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菜篮子” 走上“致富路”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汤继文 张明月
6月12日,记者迎着东方的“鱼肚白”,清晨4点赶到临淄区皇城镇后孔村清晗蔬菜批发市场。
此时,发往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的4辆12.5米拖挂货车,已载满西红柿,整装待发。
“像清晗这样的蔬菜市场,我们皇城镇共有154个,日均发车近200辆,日销蔬菜300万斤。”临淄区皇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朱磊说,“皇城有40多年的设施蔬菜种植历史,蔬菜大棚1.3万个,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蔬菜52万吨。”
皇城镇,我市蔬菜大镇,产品蜚声省内外,被誉为“淄博菜篮子”“中国西红柿第一镇”“中国优质蔬菜出口生产第一镇”。
据了解,近年来,皇城镇立足“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共富目标,积极探索“党支部”+“平台公司、工商资本、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小农户”“1+5”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智慧化、集群化迭代升级,走出了一条蔬菜产业兴镇、蔬菜产业强镇、蔬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目前,全镇各银行机构存款总额29亿元,户均存款18万元,预计年内达到25万元。
“菜篮子”增收看得见
凌晨4点,夜色还未完全褪去,徐霞凤、王娟、吴美云、王素莲已来到临淄清晗蔬菜批发市场冷库,给西红柿装箱、打包、封箱。
“这个批发市场有包装工80多人,我们四个被称为‘火箭队’,每人每天要装近200箱,每箱约50斤西红柿。”徐霞凤边和记者聊天,边双手麻利地给每个西红柿包上保鲜纸,然后整齐码放在包装箱内,装满后,压上一层薄纸板,再排放到仓库一侧准备装车。
此时市场上,已是车来车往,交易繁忙。
“清晗今年投资400万元,新建了3个冷库,加上原有的18个批发大棚,旺季一天批发西红柿、西葫芦30万斤。”临淄清晗蔬菜批发合作社经理崔志强说,“今年疫情期间,很多蔬菜产地出现了滞销,而皇城镇蔬菜每斤比往年同期还涨了1.5元。利润增长了,镇里给了30%的补贴政策,趁机投资新建冷库,提升销售质量。”
“种植蔬菜是镇上老百姓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要全力保障群众的利益。”朱磊表示,蔬菜批发市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皇城镇将其列为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对镇域内所有蔬菜收储、运输体系实行全面管控。
疫情期间,经营业户只需点开小程序链接填报信息,就可以在后台形成“车辆信息数据库”,把车辆信息导出到区指挥部,进行统一安排,提高填报效率。“完善的疫情防控措施,迅速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逐步摆脱依赖寿光批发市场的局面。”崔志强信心满满,来自全国的30多个大经销商常驻市场收购,利润较之前提升了近20%,“增收看得见”。
“三送”迭代升级“三化”
完成后孔村采访后,记者驱车前往郭家村,一排排蔬菜大棚在田野中错落有致。
“我们村有178户,共有大棚320个,年产西红柿、西葫芦260多万斤。”刚到村口,郭家村党支部书记李美连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着大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几乎都在城区买了楼房,而且都没贷款。
郭大强原是村里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去年,李美连主动借给他3万余元,帮助他种了两个西红柿棚。“我原来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了了一点。去年开始在家种大棚,收入可好了,这个棚小点,去年挣了15000多元,今年就能还上欠书记的账了。”郭大强眼里充满了未来的希望。
李美连说,种植大户李建国,一年的纯利就超过48万元。尝到致富甜头后,郭家村从周边3个村流转了200多亩地。村民致富后,周边的饭店、大集都发展起来了,办年货的那段时间,村里公路上都开始堵车了。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蔬菜产量、质量,郭家村开始对老旧小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新建棚全部采用钢结构,都是18×150米的大棚,每个投资30多万元。”朱磊告诉记者,皇城镇联合鲁担产融,采取“送资金、送市场、送技术”的方式,加快推动蔬菜产业向“标准化、智慧化、集群化”迭代升级。建成锡腊营、南卧石、张家村、五路口4处标准化示范基地,广泛采用智能传感器、水肥一体化、智能放风机、智能打药降温一体机等智能设备。
截至目前,全镇菜农广泛应用10余种物联网智能种植设备和技术,减少了蔬菜种植近一半的劳动量,吸引一批80后、90后群体返乡,成为引领设施蔬菜产业迭代升级的中坚力量。
拉长蔬菜链条当“新农人”
临淄孚瑞加蔬菜种苗专业合作社育种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将西红柿种子放入育种盒内,再装上育苗专用土,并整齐排放在育苗架上,自动淋水装置往复循环洒水施肥。
孚瑞加经理侯来国对记者说,他一共有九个育苗大棚,从10日开始育苗,约25天上市。
以蔬菜种植为中间节点,皇城沿产业链向链头和链尾布局,打造涵盖种苗研发、蔬菜深加工、观光旅游等领域的复合型产业集群。
目前,皇城镇发展育苗企业15家,年育苗量2亿株。以“皇城玫瑰谷”旅游区为依托,开发建设乡村体验项目,带动形成果蔬采摘、科普研学等新业态,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到原来的2倍以上。目前启动了鲁担冷链物流项目,正积极引进预制菜加工企业。
同时,镇上依托思远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院士智慧农业工作站,研发推广设施蔬菜7F生产技术管理规程,开发“农保姆”APP,开设田间课堂,形成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累计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8000余场,培养“新型菜农”1.5万人。
目前,皇城镇的蔬菜种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西红柿单产可达10000公斤/亩,西葫芦单产可达15000公斤/亩,一年两茬种植,亩产效益可达45000元以上。蔬菜售价也普遍高于周边地区0.15元/公斤。
“我们积极探索‘党支部’+‘平台公司、工商资本、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小农户’‘1+5’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扩大菜篮子产业规模。”临淄区皇城镇党委书记路庆锋表示,将举办西红柿采摘节、丰收节等展销会类型的活动,加大品牌运作力度,强化地理标志品牌运营。
记者手记
凌晨三点从家出发,赶到临淄区皇城镇,从镇干部、村干部到种植户、批发户,他们一直都是笑着的,那是种幸福的喜悦,来自心底的深处,“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沉浸在这种喜悦中,一天的时间显得很短暂。
采访中,记者随手记下了听到最多的几句话:“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在家里种棚的越来越多,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少”;“皇城去辛店买房的多,贷款的少,基本都是现金全款买”;“几家邻居搁伙儿一起买楼,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买,到了城里还是邻居!”
乡村振兴,这里书写了最好答卷,党建引领、合作种植、规模生产、市场链条,皇城镇,用思维和运作,澎湃着土地的活力,激荡着乡村的振兴。
致富田、幸福村、新农人,未来,就在皇城人闪耀着喜悦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