头肉牛保险纳入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整合2400万元财政资金进行财政补贴,其中,针对全州收入在1万元以下、有养牛意愿和养牛条件的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逐户动员,因户施策,农户不再承担自负部分。截至目前,全州累计发放肉牛养殖贷款53.07亿元,2023年上半年新增发放贷款17.59亿元;累计承保肉牛59343头,保险总额5.79亿元。
四是示范创建,经营主体引领带动。大力引进和培育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及联农带农作用,依托龙头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优质畜种、隔离及适应期管理、技术指导、畜禽回购销售等服务,引导农户与保险公司、银行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同时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截至目前,全州共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2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35个,全州培育州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106个,在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共1070户。
五是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强力支撑。积极开展生猪、肉牛等畜禽健康养殖、疫病防控、饲草料加工等技术指导和培训,着力解决畜牧业发展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引领畜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不断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提高畜牧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升级。2023年上半年,全州共开展各类培训3826场次,培训养殖户1.6万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7.26万余份,编制印发肉牛养殖技术手册、政策汇编1万余册,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2.46万胎,累计推广种植牧草19.84万亩(其中:种植巨菌草4.14万亩),收储青贮饲草料5.84万吨。
六是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重点项目。2022年以来,州县累计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6158万元、沪滇协作资金7514万元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从2023年到2025年,州财政每年预算1300万肉牛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肉牛保险、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屠宰加工等补助。同时加强指导各县市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持续向国家和省级申请畜牧业项目政策支持,2023年我州姚安县、大姚县2个县成功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中央资金投资6000万元。禄丰市彩云镇肉牛产业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姚安县被列为云南省2023年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实施区域,通过开展重点项目实施,发挥项目带动效益,推动全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提档升级。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全州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