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至2020年,是响导乡将紧抓发展机遇,特别是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立县、产城一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合肥经济圈建设等,突出响导乡作为肥东县北大门的发展地位,以及江淮分水岭岭上明珠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条件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响导乡处于城镇化和现代化协调推进阶段,也是科学发展、兴乡富民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将面临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继续坚持生态兴镇战略,坚持转型发展,坚持以改革的思维促发展,力争到2020年,将响导乡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江淮分水岭岭上明珠集镇,成为肥东县靓丽的北大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工业立县、产城一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强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突出招商引资、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重点,加快做好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小城镇、文明创建、美好乡村和生态环境六项建设,切实增强响导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人民群众致富步伐,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十二五初翻一番的目标,与全县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到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5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到202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0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乡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
——每年引进合同引资额2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5%以上,到2020年达到1.5亿元。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调整到2020年的25% :29% :56%,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加快发展教育。留守儿童、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成校舍改造和设施配套,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2020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5.5万人以内。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村组道路改造率达到80%以上。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小型水库及塘坝除险加固达到100%;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5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0%。有线电视、电话和电信宽带入户率分别达到90%、90%、80%以上。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完成村邮一体化改造。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和人口比重达到100%。稳步推进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在全面放开二孩的基础上注重服务,调动和保护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关注弱势群体。
三、十三五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我乡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一)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抓好产业定位。全乡将进一步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蔬菜、经果林、有机粮食种植、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5个行政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成4大片区域发展格局:在唐井村、南王社区村发展杭椒等大棚蔬菜;在黄湖村、宋盛村发展特色养殖;在响导社区、唐井村、南王社区发展生态观光产业。鼓励支持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流转土地,以地入股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农业旅游资源,建成肥东县北部最大的桃园生态观光基地等。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花卉苗木等新兴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发挥安徽蒙跃生态农业、合肥碧海、绿缘禽业养殖场、唐井蔬菜合作社、南王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支持一批桃子加工、蔬菜食品加工企业项目,构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精深加工之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新产品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群众流转土地、进企务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围绕我乡唯一一个安徽省生态村,做好唐井中心村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1.5万亩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蔬菜3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厂3座,。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认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达到培训1人、转移1人、脱贫1户的效果。加快推进农民向居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向城镇转变,提升城市化率。
3、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1)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坚持“以科技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以种植大户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落实3000亩蔬菜基地,强化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组建专业队伍,负责蔬菜种植信息收集、技术指导和销售。
(2)有机粮食基地建设工程。有机粮食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响导乡将按照“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无公害粮食基地建设。一是农业企业培育工程。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乡所有龙头企业、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建立辐射5000亩的绿色粮食生产基地。二是标准化基地工程。依托农业观光项目,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农业庄园。三是村级合作社工程。通过合作社形式,变农户分散经营为集中管理,提高农民集约化生产水平,降低农残、提升品质,为生产优质有机粮食奠定基础。
(3)生态桃园建设工程。继续按照“以江淮分水岭为重点,大力开展经果林绿化”的造林,突出乡村旅游为主的思路,在唐井村、南王社区、龚集村、响导社区等产业重点村全力推进桃树等造林工作,突出规模效应,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促进绿色增效。下一步将加大流转力度,鼓励、吸引更多的种植大户发展,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树立精品意识,严把质量关,按照“企业+园区+项目”的整地模式,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现代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推动偏远经济发展。
(4)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以生态养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建设规模化生态养猪场、生态养禽场和水产品养殖中心。在唐井村建设1-3个水产品养殖中心、在宋盛、黄湖两村建设畜禽养殖基地,引进优质牛、羊、鱼类品种,以养殖生态黑猪和肉质较好的山羊、生态土鸡与鸭为主,以“畜禽类养殖场-沼气池-蔬菜(果园)”的模式,实行农牧结合,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养殖,以优质肉、蛋产品打开合肥、南京等周边城市市场,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林)业示范园。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发展生态项目
生态发展不仅是响导乡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兴镇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肥东县融入合肥经济圈等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林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全面推进乡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工业总产值到2015年达到600万元,到2020年达到0.8亿元。
一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按照县委绿色发展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三不原则”,调整招商主攻方向,以科技型、环保型项目为主。大力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力争每年新增500万元项目2个,千万元项目1个。
二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立足我乡耕地资源丰富优势,规范发展农业加工产业,切实推动转型升级。培育2-3个大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划定粗加工、精加工区,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并确保完成企业零污染零排放目标。
三是全力抓好第三产业经济。加快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让蔬菜、桃子、土鸡蛋等土特产品成为游客青睐的商品。
四是积极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物流“集、疏、运”能力。加快建设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等销售网络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农村敬老院和幸福院等公益性养老机构完善与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养老机构。
五是快速推进响导乡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巩固正在发展的响导农贸市场硬件建设,组建商贸流通组织,发展农副产品运销业,扩大响导乡在肥东北大门地区的小城镇经济辐射能力。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1、道路设施建设。依托101省道改造项目,加快响导乡沿线拆迁安置工作,为我乡域内改造项目打好基础。同时积极整合资金建设通村组水泥路。根据东进、西抑、南拓、北控的发展格局,全面硬化绿化乡域内同村主干道,贯通相关连接线,改造硬化好12个村通村民组水泥路建设。
2、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小流域治理力度。重点整治黄荡湖地区,整修堰坝10座、拦水坝5座,清淤河道和护坡30公里,整修渠道10公里,新修渠道5公里,提高防洪抗旱功能,确保粮食丰收。
3、小城镇建设。按照“做大城市体量,做优现代农业,做强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高起点规划、强力度推进、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建设,完成集镇规划,定位集镇性质和功能。按照城镇化发展之路进行小城镇开发,建成“两轴四区”的空间结构。“两轴”:以广响路和腾飞路作为镇区的两条发展轴线。“四区”:即东北工业集聚区、中、南部生活区、西南综合服务区、西北商贸区为辐射点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在集镇区建设2-3个休闲广场,1个休闲公园,1个中心农贸综合大市场,划定临时停车位,加大危旧房屋改造力度,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建成现代化新型集镇。
4、文明创建工作。加大市容管理力度,强化对农贸市场、街道商贩、车辆管理整顿,争创文明集镇,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新建标准化垃圾中转站和处理站2所,公共卫生厕所2-3处,在全乡增设路灯300盏并正常运行,实施集镇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适度加大房地产开发,有序推进商贸区和住宅区的建设,促进集镇商贸的繁荣、人气的集聚,增强集镇的商贸功能,做好中心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将集镇建设成生活、休闲、娱乐、商贸综合功能区。
5、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特色农业村等定位,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申报项目,提升龚集村、南王社区等美好乡村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改善村容村貌。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垃圾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20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9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8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学校、文体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重点抓好响导中心小学综合楼,巩固“普九”成果,全乡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97%;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20年,乡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3、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根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