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西安名校+”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强烈期盼的创新举措。

②西安“名校+”的生命线在于紧密一体化共同体。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

③西安“名校+”办学模式不挑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④西安“名校+”解决好了三个关键因素。

⑤西安“名校+”在探索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八个特质。

⑥西安“名校+”在办学实践中总结归纳了五种紧密型模式。

⑦西安“名校+”在紧密型共同体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由若干教育集团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

⑧西安“名校+”快速破解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学段间发展的不充分不均衡问题。

⑨西安“名校+”实质上已经成功实践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并适用于基础教育各学段,且延伸至职业教育。

⑩西安“名校+”办学模式紧紧聚焦“+校”的办学质量和内涵提升,迅速成长为新优质学校,迭代生成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名校。

近年来,西安市锚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板块,全面实施“名校+”工程,积极推行紧密型办学模式,加速推进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破解校际、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把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让优质教育走进寻常百姓家,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名校+”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是对教育领域深度改革的再破冰、是对现代学校制度活力的再激发、是对市域学校布局的再优化、是对校际间贯通架构的再重组、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再行动、更是缓解择校热和上好学难问题的智慧选择。西安市“名校+”工程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紧密型模式全力推进,积累了经验,成为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和亮丽名片。2022年4月,西安“名校+”办学模式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双减”推广典型案例。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推广“名校+”办学模式。

西安“名校+”经相关区县2012年起局地探索、成功实践,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到2018年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实践经验和理念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也已取得突岀成效。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西安“名校+”逐步形成了五种紧密型办学模式,即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截止目前,全市共组建紧密型“名校+”共同体928个,教育集团101个,市级“名校+”共同体332个,惠及学生120余万人。

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学校大量的实践表明,西安“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持续催生更多的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断壮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共享名校带来的幸福感。构建了以“名校+” 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校”的办学质量、课程质量、育人模式、群众满意度等普遍大幅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即新优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名校长、名师、名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得到夯实,学校教育主阵地进一步得到强化,学生的归属感和成长乐趣进一步得到升华。

西安“名校+”系统地解决好了三个关键因素,即谁来“+”,“+”谁,怎么“+”。谁来“+”,当然是区域内外的名校,尤其看办学质量、品牌实力和社会认可度。“+”谁,当然“+”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等,学生、家长、社会不甚认可的都可在“+”的范围,适用于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并延伸至职业教育,“+校”原则上应为公办学校。怎么“+”,也当然是用紧密型模式来“+”,即由名校对“+校”实行人、财、物等一体化管理。紧密型共同体是西安“名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更是关乎成败的生命线。

西安“名校+”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名校的品牌示范引领和直接带动作用,将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成熟教学模式、优秀管理团队,特色校园文化等成建制一体化融入“+校”,紧紧聚焦“+校”的内涵和品质跨跃式提升,优化“名校+”办学布局,切实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西安“名校+”办学模式,尤指跨学段组建的教育集团,实现了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衔接,消除了三个学段各自为战的弊端,既为学生幼升小、小升初做好适应性准备,又避免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倾向,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

西安“名校+”放眼市域、立足区域、发力“+校”、升华名校,在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中总结提炼了八个特质:

特质一:“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优质办学模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学段间、城乡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直接打造成为全新公办优质办学实体,把公办好学校办在孩子的家门口,把孩子家门口的学校办成好学校。西安“名校+”办学模式不挑适合教育的学生,旨在致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特质二:“名校+”本质要求凸显紧密型办学模式。向“名校+”要活力,向共同体要质量,这个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担当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荣辱共同体。五种紧密型办学模式来自实践、成于实践,实践证明,紧密型的差不了,松散型的好不了。

特质三:“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深度改革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人财物,这也是紧密型与松散型的本质区别。没有人财物的一体化,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体化,就谈不上理念、文化、团队的深度融合。

特质四:“名校+”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的规模辐射力,实现共赢。构建起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可持续高度协调的治理体系,最大化激发成员校的办学动力与活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名校集群效应也得到了升华和壮大。

特质五:“名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迭代式发展。“名校+”催生了更多的新优质“+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名校的品牌效应对“+校”的带动引领作用应是长期的,也是相对稳定的,如中途随意脱离名校的一体化,“+校”的新优势将会大打折扣,也会相应降低社会认可度。西安“名校+”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名校+”的迭代生成效应更为凸现,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的“高峰”快速变为“高原”,构建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系。

特质六:重点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名校+”工程的主要考量标淮。紧盯“+校“的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持续办好孩子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孩子们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果。学生说好、家长说好,才是真正的好。学生受益、家长得实惠,才是硬核道理。这也是西安“名校+”的底气所在。

特质七:“名校+”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校”的发展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有名校的共同特征,更注重打造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校校五育发展别样红。

特质八: “名校+”的生动特质是快速、加速度。有一种快速提升叫“名校+”,有一种快速成长叫“名师+”,有一种快速蝶变叫“名校长+”,这是对遵循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加快了“+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优质化进程,用名校强大的气场,强力驱动薄弱学校脱胎换骨、高质量锻造为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

“名校+”办学模式直接决定了“+校”的成效。西安“名校+”五种紧密型模式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特殊之举,各有其适用条件、范围和侧重点。

一长多校主要适用于同一区域、同一体制、同一任命主体的学校之间,侧重于公办学校。同时,一长多校的组建要统筹考虑到名校与“+校”之间的匹配性,如距离远近、人文习惯、新旧搭配、数量适度等。一长多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强,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成效突岀。西安市新城区太华路小学原是一所基础设施和教育内涵较差的薄弱学校,学区内学生大量流失。新知小学是区域内一所群众满意的优质名校。新城区采用一长多校模式,新知小学校长同时担任太华路小学校长,由名校派驻执行校长、教导主任,引领“+校”快速提升。在名校办学理念引领下,“+校”紧跟名校管理团队,成建制移植名校的管理模式和课程体系,迅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迅速成长为区域内一所新优质学校,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该校2019年一年级招生突破6个教学班,比2017年多招收159名学生,学区内生源全部回归。太华路小学甚至成为学区外学生心目中向往的好学校。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采用一长多校模式,管理了薄弱学校原枣园小学,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理念价值一体化,精细管理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课堂建设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执行扁平化学段管理,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全部贯通,为“+校”派遣2位校级领导、4名省市名师、5位学科教研组长、15名优秀教师全职交流。一体化管理给“+校”发展赋能、给师生成长赋能,“+校”学生数量翻倍回归学区内,成为一致认可的好学校。高新区采用一长多校模式,将新建学校高新第28小学作为高新二小的“+校”,两校同频共振、颇具成效,实现了管理和教学的同步提升。在二小“多彩生命”课程体系基础上,28小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书院”文化课程体系。学校荣获省第四批STEM教育实验学校,“陕西花馍馍”艺术实践工作坊荣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走进剪花娘子库淑兰》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精品课程。

委托管理主要适用于跨体制、跨区域、跨学段的学校之间,可采用品牌输岀、购买服务、经费包干、人事新机制等全面托管的形式,尤其适用于开发区的新建学校。目前,部分开发区的新建学校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国际港务区运用“委托管理”模式,引入陕师大实验小学,全面托管新建校陆港小学,实现了人、财、物、教(教育教学)、管(学校管理)一体化。两校实行一套班子集中领导、校区条线交叉管理、教育教学同步规划、师资队伍合理配置、研究实践同步发展、资源成果共创共享、示范引领带动全区、特色优质均衡发展等举措,以现代化教学管理为引擎、以名师引领提升为核心、以优质资源共享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进行学校建设与内涵发展。“+校”陕师大陆港小学已经迅速迭代成长为区域内炙手可热的新名校,作为新名校又托管了3所小学,组建了教育集团,成效显著。这是西安“名校+”迭代式发展的典型样板。浐灞生态区引进西安交大附中,全面托管浐灞欧亚中学,以输入西安交大附中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先进管理为载体,以派驻优秀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为关键,与交大附中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管理,搭建名师会诊、名师领航平台,使得“+校”浐灞欧亚中学素质教育与教学质量飞速发展,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热门学校。经开区将新建校经开三中交由西安中学全面委托管理,在教学管理、师资教研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经开三中各项工作实现了快速、高质量发展。托管两年来,经开三中成功创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荣获陕西省优质学科建设基地、陕西省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西安市特色实验学校。

集团化办学:在一长多校、委托管理等紧密型模式的基础上,组建教育集团。教育行政部门原则上只对应教育集团,由教育集团总部学校统管各成员校人财物和事权,教育集团实行总部校长+若干执行校长一体化管理。教育集团是“名校+”的最佳模式形态,“名校+”推进过程中岀现的瓶颈和问题,都可通过集团化办学来有效解决。部分区县已先期开展了集团化办学,有的已经全覆盖,效果明显。新城区后宰门小学以一长多校、委托管理模式组建教育集团,形成一总校九校区,学生近万人,教师近千人,优质教育分布四区的格局。教育集团为“+校”派驻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层干部担任执行校长,配足配强优秀中层管理团队。积极发挥教学教研和名校长、名师中心(工作坊)作用,为执行校长、中层干部和学科教师充电赋能。围绕西安好课堂,有效实施“三维课堂教学教研”,大力推进“诚意课堂”“智慧课堂”“生命课堂”提质增效。将“古诗文诵读”“大明宫诗书”“风华学子读城”“水滴银行”等20余门校本课程移植融合。实践证明,以后小为孵化器和驱动器的“名校+”集团化办学不仅仅是数量增值,更是整合融通,跨界联动,有效激活了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内生动力,使得公办学校品质快速提升并形成规模聚集效应。新城区还以一长多校模式跨学段组建了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包括职业中专第一幼儿园和第二幼儿园,实施职幼衔接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省示范学校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职幼联合的办学模式和特色。两所幼儿园为总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成为新的实习基地,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教育教学实训环境。名校+”集团化办学有力推动了西安职业中专各专业的稳步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发展更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和蓬勃的生机。2023年1月,西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第一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

兼并融合模式:内涵上与传统的合校并点类似,其特点是由区域相对就近的优质学校牵头,对需要优化整合的薄弱学校实行接管兼并,撤销薄弱学校,彻底完成融合,合并成为一个法人、一个代码、一个财务、一个学籍系统,合并后可设校区分学段分年级段管理。兼并融合模式可适用于乡村学校的优化布局调整。鄠邑区采用兼并融合模式将薄弱的山阴小学撤销,由区域名校西安惠安小学全面接纳兼并,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实现教科研活动一体融合。在文化氛围营造、山阴书院建设、惠小精神传承方面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一体融合,极大提升了“+校”的办学品质。教师乐业、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的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已经形成。

教育家办学(“名校长+”办学)。即由具备丰富办学治校经验的教育名家全面管理学校。灞桥区、高陵区采用该模式,引入当代好课堂的创立者、上海建平中学教育集团原总校长冯恩洪,分别担任灞桥区东城第二学校、高陵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针对两所学校的特点,科学规划、分别施策,在短时间内,让这两所新建学校高点起步、高品质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一跃成为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近期,铜川市、富平县、岐山县、临潼区等地区均积极接洽,希望通过教育家办学模式快速促进本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西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西安“名校+”办学模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正持续释放着潜力、动能和功效。 当前,西安教育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绝佳机遇,正当迈进三个发展新阶段:一是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二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三是从学校规模建设向内涵高质量提升迈进。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好“名校+”办学成果,擦亮西安“名校+”品牌,名校与“+校”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全面组建紧密型共同体,由多模式复合式向集团化办学升级,由区域资源统筹向市域、城乡资源统筹升级,由体量规模优势向整体内涵高质量集群优势升级。重点提升“+校”的内涵和品质,实施“+校”办学质量再提升行动,高段位打造孩子家门口的新名校。

从资源建设优化的角度看,向“名校+”集团化办学升级还有巨大提升空间。要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不失时机地跨区域、跨体制、跨学段组建教育集团。凡没有实现人财物和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的,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要成为名校长的孵化基地、名师的培养基地、名校的母舰基地。实现集团内各成员校之间教师交流的一体化,变学校人为集团人,充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干事创业热情。以集团化办学为契机,契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办学大方向,统筹布局学校点位,科学调整办学层次,优化完善办学结构,在区县开发区、市域乃至放眼西安都市圈,统筹规划实施“名校+”工程大格局。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人财物倾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打好“名校+”组合拳,充分激发公办学校的内因驱动和办学活力,变名校的输血功能为“+校”造血功能,尽快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老师、学生有新变化,学校有大变化,课堂上有积极变化。

持续释放“名校+”的动能和潜力,进一步激发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活力,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团队要开启动车组模式,每一组车厢都自带动力加速奔跑。以提升“五力”为抓手,推进“+校”内涵质量再提升,即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教师的发展力、学生的成长力、家长的协同力、教研员的支撑力。广大教师和教研员要培养形成一流的专业思维、一流的专业能力、一流的专业素养、一流的专业精神、一流的专业成果,培养更多的专家和名家。

“名校+”最灵动最关键的是人,“名校+”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现有学校存量的再洗牌、对学校增量的再布局。名校长是灵魂,是领头雁,是第一个飞起来且持续飞在最前头。一个名校长,就是一座好学校,能造就更多的好学校,影响着身边若干校长,也影响着周围一大群老师。名师是关键,名师组成的团队富有战斗精神,更有榜样力量。

西安“名校+”工程基于教育人的初心,回归教育本真,还原教育本色,追求教育真谛。回归教育本真,即回归公办教育主体,突显教育的公益性;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全面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回归课堂主战场,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回归教育人的纯粹,让教育人专注干教育的事,让专业的人专注干专业的事。还原教育本色,即学校不挑学生,学生不挑学校,原本就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标志体现;让孩子跳着上学,唱着放学,原本就是学校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把假期还给孩子,动感的暑假,温馨的寒假,快乐的周末,原本就是儿时不可或缺的幸福时光;走进大自然经历风雨,走进社会实践历练成长,原本就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人生必修课。追求教育真谛,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族育魂,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遵循并创造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激发释放教育改革创新的动能与活力;培养好习惯胜过若干一百分,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础;思维的启迪有可能撬动孩子的一生,让智慧之光闪亮灵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自己的舞台、成为最好的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你跟谁在一起。“名校+”的意义更是如此,跟名校、名校长、名师在一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抑或还会有满满的获得感。“名校+”是一缕春风,拂过之处,迸发盎然生机。“名校+”是一条纽带,彼此惦念,温暖你我之间。“名校+”是一种力量,引擎驱动,共创一个新的高度。“名校+”是一方格局,放大升华,立感有如站在山顶之上观景抒怀。(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