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0〕9号),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等10个城市进行了表彰激励,现将有关城市的典型经验做法总结刊发如下,供全国同类城市学习借鉴。

一、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13年,首钢老工业基地成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2016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国务院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彰。近年来,石景山区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筹办、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新首钢地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等重大发展机遇,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19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806.4亿元,同比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2.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3.3%,同比增长6.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达到“十三五”时期以来最优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6990元,同比增长8.1%。

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情况

(一)新首钢地区加快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不断深化与首钢集团高层对接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控规调整、土地入市等90余项问题。联合首钢集团制定了市区经济贡献共享机制实施细则,拨付6000万元支持新首钢地区产业生态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首钢工业建(构)筑物保护性改造利用审批流程和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审批模式。围绕“体育+”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开展多领域、多形式、多角度深度合作,承办2019沸雪世界等10余场高规格冰雪赛事。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确立了以现代金融业为战略主导,以科技服务、数字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特色培育,以高端商务服务业为配套支撑的“1+3+1”高精尖产业体系。2019年,高精尖产业实现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代金融业全年收入增速超过20%,占高精尖产业收入近一半。设立每年5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推动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等21个应用场景建设项目。动漫游戏、媒体融合等优势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国际文创娱乐产业峰会。出台促进消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全市首个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

(三)聚焦重点功能区建设,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长安金轴”效应不断增强,已集聚光大卡中心等现代金融机构200余家,京西商务中心入驻企业400余家,召开首届“侨梦苑北京论坛”,集聚百余家侨资企业。举办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10余场,入驻金融机构30余家。中关村石景山园产业转型升级主战场作用更加突出,2019年园区实现收入2650亿元,同比增长10%,地均产出率、劳均产出率等指标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中排名前列;荣获“中关村创新发展40年杰出贡献奖”。

(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城市综合品质不断提升

统筹推进全区92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轨道交通S1线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研究区属物业企业改革,实施八角南里等3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程,以老山东里北为试点完成“3+N”有机更新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新突破。新建改造公园绿地21处、139.7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绿化覆盖率5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平方米,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9%,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五)加强民生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5776人。完成7所民办园转普惠园,成功引进北大附中、十一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区复审和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5.5%。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减免税费50亿元。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一厅通办”等便利化政务服务措施。优化完善“2+N”政策体系,出台《石景山区鼓励企业上市发展实施办法》等13项政策,努力打造政策升级版。深化 “一对一”服务企业机制,落实服务包和服务管家制度,送出服务包170个,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35个。

三、主要做法

(一)紧抓重大机遇,推动区域转型发展

紧抓首钢搬迁机遇,将新首钢地区转型与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精准对接,牢牢抓住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试点示范,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政策资金。2019年,新首钢地区获得各类财政性补助资金24亿元。紧抓冬奥筹办机遇,加速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城市品质。紧抓城总规实施机遇,大力疏解不符合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重点突出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功能,优化提升现代服务业。

(二)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2011年,联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首钢集团、京煤集团出资设立了10亿元的“北京服务·新首钢”股权投资基金,累计投资18个项目,放大市政府投资30倍以上。2014年,北京市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设立首钢基金,规模达到200亿元,累计投资63个项目。在河北曹妃甸设立系列子基金,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吉林设立东北振兴子基金,将“基金+基地+产业”模式向其他老工业区输出。

(三)创新审批模式,加强工业构建筑物保护利用

为探索创新工业遗存改造实施路径,石景山区以首钢老工业区为试点,工业建筑物形成了不改变外轮廓线和改变外轮廓线两种情形的改造利用审批模式,工业构筑物形成了“企业作承诺、政府强监管、失信有惩戒”的审批流程,进一步明确了首钢老工业区建(构)筑物保护性改造利用审批路径,对推动城市织补更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为全国老工业区更新改造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复工复产情况

(一)狠抓落实,有序开展复工复产防疫工作。成立区复工复产防控组,建立工作日报等六项工作机制。坚持区领导定期调度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建立企业人员情况统计台账,建立中小微企业数据库,全面梳理汇总工业、商超餐饮、商务楼宇等领域复工复产防控管理工作进展。强化与社区防控协调配合,多方联动,形成抗击疫情强大合力。

(二)分类施策,扎牢复工复产疫情防控网。针对工厂、工地、商务楼宇等不同工作场景,明确防控要求,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楼宇管理部门-楼宇物业单位-企业-个人”四级响应机制,“北京健康宝”在全区楼宇实现全覆盖。建立工地联防工作机制,督促各项目搭建防控体系,落实施工工地防控措施,切实强化服务,推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尽早开工。

(三)纾困解难,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出台“石惠十五条”,全区已有856家企业在线申请,首期用于支持企业资金达3.86亿元。落实北京市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13条措施,制定12条细化举措。出台“石新九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在本区落地。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16条措施。为130家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10.27亿元融资需求进入信贷审批流程。积极落实国家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对民营小微企业优惠利率最低达到2.05%。

(四)精准服务,积极营造复工复产外部环境。围绕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服务措施122项,为89家企业送出“服务包”。为69个楼宇、400余家企业解决口罩140万余只,为60多家企业解决测温枪、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倡导“不见面”审批,实行“3+1”工作模式(即采取网上办理、寄递办理、现场办理+防控企业绿色通道专窗),试点个体工商户登记告知承诺制。

(五)科技抗疫,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速落实“科创28条”,开展“疫情防控”项目征集评审,预计首批审批资金支持近1500万元,推出20项防疫抗疫新技术新产品。其中,猎户星空机器人在石景山医院、首钢医院应用,并为火神山医院提供服务;电科云开发“密切接触者测量仪”、全国一网通行系统,服务查询近4亿人次。

截至5月10日,全区商务楼宇183座,复工率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复工率100%。规模以上超市28家,复工率100%。规模以上餐饮企业62家,复工率87.1%。工地140个,复工率90.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