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洞流村的荔波县拉岩高效桑蚕试验示范基地,村里的脱贫攻坚队队长侯开富正领着一个贫困户来基地找工作。这个贫困户是洞流村今年的“重点关照对象”之一。从2014年以来,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从当年的251户881人,减少到如今的30户48人,其中有24户需要政府兜底,6户则是收入不稳定的家庭,这个来桑蚕试验示范基地求职的贫困户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还是思想问题。别人不好说,但我敢说,有时候急了我会给他们讲,思想上的懒惰导致不能脱贫,那就是你们自己导致的,要改!”侯开富是瓮安人,在荔波工作已有30来年,进入洞流村任脱贫攻坚队队长后,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有时候让人觉得他“管得太紧”,他反驳道:“别的村我不知道,但我们放下自己原本的工作,驻村来搞脱贫攻坚,就要做出点样子来。”
桑蚕养殖基地
侯开富介绍来的这个贫困户被桑蚕基地的忙碌景象吸引了注意。基地外,不同品种的桑树生长茂盛,为蚕宝宝储备了足够的口粮;基地内,蚕房里数万只蚕正奋力爬上架子,找到一个自觉舒适的小格子,静静等待吐丝成茧。
从4月开始,在桑蚕基地工作的农户们就一直忙个不停,还未成型的小蚕需要大量桑叶喂养,养殖的厂房也需要每天清理消毒,即将吐丝的熟蚕则需转移到另一个厂房,给他们准备好作茧的架子,蚕茧做好后,需要搜集起来烘烤,这样才能取到完整的蚕丝。一只蚕完成一生的变化只需不到两个月,他们奋力啃食桑叶,迅速长大,而桑叶只在4月至10月才会长出,农户们必须抓紧时间在此期间培育更多蚕茧。
基地种植了大量桑树
这是洞流村以“党小组+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成立的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了党小组,带富党员、村委会主任任理事长,党小组任组长,懂规划,思路好、能带富的党员任理事,从筹措资金,到流转土地,到技术指导,再到销路保障全部打通,自行组织加上多方引进,目前已有1300亩用于桑蚕养殖,100多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
桑蚕养殖只是洞流村其中一项提升收入的产业,跟着侯开富,我们在茂兰镇洞流百香果基地见到了欧玉关,当地的百香果种植大户,种植经验丰富,有七八个贫困户常驻于此参与种植和管理,来做零工的农户有50多人。
欧玉关
欧玉关过去从事贸易工作,2016年在荔波县临近的广西接触到黄金百香果的品种,联想到洞流村的气候日夜温差大,适合种植这种价值颇高的水果,根据多年经商的经验,欧玉关立刻决定引进这种水果,用700亩地进行种植,果然如她预判的一样,取得了优厚回报。
今年总体温度低于去年,种下的苗长势缓慢,不过欧玉关依然很有信心,“8月就能收了,去年总的收成每亩有1000公斤,今年第一批也会有几百斤,后续会更多。这个品种维C丰富,口感比紫果更好,几乎没有酸味,可以直接吃,很受市场欢迎,每公斤能卖到24元左右。”欧玉关一口气介绍了很多,自从开始引进黄金百香果,她也在不断学习种植技术,700亩百香果基地管理得井井有条,除百香果外,她还在地里种了不少板栗南瓜,一种售价更高的品种,也为她增收不少。
百香果种植基地
从百香果基地出来,侯开富向我介绍起洞流村的稻花鱼和蔬菜产业,他们立志于建设荔波县最大的蔬菜基地,已有的基地产量基本可以满足县内的蔬菜供应,今年还将把更多空余的耕地用起来,全部用于发展蔬菜产业。
洞流村脱贫攻坚队队长侯开富
“我们脱贫攻坚队由副科级以上干部、村支两委支书和主任,以及包村干部等组成,是队长负责制,班子成员包片区,网格员对点服务,问到任何一位都必须对所负责的区域了如指掌,否则要进行谈话问责,大家都非常负责,通过这些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侯开富说起扶贫工作思路非常清晰,那几户收入不稳定的家庭让他费了不少心思,“只有自己真正转变懒惰的思想,才能真正帮他们脱离贫困,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典型现身说法的方式都在轮番使用,今年必须完成全员脱贫的目标。”
>>>>>>>>>>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玉屏镇在引进中起步——荔波县城纪事》刊于1985年6月19日《贵州日报》1版
玉屏镇在引进中起步
——荔波县城纪事
蒙应富
滔滔的樟江河,摇动一江灯火。四周高耸的山峦,象忠诚的卫士,卫护着江边美丽的小镇——荔波县城玉屏镇。
玉屏镇是革命烈士邓恩铭的故乡。一九〇一年,邓恩铭同志诞生在北街一个水族劳动人民的家庭里。以后到山东,由二叔供给在济南读书。读书期间,与王尽美一起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一年七月,邓恩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三一年十月,他在济南壮烈牺牲。现在烈士的故居,已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烈士的家乡也大变样了。北门新辟了宽敞的大马路,两旁矗立着商店、电影院等高大建筑。街道上,郁郁的树木,绿荫如盖。出了北门,便是横跨樟江河的水泥大桥。乘坐班车,越过大桥,一天便可达广西金城江。往昔“茫茫一江水,隔河直喊天”的境况已不复存在。倘若你游兴大发,也可以从这里搭乘班车,到茂兰喀斯特地形自然保护区去参观、游览,欣赏欣赏久远的年代,大自然给人类留下的这个色彩斑斓的标本,那才够美呢!
然而,玉屏镇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地方工业的发展。过去这里工业基础很薄弱,人们吃酱油要到都匀、广西去买;汽车坏了,要拖到都匀、贵阳或广西河池去修;就连一点象样的糕点,也要从外地进货——一九八三、八四两年,县里通过省、州智力支边办公室搭桥引路,请省民建、省工商联成员到荔波搞技术咨询,又从广东等省区聘请人才,进行技术转让,情况立即大变。原贵定县酱菜厂副厂长,省民建、省工商联成员虞文尧,到厂改进酱油生产,四个月内生产出不生花、不变质的荔波纯味酱油。经省、州理化检验,达到三级标准。月产一万二到一万五千斤,不仅满足当地居民需要,连都匀也有人慕名前来购买。贵阳大乐园糕点厂班长陈锦生,到厂七天,就制出十四种糕点,使边远地区的各族人民能够吃上味道甜美、松软可口的美味食品。过去酒厂生产大路酒,产品滞销。去年聘请广东省恩平县酿酒工程师师徒杰来厂指导,仅用五个月时间,生产出“古榕老窖”和“江南大曲”两种中级酒,投入市场后立即得到用户青睐。今年元月二十三日,山东、河南一次就签订了三百四十八吨的合同。省里一些部门也争先订货,销路大增。去年县里请省民建、省工商联成员、原毕节大修厂副厂长吴启明以及毕节大修厂张松山师傅到农具厂担任技术咨询服务,厂里闲置的设备由“死”变“活”。现已完成大修一部,三保四部,修车不用再出远门。如此等等,地方工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要改革,就要有创新。荔波县用较少的资金,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使地方工业迅速起步,是在可喜可贺。愿烈士的家乡——玉屏镇,更加繁荣、昌盛。
>>>>>>>>>>
新黔边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策划人语 | 李缨:写在“新黔边行”开栏之际
新黔边行① 水城县营盘乡:坐着火车去卖菜 开车进山买桃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② 水城县磋播村: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的网红支书徐祥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③ 盘州市鲁番村:从灰扑扑煤矿产业到循环起来的“牛”经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④ 镇远县羊坪镇:生猪养殖合作社托起致富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⑤ 镇远县羊坪镇:移民生活向前“葱”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⑥ 天柱县瓮洞镇:清水江畔一个木商世家亲历的产业更迭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⑦ 天柱县白市镇:从兴趣到产业,致富能手编织养殖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⑧ 锦屏县令冲村:完善基础设施 点亮“无障碍”生活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⑨ 锦屏县乌坡村:“两不愁 三保障” 滋养群众好日子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⑩ 黎平县龙额镇:返乡侗族青年的创业之路和乡土记录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⑪ 黎平县龙额镇:两代人共守乡土文化 多形式传承侗乡民俗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⑫ 黎平县滚大村:海拔最低处 种下致富树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⑬ 黎平县培利寨:山上有个“芦笙寨” 专业比响200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⑭ 从江县乌英苗寨:一个苗寨 两省共管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⑮ 从江县乌英苗寨:深山里,传来朗朗书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⑯ 荔波县洞塘乡:续红色精神 两代村支书有“先行”之勇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
新黔边行⑰ 荔波县立化村:由“黑”变“绿” 产业转型换新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