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花生,村民王志刚就乐得合不拢嘴。他家去年种的60多亩花生纯收入8万多元,比种玉米多出几倍效益,这都得益于王金龙的带动。在白土村,像王志刚这样入社的农民不少,周边的农民也纷纷效仿种起花生,不少人家因此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

这又让王金龙看到了商机。种植花生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从山东引进机械成本又太高,王金龙觉得必须自己掌握花生机械技术,实现花生从种到收机械化。勇于挑战自己的他带人到山东四处学技术,并成立了全省唯一一家花生机械制造企业。就这样,他一边种花生,一边卖机械,几年下来,销售机械2000多台,销售额1600多万元。双城区95%以上的花生机械全部来自于此,还外销吉林等地。

随着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种花生,王金龙意识到,要做大做强就要集合大家的力量。他的理想是成立合作社,带领更多村民发家致富。2011年11月,他成立了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品种选择、用肥用药到技术把关、收购销售,实行统一管理。他主动走出去找市场,到山东、河北等地与花生加工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障销售渠道顺畅。去年,白土村花生收购价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1元,花生种植户多收入15万多元。

如今,合作社由当初的5户会员、花生面积不到2000亩,发展到2016年的36户、8600亩,其中带地入社农户耕地5000多亩,土地流转3000多亩,合作社纯利润268万元。今年,入社会员将达600多户,集约土地超万亩。

双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郝桂兰介绍,在王金龙的带动下,白土村60%多的耕地都种植了花生,并辐射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从事花生种植。韩甸镇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实现了连片规模生产,拉动了200多农民就业。同时,他还为合作社以外的农户销售花生6000多吨,每吨增加收益200元。

延长产业链 做强精深加工

“翠翠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醒目坐落在白土村东头,库房内的春耕物资备足备齐,检修完的几台播种机“整装待发”。王金龙指着不远处的一堆建材告诉记者:这是即将开工建生产车间的备料。2017年的一个新目标是,做花生深加工,提高花生附加值,把花生做精做大。

王金龙从原始的土地耕种中悟出种地也要创新,随着产业不断扩大,王金龙觉得拼产量的路越走越窄,想要发展,必须走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在政府带动下,2013年,他试种了320亩有机花生,将花生基地纳入物联网系统,实现全程质量可追溯。虽说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但18元一斤的价格比普通种植亩增600多元。他的基地成为双城区十个有机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之一,是哈尔滨市“重点园区”,合作社被评为省级规范社,他也成为全省花生种子总代理。

王金龙说,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去年他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哈尔滨市瑞土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开发生产五香花生、盐水花生、吊炉花生、花生油等系列产品,使用双城区产业化协会“农娃”品牌,打造生产附加值更高的成品花生食品。预计年加工能力7000吨,加工量将达到全区花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有了这“三步走”,王金龙走向现代农业发展新路的信心更足,脚步更坚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