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罗场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指导,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在中药材产业链上建支部,引领当地村民从“苦药材”中种出“甜生活”。
走进罗场乡坪窝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罗井仙夫妻俩正与几十名村民一道忙着给黄精除草。该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成不仅让坪窝村像罗井仙夫妇这样的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还吸纳了周边4个村农户就近务工。目前基地有固定工人26个,高峰期每天需要工人200余人,去年发放务工工资86万元。
“我们在药材基地务工已经三年了,我80块钱一天,我老公100元一天,包吃包住,每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这个就很满意了。”印江自治县罗场乡坪窝村群众罗井仙满意地说。
过去,坪窝村土地资源稀散,产业规模较小,群众收入微薄。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发展机遇,吸引春晖人士陈进回村流转3000多亩撂荒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成立印江民康药业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精品中药材。
“我们主要种植博落回、黄精和桔梗,还套种了黄柏、钩藤。”印江民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说。
该中药材基地建设以来,成为了全乡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影响力最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16年,罗场乡党委在中药材基地组建了党支部,由印江民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进担任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6名,实现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我们党支部负责产销对接、政策宣传、组织用工等,目的是带动父老乡亲共同参与中药材产业持续增收致富。”中共罗场乡民康药业有限公司支部书记陈进表示。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基地支部又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完善产业路、灌溉用水等配套基础设施,通过“支部+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除让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还让广大农户通过参与种植、务工、出租土地等获利。
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铜仁职院,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多所大学共建实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基地指导生产种植,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中药材种植模式。
好山好水加上好技术就能出好药。目前,该公司与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贵州苗药等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产品供不应求。
“既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又破解了中药材产业销售难题。”印江自治县罗场乡人大主席魏江林说,该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坪窝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引领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持续推动党建工作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印江融媒体记者梅亚军 魏红敏)
主 编:陈 刚 副主编:张泽琴
审 校:侯万华 编 辑:吴 霞
往期回顾
◆
◆
《“牛人”王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