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万物萧条。位于贞丰县白层镇巧苗村、这硐村、里纳村交界的1.2万亩花椒基地却绿意盎然,除草、追肥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数十名当地群众奔走山间,开展冬季的管护工作。
多年来,贞丰县围绕花椒产业做文章,依托“中国花椒之乡”和“顶坛花椒”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充分利用本地独特气候优势,形成覆盖面积十万余亩的花椒产业发展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既实现荒山变绿,也促进群众增收。
花椒树绿了石山坡
“在5年前,山是秃的,茅草引发的山火,随时需要注意。哪像现在山不仅是绿的,大家还有活干、有收入。”看着绿油油的山头,白层镇巧苗村支书余家文感慨地说,这五年的山头、村民的生活简直大变样。
植被破坏、基岩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这就是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贞丰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地区,更是典型的跑水、跑土、跑肥“三跑”地。上世纪90年代,地处核心地带的北盘江镇更有“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包谷,只够三月活。”的说法。
位于贞丰县东部,北盘江中游的白层镇巧苗村、这硐村、里纳村交界的山头,风化石地带是典型的不储水、土地贫瘠,也是贞丰县发展花椒产业治理石漠化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以前村旁的这些山,一年种一季玉米,一坡就只能收一小篓。”巧苗村村民罗兴高说,庄稼生长全靠“望天水”,“下雨来土地还不一定保得住,我们老百姓会种的那几样都活不成。”
为此,贞丰县提出“因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种粮稳农,种植花椒致富”的石漠化治理思路。历经近30年的发展历程,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石漠化治理成效逐步显现,并逐步演变为经济效益。
产业兴带动百姓富
脱贫攻坚期间,贞丰县把“治石”与“治贫”相结合。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贵州天牧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牧公司”)等一批花椒种植龙头企业,在沙坪、鲁贡、白层、者相、珉谷、永丰、北盘江、长田、连环等9个乡镇(街道)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聚焦"北盘江河谷沿岸一线"花椒主产区,通过"以点连线""点线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形成覆盖9个乡镇的花椒产业发展带。
同时,贞丰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椒全产业链,建成集加工、交易、研发为一体的天牧花椒全产业链集散中心,日产保鲜椒40吨、干花椒20吨,花椒药用、保健系列产品1吨。该集散中心二期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花椒系列产品10万吨以上,将成为贵州西南地区最大的花椒产业加工集散中心。
“我们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三种利益联结机制供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选择,让参与花椒种植的农户增加多方面的收益,带领群众走上一条发展花椒产业的小康之路。”天牧公司常务副总裁陈启迪说。
对于陈启迪的说法,罗兴高表示赞同。
2018年,天牧公司在白层镇巧苗村发展花椒种植,罗兴高果断把家里的60亩山地流转出去种植花椒,并在基地上务工,罗兴高和老伴就吃上了家门口的“产业饭”,现在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每年2万元的流转费用,我和老伴两个人每年还能4万元左右的务工收入。”
据了解,贞丰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0.4万亩,带动贞丰县6000余户农户增收。“小”花椒在贞丰县这片广阔的大地上发挥了“大”作用,已成为贞丰县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唐波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