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扬优势、补短板、筑平台、强示范”,围绕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跨省域范例等六个方面汇总典型案例,助推示范区走向跨域一体、协同高效的共同富裕之路。示范声推出一批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高质量建设儿早基地之青浦幼有优育实践
在夏阳社区北箐园、赵巷社区开展科学育儿咨询
背景情况
积极倡导儿童早期发展理念,提升工作质量、内涵和服务水平,为儿童提供全面、连续、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利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2020年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主要创建单位,联合青浦区妇幼保健所和盈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了儿童早期发展基地,2021年将服务下沉覆盖到全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儿童早期发展健康教育和示范服务。
做法成效
(一)开设专科门诊,干预儿童生长偏离。2020年青浦区儿童生长发育管理联盟成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开设生长发育专科门诊。2023年新设儿童肥胖和性早熟专科门诊,优化肥胖、生长迟缓、性早熟等生长偏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妇幼保健所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实现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闭环管理。同时做好0-6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为5岁以下肥胖儿童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儿保门诊落实饮食、运动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儿童生长发育得到有效保障。
(二)开展科普活动,助力家长科学育儿。依托“互联网+”儿童早期发展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化、全流程的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4万余0-6岁儿童建立全程化、全覆盖的儿童早期发展健康档案。为辖区儿童提供亲子互动、游戏指导,促进家长高质量陪护。通过父母课堂、家长沙龙等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全覆盖为0-6岁儿童家长开展育儿指导、健康教育,并提供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急救、超重和肥胖儿童健康管理、眼及视力保健、儿童龋齿预防、儿童心理健康等针对性咨询服务,全面提升家长育儿技能,促进家庭关注和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强化家庭责任意识,营造儿童早期发展的良好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加强医教结合,提升保健老师能力。强化师资能力建设,实施“育建未来—乡村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系列培训”。强化课程资源建设,录制课程影音资料,依托互联网云平台实现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服务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体系,优化工作模式,为0-6岁儿童提供全程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服务。
开展"益"童健康系列健康科普活动
经验启示
强化组织领导。2020年6月成立区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定期开展工作例会,把基地建设作为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抓实抓细。
强化医防融合。提供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的连续全程健康服务管理。做好孕前和孕期健康咨询,新生儿护理、筛查及高危儿综合管理。开展预防接种、生长发育监测、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营养评估、心理保健、意外伤害监测等指导服务,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转诊,促进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强化专业能力。发挥儿童生长发育管理联盟作用,定期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等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指导,推广促进儿童早期健康成长的适宜技术和方法,切实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甲级卫生室护航健康共富
甲级村卫生室
背景情况
吴江区扎根基层,以推进“甲级村卫生室”的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2021-2022年间累计创建甲级村卫生室10家,在苏州市范围内创建数量名列第一。甲级村卫生室的创建,促进了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实现多维提升,保障农村地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获得感,实现了基层卫生在应急、诊疗、公共卫生方面的服务网底作用,为共富道路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做法成效
(一)推进卫生网底基础建设。推进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新改扩建工作,2018-2022年累计完成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环境,强化基层卫生网底服务能力。2021年横扇叶家港社区卫生服务站等4个单位成功创建首批苏州市甲级村卫生室,创建数量与昆山并列苏州第一。2022年吴江区加大推进力度,成功创建七都镇联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6个单位,市级甲级村卫生室创建数量与张家港并列苏州第一。
(二)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是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的最直接的力量支持,为强化“大后方”的服务能力,吴江区鼓励各基层卫生机构差异化发展,推动形成一院一品服务格局。2022年,新增市级特色科室4个,新增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2家,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3家。
(三)完善人才队伍培养。为满足乡村医生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依托国家、省级专业平台,推进国培项目、江苏省基层卫生培训等项目,2022年完成培训专业骨干人才5人、乡村医生2人;完成“江苏省新冠救治业务基层培训”平台培训及每周一测,参训人员超2000人次。2023年大力开展普惠全区的乡村医生轮训工作,培训涉及人员超200人次。
甲级村卫生室内部图示
经验启示
以评促建,以小带大。通过甲级村卫生室的创建,发挥连带作用,形成联动效应,推动整个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尤其是在2022年末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期间,207个由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发热诊疗站,减轻了二级以上医院的诊疗压力,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挤兑的现象。
上下联动,合力提升。联合区镇、街道助力提升基层卫生硬实力,2018-2022年累计完成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成为甲级村卫生室的创建的硬件基础。
内外融合,渗透发展。基层卫生人员接受社区卫生与服务指导组的指挥调配,将基层卫生服务融入社区服务的大队伍中,结合慢性病随访、团队下乡、上门服务等常规工作,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与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一同为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的卫生健康服务。
数字赋能擦亮“幸福颐养”金名片
嘉善县老年公寓持证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
背景情况
近年来,嘉善县针对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城乡统筹、集成改革”,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
创新打造城乡一体“颐养智享”应用,整合16个部门200多项涉老数据,为全县老年人建立“精准数字画像”
做法成效
(一)借力数字平台,构建精准画像。创新打造城乡一体“颐养智享”重大应用平台,多跨协同16个部门、贯通8个系统平台、整合200多项涉老数据,为全县12.5万老年人建立“精准数字画像”,精准提供福利政策一键办理、养老方案个性化定制、养老服务事项在线办理等服务,做到老年人福利政策应享尽享。重点构建“享福利”“约服务”“选机构”“保安全”4个子场景,目前老年人覆盖率达90%以上。
(二)发挥资源优势,提供精准服务。综合分析老龄化趋势、服务需求、设施布局等,科学规划养老机构、布局养老床位等,建立养老服务资源“一张图”,构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成立国有养老公司,将公办养老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延伸至农村居家养老,城乡所有老人及家属可在线预约居家照料、辅具租赁等26项服务,持证上门护理人员从原先的160人增长到430人,年服务工单总量从原先的5万件增长至70万件。构建服务标准流程图,对服务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实行全闭环管理,每月生成服务商质量评价报告,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三)加大硬件投入,实现精准保障。创新搭建以智能AI语音交互设备为核心的养老物联网平台,配套毫米波雷达、智能床垫等居家守护“安心七件套”,实时交互老年人健康、环境安全数据,老年人可通过语音呼救或自动告警等方式,联动平台、机构、家属和急救部门,切实保障老年人居家安全。
经验启示
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创新。通过集成改革,持续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构建康养服务全流程数字化治理模式,从原来“政策靠打听”,到现在“政策找上人、服务送上门”,有效盘活城乡养老服务资源,实现“从差异化到均等化”蜕变。
实现养老服务管理机制重塑。改变原先各镇分头管的局面,由国有养老实体公司实行连锁化运营,实现县级统管,持证护理员年均薪酬有效提升,机构营收和老年人护理品质得到双提升。
实现政府科学决策能力提升。打破原来“建机构拍脑袋、设床位凭大概”的粗放决策方式,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实现养老政策科学制定、养老设施统一规划、服务项目按需设计,提升运行监测评估、预测预警和战略目标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