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菊芳 赵喜杏)近年来,洱源县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使其成为助农增收的“金色产业”。
在右所镇梅和村委会玉米制种基地,连片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犹如一幅美丽的诗情画卷。眼下,正值制种玉米后期管理的关键期,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杨跃杰在田间指导村民们开展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
据了解,梅和村委会种植制种玉米历史悠久,因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光热资源丰富等自然禀赋,生产出的玉米种子籽粒饱满、产量高、发芽率高、水分含量低、商品性好。梅和村委会何后组村民郭灿平在地里察看玉米长势,他高兴地说:“我家今年种制种玉米五亩多,长势非常好,与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
在地里忙着给玉米除草的同村种植户赵建勋告诉笔者,制种玉米不仅有订单、有保底价,而且整个种植过程都有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和服务,很省心。
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与村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为村民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等生产要素,解决农户在种植管护中遇到的困难,村民负责种植管理,成熟后由企业按保底价收购。“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实现企业保效益、村民保质量的互利合作机制的同时,更有效保证了制种玉米品质。
“今年,洱源县种了10430亩制种玉米,分布在右所、邓川两个镇11个村委会,有良禾367、良禾901等9个品种,以订单模式收购。”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罗金华说。
“云南良禾种业有限公司在我们村种植3500亩制种玉米,带动我村近1800户农户增收,是我们村的一项经济支柱产业,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右所镇梅和村委会副主任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