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当前,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等,而且拓展到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标准、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的过程,也是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制约、化解自然风险、减轻资源压力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过程。我国农业现代化既有类似于其他国家(如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日本、以色列、荷兰,农业资源禀赋介于它们之间的法国、德国)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也需要自主创新。
一、国外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究竟采用哪种起步方式,一般来说,主要是由当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化水平决定的。人少地多的国家,首先从生产工具上进行改革,发展机械化,以节约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家,则从多投入劳动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单产入手。就目前来看,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及以法国、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用实证资料证明了以上的模式划分,即劳均土地在30公顷以上的国家走的是机械技术型;劳均土地3~30公顷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交错型;而劳均土地不足3公顷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型。
1、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型、机械化、高技术模式
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70年代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①农业机械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到1959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达100%的机械化。此后,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大型化发展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②农业化学化时期,包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土壤改良剂。二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使用量剧增。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从1960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③农业良种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核辐射技术和航天工程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养殖。在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信息、生产参数信息(气候、土壤、种子、农机、化肥、农药、能源等)、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撒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工厂化、自动化,使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2、以欧洲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办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81%。在这样的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法国的农业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应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一个农场以专门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作业专业化是将农场的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一体化方面,法国也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由于其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与此同时,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于1947年制订新的“农业法”,采取了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价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实行集约经营等措施,扭转了长期以来农业衰退的局面,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目前英国的农业机械化达到很高水平,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特别是在英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畜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其经营规模之大和机械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之高,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现代之路,使农业本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农产品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其中温室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温室产品完全可以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目前荷兰温室建筑面积为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水平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等特点。荷兰的温室产品中有50%-90%用于出口,其中温室蔬菜占本国蔬菜的外销比例高达86%,同时荷兰也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杜、服务合作社等,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提高荷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3、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
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1947年日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协重组,大力推进旨在迅速提高产量的水利化、化肥化、良种化等措施,使日本农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新经营体制得到确立。1961年日本制定的《农业基本法》,进一步体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在目标设定上,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缩小工农收入差别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在路径选择上,期望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形成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立经营农户,来最终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大体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良种和栽培技术达到较高水平,稻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出现了粮食和食品的自给率不断下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对此,日本国会于1999年7月通过新的农业基本法,以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以现代机械替代手工劳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发展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经营和管理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农业与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同,农业发展方式也各有特点,对中国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从国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农业现代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走向农业现代化,是由其客观的资源条件和历史背景决定的,不可能完全照搬或模仿别国的模式。一般来说,实现工业化较早,土地资源丰裕,而劳动力又相对缺乏的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起步往往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革上入手,走资本集约或技术集约道路。如美国,主要以劳力节约型为主,采用以州为单位的、区域性布局的农场或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良种技术,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以色列由于其土地资源稀少,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因而重点进行了节水型农业科技的研究,形成其技术集约型农业特色。人多地少的国家是以劳动集约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起步方式,首先在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劳动力方面找出路,侧重于采用生物技术,精耕细作,进行集约经营,以提高单产。如荷兰注重发展设施农业和“温室革命”,土地高产出型的家庭农场与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相辅相成,使其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日本是一个岛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即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形成劳动集约经营。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也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2、要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
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是政府对促进农业发展的各类干预措施的总和。其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农产品价格支持,鼓励农产品出口,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财政金融支持和农业灾害保险;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支持农业农村基础建设,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等。美国、欧盟等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日本、韩国在工业化之后也都实行了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才使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WTO《农业协定》生效之后,尽管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方式发生了某些变化,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但在总体上没有减小,许多国家还有所增加。2001年美国和欧盟的国内支持量分别达到其农业产值的50%和60%,日本更是高达76.7%。一般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是开始实行农业保护的最佳时机。尽快建立起保护力度更大、支持效率更高的国家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3、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重要形式,各发达国家对农业教育都十分重视,有着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丹麦农民中有85%是大学毕业生。法国有继承权的农场主子女,在接受基础教育之后,还要再上五年农校,再经过三年学徒期,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从事农业经营的资格。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素质较低。这是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4、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弯路。比如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引起的土壤退化、环境污染,以及水土流失问题等。欧洲环保意识较强,采取措施早,情况相对好一些。我国目前虽然高度重视生产环境建设与保护,采取了退耕还林等重大措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环保水平还较低,全民的环保意识尚未形成,毁林开荒,过度开发,使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沙漠化日趋扩大。为此,必须学习和借鉴欧洲的经验,把环境保护摆到突出的位置,坚决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开发模式,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