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盛夏六月,麦随风里熟,34岁的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种粮大户邵庆狼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现在变化真是大,原来要是种个三四百亩地早就荒了,今年我种的优质小麦三四天就收完了,不光产量高,价格也上来了。”
6月22日,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安徽省阜南县举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会上指出,“阜南样板”启示我们,大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意义现实且特别重大;深入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清晰且成效彰显。
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 刘博文/摄
深耕“阜南样板” 助力阜南脱贫摘帽
“我今年种了400亩优质小麦,前几天夏粮收购一共卖了53万元,光净利润就赚23万元。”邵庆狼说起这年的变化滔滔不绝,“2018年我种了150亩地有5个品种,觉得这个收不了那个品种能收,比较保险。现在和中化MAP合作,种单一品种还稳产,从头到尾这一站式服务,他们能及时解决问题,我也比较放心。”随着优质粮食工程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开始与龙头企业合作。
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说:“我们原来农业的生产方是比较粗放的,也就是说传统农业种原粮、储原粮、卖原粮,导致农民的收入、亩产、质量、收入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几年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定点帮扶下,我们结合着脱贫攻坚积极推广优质粮食工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近几年,阜南县依托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有效推动了当地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据本刊了解,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去开展“五优联动”。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帮助下,阜南县对接了中化农业、中粮贸易,通过“示范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优质粮食规模化生产基地,推广订单种植,从源头上增加优质粮食供给。通过这种品牌小麦的推广,实现优粮优种、优粮优产,同时也建设了好粮油直营店,实现了全过程的“五优联动”。中化MAP经理彭江南向本刊介绍说:“在国家局和阜南镇政府的引导下,在阜南县一地促成了31.4万亩的优质小麦合作。”
二是通过优质优价增加农户收入。李云川介绍,阜南县通过引入农事服务中心,对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经过专家分析,在阜南优选出六个品种进行示范带动推动。2018年,示范种植了1.5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9年扩展到30万亩,2020年持续稳定在35万亩左右。通过规模、标准化的田间管理,种植成本降低了60元左右,亩均增收200多元,我们5万多农户直接收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是在优质粮食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注重延伸产业链,突出融合发展实现“三链协同”。有了优质的粮源,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下,阜南对接中裕食品等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就地转化,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反哺源头种植,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农户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正在建设的皖西北(阜南)粮食产业园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为延伸和做强后端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有望成为带动阜南、辐射周边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聚区。
打牢铸稳 “湖州模式” 加快优质粮食有效供给
“2020年湖州全面推开“五优联动”,规模3.56万吨,同比增长168%。12家企业参与合作,数量翻倍;“湖州好大米”品牌加盟企业8家,大米销量1.2万吨,初步形成规模效应。”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周维亮在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
据了解,湖州市以“五优联动”为抓手,以粮食储备服务粮食产业发展为切入口,在保证储备粮安全的前提下,由仓储向两端延伸,形成了“粮食企业+国有粮库+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政府节支、消费者获益的四方共赢,有力助推了湖州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
一是发挥粮食仓储的支点作用,构建全新的订单收储模式。国有粮库安排适当的地方储备规模,通过公开招标来确定合作的粮企,由粮企来选择优质晚稻品种,通过订单落实到种粮大户,引导他们规模化连片种植,湖州给予“优质优价”。优质晚稻由国家粮库来收储,纳入储备管理,一年一轮换。完成储备期后,按计划销售给合作粮企加工品牌大米。
二是在全国首推优质稻谷价格指数保险,降低稻谷价格下跌的风险。由政府来承担80%的保费,提振粮企扩大粮食收储的信心。搭建长三角优质稻谷价格监测平台,每周监测发布稻谷市场价格,为粮食收储、销售和保险等提供价格服务。
三是在优粮优储的基础上,优化粮食产业链各个环节。注重良种研发和选用,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一些机构合作,建立了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推广适度加工工艺,引导辖区内企业改进大米的加工线。上线“智慧粮库”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国有粮库仓储粮食数量和质量实时监控。市政府投资建设十万吨绿色低温粮库,全过程采取冷链保鲜技术。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利润较普通大米提升了3~5倍。
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长夏坚定介绍说,自“湖州模式”实施以来,粮农按照订单种优质粮,既不愁粮食销路,收购价每斤还提高0.1元,每亩增收是150元。粮食企业提前掌握优质粮源,提高了优质产品的供应能力。同时,每年可以节约仓储成本每吨大概170元。粮库储存了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稻谷,储备粮轮换实现“零差价”,较传统轮换减少财政价差支出每吨大概350元,消费者购买本地好大米安心、吃本地好大米放心。“湖州好大米”上市一年来,已经累计销量达到了1.5万吨。
2020年,全市优质粮食收储规模从2019年试点的8500吨扩大到了3.56万吨,增长318%,引导优质稻谷订单种植6万亩,促进农民增收900万元,降低企业成本600万元,节省财政支出280万元。今年,湖州将积极推进“五优联动”提质扩面计划实施5万吨,引导优质稻谷订单种植10万亩,并在科技创新、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打造“湖州模式”的升级版。
全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四年来,其在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满足百姓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皖美粮油”展销会现场 刘博文/摄
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方面,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先后出台指导意见及配套实施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促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推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三链协同”,统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建设,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215亿元,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谋划实施一批项目,有力推动了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
在突出市场主体作用方面,国家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三链协同”和“五优联动”引领下,建立粮食产业化联合体、利益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有效对接,构建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分工协同、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联动的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强化典型示范作用方面,国家局尊重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形成一批“三链协同”“五优联动”的创新做法,培育出以“湖州模式”“阜南样板”为代表的典型经验,涌现出吉林大米、山西小米、水韵苏米、齐鲁粮油、荆楚大地、天府菜油等知名品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各地实践看,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效显著,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监测面覆盖5万吨以上产粮县的60%,“中国好粮油”行动增加优质粮食超过5000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总工程师翟江临说到:“乡村振兴,关键是在产业要振兴,而乡村产业振兴中,粮食无疑是一篇大文章。在前几年优质粮食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聚力脱贫攻坚,在安徽阜南县取得了明显成效,所取得的经验在全国64个产粮大县加以推广,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中化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刘博文/摄
据了解,决胜脱贫攻坚后转入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在三个方面做文章。一要突出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在实现粮食增产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质量,切实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落实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这个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二要突出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坚持全链条整体发力,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现产业强、粮食安,筑牢保障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三要突出持续增加农民种粮收益。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有效对接,帮助农民种出好粮、卖出好价,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住粮食生产的种植面积和产业发展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