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哲 谢娟

白露一过,汉川市脉旺镇永红村的桑蚕一天比一天壮实,不等到秋分,永红村“秋天的第一季蚕”就可以结茧外卖了。

近年来,脉旺镇立足资源优势,将“共同缔造”理念融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共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桑蚕养殖,带领村民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盘活资源筑巢引凤

永红村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开展村庄荒地整治、宅基地复垦,新开垦并流转土地230亩。

该村召开乡贤议事会,请在外见多识广的乡贤一同出谋划策。“种植桑树养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劳动强度低。”最后决定,发展桑蚕养殖。

经过村“两委”干部多次游说,2019年9月,张树华和几位股东投入3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在永红村成立万桦桑蚕养殖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桑蚕养殖。他们到浙江、江苏、云南等地考察学习,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指导桑蚕养殖。

模式多选全民养蚕

为吸纳更多村民参与桑蚕养殖,合作社采取灵活多样的共同养殖模式,组建起“养蚕大军”。

一种是采取“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养殖方案,从三龄大的幼蚕到最终结茧成形,让养殖户用自种的桑叶喂养,然后由合作社按合同价回收蚕茧,大大降低养殖户的风险。目前发展86户农户养殖,已覆盖周边五个自然村落。

一种是“全产业链帮扶”模式,通过为散养户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底收购蚕茧等全过程服务,实行最低价回收,最大限度地保证散养户的利益,打消农户参与养蚕的顾虑,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养蚕行业。

一种模式是套养模式,是在种桑养蚕的同时,合作社规划20多亩地种植桑葚,配套养殖土鸡300多只,用青草、桑叶、桑葚、粮食等纯绿色食品喂养土鸡,土鸡也可帮助桑苗消除害虫等,形成生态环保的套养模式。

利益联结成果共享

三年来,脉旺镇党委积极争取省、市扶持资金164万元,进一步扩大桑蚕养殖面积600亩,新建钢构蚕房4000平方米,合作社亩平纯收入达到5000元。

合作社对第一年投资的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带动更多农户参与桑蚕养殖,散养户亩平纯收入达到1万元。

村集体与合作社签订长期合同,每年获取土地流转资金和蚕棚租金固定收益10万元。合作社为附近村民提供桑叶采摘、桑树剪枝、除草打药等就业岗位200余个,20余户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

村集体、合作社、村民、散养户实现利益捆绑、共同发展,村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不断提档升级,群众参与“共同缔造”的热情越来越高。

目前,桑蚕养殖正逐步成为汉川市村级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这些从大棚里蜕变的桑蚕,在为千家万户贡献蚕丝品的同时,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也为其他村发展产业提供了成功经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