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陈楝)10月29日,京山市钱场镇祠堂村四组养殖基地,五个黑色大棚里长着灰黑翅膀的飞虫正在产卵,一辆辆货车来来往往,拖运着一箱箱“饲料”满载而归。

长着灰黑翅膀的飞虫名叫黑水虻,“饲料”则是黑水虻幼虫。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幼虫以餐厨垃圾、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可作为优质高蛋白生物饲料,经黑水虻处理过的粪便可以成为优质有机肥。占地面积14亩,拥有5个大棚和3台专业烘干机的黑水虻养殖基地于2020年正式落户祠堂村。

黑水虻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博和合伙人是两名“80后博士”。几年前,杨博与祠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伟相识,通过潘伟介绍,杨博看到了在祠堂村发展黑水虻养殖的巨大商机,便在祠堂村专心“研宝”,发展黑水虻养殖产业。“我们鲜虫20%销给附近的养殖户,80%则销往随州、河南等地,干虫则是出口到德国、比利时等地。”杨博算了一笔账,黑水虻鲜虫的市场价约为3元一斤,干虫在1.4万到1.5万元一吨,按照平均日产4000斤鲜虫计算,预计年收入超过150万元。

“年轻博士就是不一样,这样的发展不仅能致富也环保。”据潘伟介绍,祠堂村及周边村庄的养殖户较多,养殖产生的粪便一直以来是制约祠堂村发展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黑水虻可以消耗粪便和餐厨垃圾,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另一方面黑水虻销售可以带动村民增收。”目前祠堂村黑水虻养殖基地已吸纳15人务工,其中贫困户2人,人均月增收可达3000余元。同时基地可日均消耗8到10吨的餐厨垃圾和3到5吨的动物粪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