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持续数月,肉牛肉羊养殖行业在疫情防控严密措施与连日密集政策扶持之下踉跄前行,既暴露了我国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的实际状况,也看出了不同养殖模式的优劣所在。

疫情既是严峻考验,也是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放眼疫情过后,肉牛肉羊养殖模式将会出现新的重大变化。

一、三种养殖模式疫情面前优劣

全产业链养殖模式。

规模较大,在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既可通过上下游环节高效衔接降低中间交易成本,也可凭借产业链内部监督约束实现高效管理。疫情袭来,既可以迅速进行高标准固定资产改造,紧急启动现代化生产手段,保障牛羊肉供应;也易受终端消费限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环节成本持续上升,现金流减少,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

农户散养模式。

体量相对较小,生产经营更为机动灵活,固定资产投入少,饲养节奏调整快。面对疫情,短期内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经营管理相对松散,养殖效率较低,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则受到冲击较大,可持续性较弱,经济效益受挫明显。

适度规模养殖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农户散养为强、比全产业链显弱。受限于疫情防控措施,上下游环节均易出现障碍,正常经营活动受冲击较大,且规模越大,经营风险相应越高,造成潜在损失也会越严重。

二、疫情过后肉牛肉羊养殖转型升级路径

选择精细化运营的全产业链模式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肉牛肉羊养殖仍以散养居多,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受规模、资金、人员等限制,多属粗放式管理,在疫病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效率较低,市场风险较大。精细化运营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养殖效率,降低综合成本。

养殖屠宰加工等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在稳定生产、防控疫病、食品安全等方面将显示出更大优势。重视联合与合作的“企业+农户”模式快速发展。

肉牛肉羊产业链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疫情风险和养殖风险。独立养殖场户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需同时承受“四重风险”,抗风险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农户”模式能够实现抱团发展,发挥各自长处,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适度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规模化养殖肉牛肉羊占比较低,分散养殖在良种繁育、检测防疫、饲养管理、信息获取、环境保护、资金支持等方面都面临较大压力。适度规模化养殖是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新型人才、优惠政策在肉牛肉羊产业中的作用,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种养结合模式快速发展。种养分离、环保约束,是我国肉牛肉羊等养殖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产业生态化,通过促进种养配套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污染。生态产业化实现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助力提高肉牛肉羊产品品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种养结合模式,是肉牛肉羊产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快速采用。我国肉牛肉羊养殖信息化程度低,产业链上下游缺乏统一的信息监测与预警,大部分散养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无法获得即时的市场信息和变化趋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因其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整合肉牛肉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优化肉牛肉羊产业链资源配置,推动肉牛肉羊产业技术革新。

总之,新冠疫情对肉牛肉羊养殖业造成的冲击,短期看确实很大,相信随着居民牛羊肉消费快速增长,中长期影响将会很小。每次疫情爆发都会冲击一些旧的产业,也催生一些新的业态,肉牛肉羊养殖业要化危为机实现转型升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