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指引
任务清单
资源要素
1.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可移动文物、农业文化遗产、交通文化遗产、水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美术馆藏品、传统器乐乐种等文化资源分类整理建档,形成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名录和数据库。
2.做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系统梳理和活化利用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的文化遗产资源,展现仙女山度假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完善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内的多层次非遗名录体系,促进非遗与旅游度假产业融合发展,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度假产品开发,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融入生产生活。
3.营造整体文化氛围。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新形态。
4.制定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提升旅游度假区建筑和环境的艺术品质。
5.强化度假区文化休闲与地理环境关联度。增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及街道街区的文化休闲功能,加强仙女山喀斯特地理要素与文化内涵的关联表达。
6.完善仙女山度假区历史文化探访路线。以文化景观为重点,完善绿地体系,丰富文化功能,打造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的历史文化探访路线。
7.历史建筑设置导览二维码系统。提高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景观建筑的“可阅读性”,提升改造、建设完善一批“建筑可阅读”的微旅行街区。
8.建设综合型文化商业聚集区。引导度假区内饮食、休闲等各类文化健康发展,延展交通枢纽、商圈、景区、街区等文化功能,打造多元复合文化空间,建设综合型文化商业聚集区。
9.大力发展度假区文化旅游演艺。加大文化演艺精品创作力度,推出沉浸式、互动式等演艺业态,丰富驻场演出、实景演出、主题公园演出等不同形态的高品质演艺产品。
10.做优做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内的演艺运营。鼓励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院团和艺术家作品演出。
11.建设国际水平的演艺场所。鼓励商业综合体、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度假酒店、主题公园等引进演艺项目,打造文化演艺与度假深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
资源要素
12.发展夜间文化旅游经济。鼓励旅游度假区有条件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动旅游景区夜间开放。推出夜间娱乐精品节目和驻场演出,积极组织夜间游览活动。
13.丰富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体验产品。丰富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产品。
14.推动度假区与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区域旅游目的地。探索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新路径,推动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15.拓展城市休闲空间。结合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创建,推动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形成联动。不断美化城市景观体系,探索建设景观街区、景观廊道、景观水岸,提升景观空间的旅游休闲观光功能。
16.拓展郊野游憩空间。营造优质的郊野游憩环境,大力提升郊野公园的发展质量。立足于本地居民和旅游者的旅游度假需求,完善旅游服务和导览系统,增强旅游休闲功能。深入挖掘整合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涵盖文化艺术、民俗工艺、亲子娱乐、餐饮美食、生态风光等内容的郊野游憩项目。
17. 拓展乡村旅游空间。结合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创建,拓展旅游度假区周边的乡村旅游空间,在旅游度假区周边形成一批有质量、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发挥旅游富民作用。推进观光农业、休闲农场和美丽乡村休闲带建设,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农业功能向休闲度假拓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8.拓展生态旅游空间。形成自然生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的生态休闲开放空间。
19.将仙女山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应充分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
20.强化生态环境整治。空气、噪音、土壤、地表水等质量达到相应国家标准要求。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产品供给
21.扩大核心度假产品的集群化发展。拓展国际医疗疗养、国际研学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主题娱乐、精品演艺、商务会展、城市休闲、体育运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医养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体验一流、综合效益显著、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核心度假产品。
22.编制仙女山度假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谋划仙女山度假区文旅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展现仙女山的生态与文化魅力。
23.促进旅游度假与文创、体育运动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推动体育运动与旅游度假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的综合开发,打造兼具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健康锻炼的运动度假产品,如仙女山国际马拉松大赛、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
24.提升“印象武隆”精品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质量。开拓仙女山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典范、文化旅游精品的展示和体验平台。
25.建设一批的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产品供给
26.开展餐饮资源普查。形成展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主题文化餐饮。
27.打造一批旅游休闲街区。打造创新能力强、业态组合丰富、文旅融合水平高,旅游服务好的旅游餐饮、住宿和购物集群。推动餐饮与古建筑、传统民居、非遗、演艺、节庆等文化产品融合,形成文化餐饮场景。推动餐饮与文化、购物、亲子、娱乐、健身、研学等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
28.建立住宿业体系。建立层次分明、结构齐备、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旅游住宿业体系,包括星级饭店、品牌度假酒店、精品旅游民宿等多种类型,住宿规模、服务质量、设施水平、产品类型充分满足度假旅游需求。
29.建成特色鲜明的旅游购物综合体。重点培育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和体验店等业态。探索推进免税购物,实现离境退税和免税购物便利化。
旅游市场
30.充分发挥国家驻外机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大使馆、驻外办事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海外机构的平台作用,推介仙女山旅游度假区。
31.依托国际平台展示形象。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等各类国际平台讲述武隆故事、传播重庆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32.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助国际行业组织、驻外办事机构、海外推广机构、境外友好城市和国际旅游企业集团,策划举办旅游度假区系列主题推广活动,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与交流。
33.建立健全国际营销机制。健全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海外市场营销机制。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国际旅游推广营销网络。充分利用中外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新兴媒体、影视作品等载体,积极依托国际展会、节事、论坛等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形象。
34.参与全球度假区管理研究和政策规划。打造中外智库高端对话交流机制,推动仙女山度假区与中外智库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科学计划,深入参与全球度假区管理研究和政策规划。
综合治理
35.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扩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探索推行夜间开放,为群众免费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充分用好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发挥服务功能,丰富游客体育活动内容。
36.旅游管理国际化。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推动更多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系统提升旅游设施和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强化对度假区景区、酒店、民宿、餐饮标准化管理。
37.旅游服务标准化。修订和制定与旅游度假区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支持、规范旅游度假区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标准化建设和国际质量认证衔接。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从业人员素质国际化。
综合治理
38.公共服务便利化。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工作;给予外来游客享受公共服务的市民待遇。
39.旅游服务惠民化。为旅游者、旅居者和本地居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休闲空间;提高的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水平;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旅游气象信息服务共享发布平台,开展旅游度假区精准气象服务。
40.入境旅游便利化。对接国际旅游市场规则和通行标准,优化签证申请流程;完善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进一步优化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政策,放宽过境人员活动范围限制,实现境外旅游者入境便利化;解决境外旅游者在接受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时存在问题,实现境外旅游者生活便利化。
41.服务环境国际化。根据客源市场情况,旅游咨询、线上平台、公共交通、标识标牌、核心产品提供多语种服务,建成国际化的旅游服务环境。
42.旅游支付便捷化。促进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消费支付的便捷化;扩大外币兑换服务范围和增加服务点数量。
43.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仙女山度假区基础设施“三年大会战”工程,加强交旅融合发展,争取到2025年建成仙女山小火车风景线,同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及智慧型旅游度假区建设。
44.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交通“快进慢游”;交通干线与旅游度假区衔接良好,公路沿线、服务区、高铁枢纽、客运枢纽、旅游码头的旅游服务功能完善;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度假区的交通集散体系健全。
45.建成智慧型旅游度假区。通过移动应用端实时汇集和发布各类旅游和生活信息;
46.建成旅游产业运行监测项目。建立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信息资源库,实现旅游产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依托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服务中心建设产业运行监测中心,通过武隆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系统接入公安局、交通局等单位的涉旅信息资源,链接旅行社、导游、星级酒店、景区人流量监测、景区(点)评定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对度假区旅游24小时在线动态监测和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处置。
47.推进“天眼工程”建设。实现仙女山旅游度假区辖区主要道路、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在治安防控、人口服务、信息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领域广泛应用,补齐社会治理的短板,助推度假区平安建设提档升级。
48.世界级旅游度假区领导小组。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推进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领导机制。
49.加强规划设计。科学编制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等安排。组织专家团队针对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开展咨询论证,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咨询论证,提出意见建议。
综合治理
50.完善度假区安全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加大对旅游度假区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游客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整合旅游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提升旅游安全预测预警水平,实现旅游安全相关信息的系统整合、精准推送;支持保险企业开发专门保险产品,整合政府、保险公司、旅游企业、公益组织等力量参与旅游应急救援工作,提升旅游者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增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51.健全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旅游服务的标准体系、监管体系、诚信体系、投诉体系,建立企业信誉等级评价、重大信息公告、消费投诉信息和违规记录公示制度。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发展潜力
52.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和扩大旅游领军人才、旅游创意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等队伍,形成旅游人才高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和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的管理制度,能为外国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
53.启动高端智库建设。与权威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提高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在全球旅游度假市场提高影响力和话语权。
54.持续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建立覆盖旅游者、旅居者和本地居民的旅游动态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建立旅游监测预警报告机制,建立旅游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调查和评价机制。
55.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登记财产、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市场监管、包容普惠创新、办理破产、跨境贸易、纳税、保护投资者、劳动力市场监管等方面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56.完善旅游度假区政策体系。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建立财政支持、社会融资和政府担保的金融支持体系,为仙女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相关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设立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发展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争取仙女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7.保障旅游度假区用地需求。考虑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发展需要,在编制和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时,优先保障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争取旅游业发展用地支持政策。
58.构建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格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旅游产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变,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广循环经济,使用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技术;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逐步禁止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形成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闲置房屋盘活利用机制,在交通、医疗、养老、旅游、度假等领域形成共享经济模式。
发展潜力
59.建立多元化的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搭建国际化、跨领域的旅游度假区交流合作平台。
60.扩大全球影响力。构建覆盖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展示仙女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形象,扩大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得到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