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市场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中国食用菌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形成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同意,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全文转载《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报告观点由署名专家负责,知识产权归农业农村部和作者共有,转载、转发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我国特色马铃薯是指载入当地县志或在当地种植历史超过20年的地方自有品种。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与行业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对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甘肃省、贵州省、吉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等11个省区的17个县区进行特色马铃薯品种相关信息及资料调查、搜集,并对产业现状做了分析总结。总体来看,我国特色马铃薯在优势区域凸显了极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种植效益、加工效益、流通效益,都有可观的利润空间,特色马铃薯区域发展的道路和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推广价值。
一、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面积、产量、区域分布、生产模式及全球所处位置。马铃薯引入我国种植的历史有300余年。自1961年以来,马铃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特色品种,尤其是在老少边穷地区的普遍种植,是菜更是粮,养育了淳朴人民,稳定了社会生活。1995年,我国以3900多万亩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的1/4,除小面积‘鲁引1号’外均是自有的特色马铃薯品种。上世纪末,脱毒组培技术、外资冷冻薯条加工企业、国外优秀的马铃薯品种开始引进我国,带动马铃薯产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由于引进品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以马铃薯淀粉为代表的加工业迅速发展,农产品经纪人把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等地,而我国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则进入低谷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家乡味道”越来越受欢迎,加之科技和互联网支持,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又迎来了春天。2018年,我国马铃薯总种植面积达到了7137万亩,其中特色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占14.0%,比2000年的特色马铃薯占比下降50.0个百分点。
我国特色马铃薯主要集中在北方一作区的陕、甘、宁、青等,西南混作区的云、贵、川、渝及湖北西部区域。上述地区主要有两种业态,丘陵山地区域以小农户种植为主,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地势缓平的耕地适合机械化应用,大多采用合作社方式开展生产。
2.主要品种及产品特色。北方一作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特色品种是‘新大坪’;西南混作区则以‘米拉’(又称马尔科)为冠,还有‘乌洋芋’‘柴洋芋’‘巴山白’等。‘新大坪’因村得名,上世纪60年代起源于甘肃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的大坪村,有耐瘠薄、抗旱的典型西北特性,淀粉含量高达20.2%,白皮白肉,现在仍是安徽、福建等南方市场上的抢手货。
‘米拉’在湖北省恩施州落地生根并辐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高温高湿,容易诱发马铃薯的癌症——晚疫病,‘米拉’对晚疫病抗性较好且干物质含量超过25%,在西南地区普遍种植,影响力很大,是巴山蜀水人民的命根子。
(二)消费。特色马铃薯消费表现出极强的区域性,基本以本地鲜食消费为主。近年来,尝“鲜”吃“特”新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电商平台采购马铃薯特色品种和以马铃薯特色品种为原料加工特色休闲食品。
(三)加工流通。加工方面,北方一作区产量20%左右、西南混作区10%左右进行加工。北方一作区包含初加工及部分深加工;西南混作区以手工切条切片等初加工为主,水平较低。流通方面,以线下流通为主,线上流通逐步增多。主要以地方经纪人向外采购输出。
(四)市场价格。特色马铃薯品种消费客户稳定、受市场冲击小,交易价始终高于其他品种每公斤0.20—0.40元左右。西南混作区调研区域的特色品种马铃薯更因其突出的特性,价格明显高于其他普适品种,显示出特色品种极强的市场潜力。
(五)成本收益。小农户种植每亩投入1000元左右,合作社种植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其中农资、人工、地租是三大开支,差异主要是地租、人工以及农机油料等支出。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以及青海省部分主产县特色马铃薯种植收益在1400元/亩以上,特别是四川省宁南县,特色品种‘米拉’和‘凉薯’系列种植面积是该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40%,普适品种的高产和特色品种的高价协同为当地创造了平均4430元/亩的马铃薯种植利润,是马铃薯种植收益最高的地区。
多数地区有相关政策扶持马铃薯种植,但并未特别指向对特色品种的支持,且效果不尽相同,从整体产业发展来看,多数地区惠农政策对成本收益影响并不明显。成本收益情况见下图。
马铃薯种植成本收益(中国薯网统计)
二、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生产将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大型的种植农场、新型联合体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不断涌现,在智慧农业+5G广泛应用后,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农业不再是缺钱少技的行业,精耕细作的个性化种植单元也将以行业协会组织的方式进行集合,尤其特色马铃薯种植将成为带动地方文化、经济走出去的特色名片,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将加快,预计平均亩产将突破2500公斤。
(二)原料与加工链条的联结更加紧密。从田间到餐桌的周期大大缩短,加工精度不断提高,加工副产品体系日渐完善,以特色马铃薯品种为原料生产的特色休闲营养食品种类丰富,厚重文化积淀将引领“潮”牌迸发出高度的市场活力。
(三)马铃薯集散/配送中心成为产业运转的中心轴。在产区建立的马铃薯集散中心,和在销区建立的马铃薯配送中心构成马铃薯的物流体系,精细分选、标准箱转运车成为主流,最大限度减少浪费和污染,让收获的每一颗马铃薯都物尽其用,让每一滴汗水都能够贡献价值。特色马铃薯品牌文化建设作用突显,将进一步带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三产的融合均需建立在马铃薯大数据之上,马铃薯供应链体系在大数据系统中高效运转,每一个马铃薯从业者都是这个系统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资本的支持下价格波动幅度逐步缩窄,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国家级贫困县中多数都是马铃薯主产县,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70%以上分布在贫困地区。
(二)主要经验做法
1.脱毒种薯应用提高了特色品种种植产量和质量。比较典型的是湖北恩施特色马铃薯品种‘米拉’进行脱毒和良种推广,大部分地区产量超过全国1200kg/亩平均产量。
2.合作社模式提高了特色品种的种植规模和效益。合作社采用专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改变了小农户的生产组织形态,把最新的科技应用到生产实践,得到了更好的种植效益。
3.加工提高了特色品种马铃薯附加值,带来了新商机。马铃薯特色品种以传统方式初加工制作的“洋芋干、麻辣土豆片”等土特产或特色零食民间基础深厚,经品牌包装、文化宣导加线上销售的方式让特色产品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喜爱,使深山中的特色产品走出去成为现实,产品销售空间增大。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特色品种初加工+电商平台后身价倍增。“洋芋干”“麻辣土豆片”是用重庆当地特色品种马铃薯加工而成,通过当地特产店销售20%,通过淘宝网店等电商平台销售30%。以下为淘宝“巫山巫味”店铺电商收益情况分析。
按照市场规则,利用电商平台把种植户、经营户利益联结起来,种植户得种植、加工收益,经营户得品牌打造和营销推广的收益,取得双赢。
案例2:加入产业园,管理有标准、市场有渠道、收益有保障。张北县是农业大县,马铃薯种薯产业是助力全县贫困农民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张北聚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小二台镇的示范园区,种植户陆金龙、杨凯入园开展微型薯种植。其微型脱毒马铃薯种植投入产出情况测算如下。
产业园是建立在农业数据系统基础之上的农业供应链体系,着眼点是农业种植风险控制,通过整合种植、交易、加工形成产业供应链的闭环,提升种植户收益水平。
四、特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两低一大”造成特色马铃薯品种种植低收益。脱毒种薯应用率低,贫困偏远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仓储、物流环节损耗大,导致特色马铃薯种植效益不理想。
2.特色品种马铃薯初、深加工能力不足。特色品种基本以毛菜、原料的方式销售,在分选能力、加工能力上远滞后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能力亟待提升。
3.重视程度不同,补贴效果难监控。政府对马铃薯产业重视程度较高,但对“特色”产业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低,针对特色品种马铃薯的政策补贴少,现有补贴更多关注种植规模,忽略了种植成果和种植效益的关联。
4.产业没数据,决策少依据。特色马铃薯种植过程缺少数据指导,科技转化力度不强,生产盲目性较大;没有渠道和方式获取准确的种植和市场信息,找不到带动产业的牛鼻子,政府决策无从下手。
(二)面临的主要风险
1.自然环境因素约束。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都给本就脆弱的特色马铃薯产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另外,特色马铃薯种植的地域限制性特别强,例如河北省怀安县,全县只有两个村可以种出地道的特色品种‘一墩青’,环境一旦被破坏将直接导致难以种出当地特色品种。
2.市场环境因素约束。市场价为交易双方协商,没有客观标准,客大欺店,常被经纪人左右;种植投入固定,产量不固定,按重量计价的成本变化大,受其他品类蔬菜价格影响大;储藏和加工转换能力弱,抗市场风险能力偏弱。
五、政策措施建议
解决特色马铃薯发展问题的重点不仅仅在于种植本身,而是在于风险控制和农产品上行的问题。
(一)风险控制。特色马铃薯面临多个风险,其中种植户可主观控制的风险有四个,分别是资金、技术、劳动力和销售渠道,不可控制的客观风险有两个,分别是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出现任何意一个风险,种植户的亏损就很可能发生。建议:一是引入“马铃薯种植成本保险”,解决种植风险管理的问题;二是着重发展特色品种加工业,选择地域代表性强的特色品种重点发展深加工,开发加工方式简单、能保留特色马铃薯原始风味的加工品,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拉长风险对冲期;三是设立产业风险管理基金,在马铃薯价格暴跌年份对马铃薯进行工业品转化和收储,在马铃薯价格暴涨导致马铃薯工业品成本过高时出仓平抑市场价格,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二)农产品上行。一是优先保护马铃薯特色品种的“特”,投入专项引导资金,以保证特色品种种质资源得到保护;二是加大特色马铃薯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基础特色马铃薯农技人员的待遇和荣誉,在基层培养农民“科学家”;三是由政府和行业协会主导起草、发布《特色马铃薯种植规范》和《特色马铃薯交易标准》,标定行业质量等级,把模糊的民间标准规范化、清晰化,杜绝浑水摸鱼坑农害农;四是将原用于种植补贴的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收储、分选、包装环节,把零散种植资源进行集合,采用竞价的方式提高种植环节的议价能力,把种植的利润还给种植户;五是引导、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打造特色马铃薯区域公用品牌,扶持农商互联和标准化储运。
(三)夯实特色马铃薯产业基础工作。建立特色马铃薯大数据平台。对从种植开始的每一个环节,到销售、加工等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将数据整合、分析,对生长中异常现象或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数据总结指导种植中肥料、农药等科学投入,为种植技术提升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大数据库中各种消费方式的消费量、需求量、各地气候特点等综合指导种植计划的制定。
报告撰写人:
郑 健 内蒙古金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薯网) 常务副总经理
黄德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
胡春莉 内蒙古金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薯网) 项目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