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均匀排列在村口小学屋顶及院内的15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格外引人注目。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了电网……

2017年元旦前夕,黑龙江省首个产权归村、村集体自主运营分配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为兴山村270户贫困户送上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更照亮了全村脱贫致富之路。“仅此一项,年可为村里扶贫开发工作注入40万元的资金活水。”说起这个项目,作为黑龙江省发改委派驻到村里的第一书记张建一,信心十足、满怀期待。

光伏发电成为“绿色银行”

兴山村山多地少,资源匮乏,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由于土地较为贫瘠,农作物产量不高,村民收入普遍较低。为尽快找到“造血”良方,张建一邀请相关企业到兴山村调研,并带领村干部到吉林等考察,最终决定选择建设光伏扶贫项目。

“光伏发电既节能环保,又收益稳定,而且不占耕地,利用空闲的地方就可以创造利润……”谈起光伏发电的好处,兴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忠民有说不完的话。曾经让村两委头疼的脱贫难题,因光伏扶贫项目的引进迎刃而解,不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细水长流的收入,贫困户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在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资金是最大的“拦路虎”。为此,兴山村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光伏扶贫优惠政策,以及国家加大对贫困村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争取扶贫专项资金340万元,在原村小学屋顶及附属场所建设了装机规模400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经正式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50万千瓦时以上,电费收益可达40万元以上。在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剩余资金将用于村级公益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维护、因故返贫困家庭救济等,改善村级集体财务状况,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循环致富创造“兴山速度”

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兴山村光伏扶贫项目实现了从规划立项到施工建设、从安装调试到并网发电,创造了光伏扶贫的“兴山速度”。

“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实施后,村内工作好做了,干群关系和谐了。百姓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以前的要我干,变成现在的我要干,我要脱贫、我能脱贫。”刘忠民说到。

兴山村地处山区,空气质量较好,地下水无污染,非常适用发展食用菌产业。第一书记张建一在利用有限土地资源上动脑筋、打转转,带领部分村干部和村民深入到海林、亚布力、苇河等多地考察食用菌种植项目,申请哈尔滨市“一村一品”扶贫资金,与村小学校舍屋顶和操场建设的光伏扶贫项目相结合,建设年产万袋食用菌菌包生产线项目,力争达到屋顶光伏、屋里食用菌菌包加工,地上光伏、地面食用菌种植的立体发展、“以项目带项目”的效果。

同时,兴山村将利用光伏扶贫资金,引入金融资本,采取“科技+金融+合作社+农户”规模化经营方式,大力引导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积极探索循环致富新模式,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把兴山村建设成食用菌种植专业村,辐射带动周边地区食用菌种植产业。目前,该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正在报批中。

“这个光伏发电确实好,不污染环境,给村里带来一定的效益,还能帮助老百姓发展食用菌产业,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年逾花甲的兴山村卧龙屯贫困户刘国林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老人家准备用自家塘坝坝堤的5亩多地种植黑木耳,挣到钱后为老伴多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

项目示范引发“裂变效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光伏发电产业的效益在兴山村已经逐渐显现,在解决全村脱贫问题的同时,也为缺乏资源、区位、人才等优势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捷径。

“决战脱贫攻坚,要将‘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坚持打好‘组合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县委书记封殿辉说,推广光伏扶贫产业,既符合安全、绿色、环保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又能够实现项目效益直补到户,符合稳定收益、持续增收的精准扶贫要求,还能打造一个利县利民的阳光支柱产业。

延寿县将通过政府投入资本金,引入国开行或农发行提供贷款的形式,全面推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目前,已完成《延寿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和全县46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备案相关工作,协调国土、水利、电力、扶贫等部门共同配合,申请国家光伏扶贫政策支持,利用贫困村7万平方米闲置土地资源建设总装机规模13.9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顺利建成后,年可产生8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将惠及全县贫困户近万人,彻底扭转贫困村疲弱的集体经济,实现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光伏扶贫,照亮了延寿县的脱贫攻坚之路!(焦洋、钱玺勇)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我国光伏电站工程造价现状

解析光伏电站工程造价现状

当屋顶光伏电站和城管相遇 如何避免违章被拆命运

红炜:光伏农业对保护18亿亩红线具有特殊价值

居民光伏申报难、并网慢?南方能源监管局发话了:供电企业抓紧完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