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于2003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终期验收。

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开发区将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建设美丽临沂的重要支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积极落实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物集中治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相关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和再生资源等主要领域实施了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和补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多亿元。

通过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发区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同时给开发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新增纳税1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纳税50亿元,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政府财政支出增加,对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典型经验

(一)主导产业循环链接

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循环发展理念构建了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再生资源产业链等重点产业链,开发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物质交换、服务共享等更为密切,产业共生体系进一步拓展,循环产业链网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典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1. 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链

工程机械产业是开发区的优势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沃尔沃、山东临工、山重建机、柳工机械等企业为龙头,临工金利、三友重工、德鑫机械等50多家企业相配套,产业关联度相对较高、产品配套相对齐全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工程机械整机产品系列进一步拓宽,涵盖了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挖掘装载机、塔机、混凝土泵车等六大类整机产品。工程机械产品配套进一步走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载机当地配套能力达到70%。

在整机及配件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基于原材料及产品运输业务的需求,积极与华派克物流、宇顺物流等物流企业组团发展;基于机械租赁业务的需求,积极与阳光租赁等工程机械租赁企业组团发展;基于废钢回收利用的需求,与梅开再生、中再生等企业组团发展;基于再制造需求,山东临工投资建设了废旧零部件项目,打通了“机械制造-逆向物流-再制造”产业链。通过工业与服务业的联合,建立起一条“机械制造、产品销售、设备租赁、物流运输、回收再制造”的多产业复合的特色生态链,构建起了产业相互带动、互惠互利的共生体系。此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源头生态设计、过程清洁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旧件逆向物流与再制造。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程机械制造工业的典型循环经济特征。

2. 现代化工产业链

园区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着力实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不再新批化工项目,原有项目以系统改造、工艺提升、转型升级为主,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开发区现代化工产品从有机合成中间体、农药医药助剂等初级、中级产品逐步向精细化工产品发展,重点实施了山东埃森化学有限公司年产1.23万吨氯氟代吡啶及农药一体化项目等,实现了产品附加值最大化。围绕施可丰化工、鲁光化工等重点龙头企业,着力建立产业内部共生网络,构建现代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了合成氨、硝酸、甲醇等上游基础化工原料项目,并不断向硝基甲烷、复合肥等产业链下游延伸,构建形成了“合成氨-亚硝酸钠-硝基甲烷”、“合成氨-浓硝酸-硝酸铵-复合肥”等主导化工产品链。翔宇医药、修正药业、一方制药等骨干企业不断实施工艺技改,生物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了转型升级。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内已入驻企业32家,形成了以生物制药为主,医疗器械、医药物流为辅的产业格局。

同时,开发区重视推进现代化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横向耦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网。充分利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养殖场的禽畜粪便等固废资源,发展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复合肥,挖掘废物的利用价值;将工程机械产业生产的风机、冷却器、离心机等提供给园区内的现代化工企业作为生产设备,形成“机械-化工”产业链;利用工程机械行业产生的废旧溶剂资源制取润滑油;充分发挥鲁光化工浓硝酸、硝酸钠等产品的功能,为机械行业无缝钢管生产做冲洗剂,为民爆行业产品提供上游原料。此外,合成氨、硝酸、甲醇等上游基础化工原料为下游农药、医药企业提供大量原料,从而形成了多产业复合共生、相互促进的生态产业链网体系。

3.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开发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着力点,目前规模以上入园企业6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近些年,开发区引进、建设了一批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包括锰酸锂、炭黑等新能源动力电池类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高端项目,打造动力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装置等的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着重在新能源应用示范这一环节发力,实施了山东华昇隆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万台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器项目、山东哲能赫太阳能有限公司新建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生产项目、临沂天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2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等,成功构建了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应用示范产业链。

4.再生资源产业链

开发区的再生资源产业是山东省最大的再生资源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废弃物资回收—市场交易—分选拆解—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产品涉及领域覆盖废有色金属、废钢铁、废家电等行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期间,开发区主要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系统的运行。建设了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再生资源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等项目,在原有的金升集团、源宏铜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中再生废钢再利用基础上,开发区进一步提升了废杂铜、含铜废料等再生资源深加工能力,并向再制造领域拓展。金升集团已形成一条“废线路板-废杂铜-阳极铜板-高纯阴极铜-光亮圆铜杆”的完整产业链。

(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开发区将共享共用的理念贯穿到总体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运用“三规合一”、“多规合一”思路,将区内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步到位,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处理、中水管网等共享式基础设施配套完善,降低了入园企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了设施的共享度。

1.大力实施集中供热。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开发区无集中供热的被动局面,开发区建设了富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2016年1月,规模2×24MW抽凝式发电机组和3×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式投产,并网发电对外供热。集中供热管网基本实现开发区全覆盖,充分保障区内工业企业生产用汽和冬季居民供暖需求,并对集中供热范围内的小锅炉予以拆除。

2.提升污水集中处理率。一是实施了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扩建后规模达到60000m3/d。二是加大污水管网建设。近年来,开发区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不断加大污水管网建设,扩大污水集中处理辐射范围,累计铺设污水管网117.8公里。三是在污水管网不能辐射到的地区建设了小型污水处理站。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运用连锁经营和线上线下融合的组织形式,通过实施统一物流配送、搭建融资平台等10项服务功能,开创了一条危化品流通的特色商业模式。搭建了环境监测与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从技术应用和服务支撑两方面强化循环经济服务体系,集中、高效地实现与循环经济工作相关的管理业务,使循环化改造项目的申报、受理、公示、进度等信息实现在线可视化管理,并向公众和企业发布最新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和技术方案,进行宣传和互动,实现对企业固废、排污的实时监管。

(三)管理机制创新发展

1.健全管理机构。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牵头,成立了循环化改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管委会办公室、经发、规划、建设、财政、环保、国土等部门领导组成。2019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通过机构改革,将20个内设机构整合优化为8个,突出经济职能、力量下沉,实现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2.加强统筹协调。开发区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与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统筹协调起来,按照“一盘棋”考虑,在加快构建产业间横向耦合、资源共享的生态链接体系的同时,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公众参与,形成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和谐互动的良好格局,使生态工业园创建与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创新运营机制。在运营机制上,精简内设机构,不搞上下对口,把大量的服务、经营性活动交给第三方机构办理,实施挂牌督办、效能督察、行政问责等制度,实施五个“一线工作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搭建融资平台,从依赖政府操作转变为市场化操作,金融机构以融资担保等多种形式为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4.强化宣传教育。开发区在严守传统媒体宣传阵地的同时,积极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丰富“双微”信息内容,在及时报道、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上下工夫,发布内容既有基层工作动态,也有业务素质提升教程;既有活动现场报道,也有工作调研思考;既有典型事迹传播,也有循环经济教育探讨,实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利用“6.5环境日”等活动日,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强化主流引导,占领环保宣教新阵地。依托金升集团建设铜文化展厅和循环经济展厅,打造“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