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毕业留言册“理想”一栏,稚嫩却郑重的“特级教师”4个字,是朱伟森的梦想。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当地人都美其名曰:缙云的西藏——石笕。当时学校条件很差,连一张能睡的床都没有,唯一的娱乐,也常因没有电视信号而终结。就这样,在偏远的“西藏”,朱伟森睡了六年的黑板,也读了六年的书,他逐渐明晰:特级教师的路很长很长,学生与课堂却很近很近。于是他把眼光投向学生,开始研究学生,研究课堂。

做一个对得起学生的老师

“‘住’朱老师教师节快乐”。歪歪扭扭的一行字,还带着个错别字,这张小小的纸条却让朱伟森有些受宠若惊。这学期,他刚刚从缙云县紫薇小学调任到缙云县舒洪小学,就职时间还不长,和学生们的接触时间也不是特别多,没想到教师节来临还是收到了很多学生一笔一划认真写下的祝福。

朱伟森把写纸条的学生叫到一旁,告诉他自己收到这份礼物很开心,又把‘祝’字的正确写法也教给他。学生特别开心,乐呵呵地跑回座位,又拿来一个桔子送到朱伟森手中。这种能够“轻而易举”被学生喜欢的“魔力”是朱伟森的底气,也是他一直坚持的职业信念的映射——做一个对得起学生的老师。

▲学生送给朱伟森的教师节祝福纸条和桔子。

在朱伟森的手里保留着两届紫薇小学学生写下的“学生评价资料”,里面有很多他提出的关于数学学习、关于自己的问题,并请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回答。其中有一道期末专属 “必考题”:为了让朱老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师,请写出他必须继续坚持的3个优点和必须改变的3个缺点。

“朱老师,您的缺点第一长太帅,第二太优秀,第三太温柔。”有学生大胆地和朱伟森开起了玩笑,却丝毫不害怕他会生气,因为 “人很好”“脾气很好”“十分幽默”是学生们写下的优点里的高频词。

“您的优点是复习时不会像其他老师一样天天做试卷。”回忆起那个学期,时间很长,新课上完离期末考试还有四周。为了让期末不那么枯燥,朱伟森想尽办法,最后只用四张综合试卷度过了一个月的复习时间,结果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却超乎想象。

“朱老师您的优点是对学生的分数保密,万一考不好,也不会伤了我们的自尊心。”每一次测试后发试卷,朱伟森都是一个一个报名字,然后把试卷上的分数折在里面递给学生。“不要在意分数,而要在意试卷上错题带给你的启示。”这是朱伟森常常告诉学生的。“看来确实有孩子明白了我的心意。”朱伟森说。

▲学生们以无记名的方式写下自己眼中朱伟森的优点和缺点。

这种“无记名”的交流方式甚至在毕业后也被保留了下来。有进入初中的学生在朱伟森生日前给他写信:“朱妈,虽然你只教了我们一年时间,但你对我们来说,更多的不是一种师生关系,而是一种朋友关系。”信件的署名则是“一个永远爱朱妈的学生”。

“这次教师节,我还收到了一张纸条,在祝福下面写着小小的一行字 ‘带我们这一群学生,是不是很难啊’,语句里带着的小心翼翼让我很心疼。乡村学校的有些孩子比较敏感,他们会担心县城里来的老师会不会要求不一样?但在我看来,城乡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同样纯真。”朱伟森决定,接下来,他要把这些学生内心的小心翼翼赶走,让他不仅是紫薇小学学生的“朱妈”,也是舒洪小学学生的“朱妈”。

只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与乡村学校的孩子们一样,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乡村小学的朱伟森有着同样的“小心翼翼”——如何才能“被看见”?

没多久,作为初出茅庐的新手,朱伟森获得了一次对一堂展示课进行评课的机会。听着其他人提出的几个不痛不痒的课堂改进小建议,朱伟森很是紧张,他手里这篇题为“情境、媒体、评价——听课有感”的听课稿是以批评为主调的,提出了“怎样的情境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幻灯片仅仅当小黑板使用够吗”“评价应该就事论事而不应该全是你真棒吧”等与当下课程改革潮流相左的观点。“要不不讲了吧”,朱伟森在犹豫,但为了写好这份评课稿,他已经熬了好几个通宵,反复斟酌,几易其稿。当时电脑还未普及,朱伟森就在家中用文稿纸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着修改后的评课稿,最后他坚持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若干年后,缙云县小学数学教研员应兆龙对朱伟森说:“发现你这个‘人才’就缘于那次评课。”

很快,这次评课让朱伟森有了另外一个“被看见”的机会——浙江省第八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丽水市唯一一个参赛名额。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教学,朱伟森主动向领导要求“加压”,在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基础上,又担任了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不负众望,教龄刚满4年的朱伟森最终在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也成为丽水市第一个获此奖项的小学数学教师,成功完成了“三级跳”。

▲朱伟森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

但朱伟森不满足,他还想让自己的课堂再“跳一跳”。

2006年,朱伟森开通了“秋天的枫”教育博客,开始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听课思考及课堂实践经验等,一度成为博客里的活跃分子。慢慢地,朱伟森结识了很多博友,而很多博友又成为了他的指导教师。博主“外方内圆”是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柯孔标跟朱伟森的经典对白发生在博文“弱水三千,我取哪瓢饮——数字与编码磨课记”系列文章中。作为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柯孔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给他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就这样,500多篇日志,10余万的访问量,约60万字的博文,在与这些“专家名师”的交流中,“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二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五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一等奖”“教育部2016-2017‘部级优课’获得者”等奖项被朱伟森一一收入囊中。

渐渐地,周围的人开始喊他“朱大师”。但朱伟森一直告诫自己:“你只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荣誉只能代表过去。”

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请同学们千万不要用老师的缺点来惩罚自己!数学还是要认真学习的。”身为朱伟森的学生,他们常常能收到这样的“温馨提醒”。这也是朱伟森对自己的提醒:要“对得起”学生,课堂始终是最要紧的。

2020年春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停课不停学”,学生们开始在家里上网课。“当空间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要不要发生一些变化?”“缺乏教师面对面的监督,是不是更考验学习材料的趣味性?”“线上自学反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网课之余,朱伟森一刻也没有停止思考。

很快,数学游戏、数学魔术、数学绘本……越来越多的“佐料”出现在了朱伟森的课堂中。

“朱老师真的会读心术!他给了我们一张写了很多字的图片,让我们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字,并且不告诉他。接着他又给了我们5张图片,如果图中有我们选的字就打上勾,没有就打上叉,就这样,朱老师马上就能猜出我们选的字,简直太神奇了!”有学生好奇其中的数学原理,硬是自己一个人思考了整整两天,用另一种方式破解了朱伟森的“魔术”。“还有什么比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更重要的呢?”朱伟森知道自己这次的数学“变餐”加对了。

▲学生花两天的时间来破解朱伟森的“魔术”。

而这些课堂也和往常一样成为了朱伟森笔下的素材。

《开学的第一次作业》《“断奶”实验》《望、闻、问、切——寻求改进“学困生”学习状态的思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特别喜欢朱伟森这些虽算不上专业论文,但实打实从教学实践里生长出来的“小杂文”,“因为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一位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 斯苗儿说,“许多教师梦想着能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甚至成为名家。但从哪里起步?究竟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才可以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虽不可否认做课题、写论文和著书立说对教师成长的益处,但似乎都忽略了一点——接地气,做一名对得起学生的老师。”

▲朱伟森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浙派教师”公众号今年开展的教师节话题征集活动中,刚刚获得2020年浙江省“最美教师”提名奖的朱伟森给当年在“理想”一栏留下 “特级教师”4个字的自己写下了一段话:“嗨,你好!我依然记得当年‘你’的目标。尽管没达成,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作者 | 张纯纯

通讯员 |卢陈怡 杜益杰

图片 | 朱伟森 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