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港区围绕乡村振兴,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以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硬核动力”。

小浆果“结”出大产业 托起蓝色致富梦

在东港区陈疃镇,时下的蓝莓产业园暖棚内,洁白的蓝莓花已俏立枝头。为提升蓝莓坐果率,连日来,棚内管理人员和工人们打花、防风,预防灰霉病。

蓝莓产业园现有95个蓝莓大棚,雇用了水陈坡村、堰村、滕家庄子村等周边村落的很多村民进行管理。

“我们村在蓝莓基地干活的有十几个人,两三分钟就能到这里,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可以补贴家用很好呀。”陈疃镇水陈坡村村民许崇花说。

大棚管理人员王健表示,温室大棚提早和拉长了蓝莓鲜果上市的时间,有效保障了蓝莓品质、增加了蓝莓产量,为后续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打下了基础。蓝莓产学研基地的投入使用,也对提升蓝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进一步推动蓝莓产业向更加深广的层次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陈疃镇蓝莓种植面积达到了2.5万余亩,种植面积占全省的30%左右,还建成了稼盛农业、禹海蓝莓湾等16个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去年实现蓝莓鲜果产量8500吨,产值达3.7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

小小的浆果蓝莓,不仅让村民腰包更鼓、日子更美,也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和乡村人兴业旺,成为了促进共同富裕的“致富果”和加快乡村振兴的“蓝宝石”。

种植大棚蔬菜蹚出绿色致富路

“在我们这个产业园大棚里干活,风也吹不着,雨也淋不着的,一个月还能挣个两三千,真好!”在涛雒镇东石梁头村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村民丁立秋正在对圣女果进行管理。

据了解,该蔬菜生产基地占地190余亩,建设现代化联栋大棚1座,去年5月起增建30座高标准椭圆形大棚,目前已全部竣工,将陆续投入使用。基地还建设有烘干晾晒、分拣包装、保鲜存储等配套设施,可吸纳200余名附近农村劳动力进园务工。

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组织百姓合作种植、参与管理,以深加工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通过天台山旅游区的带动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推进整个基地的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增加老百姓和村集体的收入......这是东石梁头村的发展思路。

目前,该村已注册了“东石良”商标,并获得了“市级农业(芹菜)产业园”“无公害农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资质认证,去年实现年产值150余万元。随着新建大棚的投产,基地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条绿色致富路也将越走越宽。

接下来,东港区还将立足南湖镇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计划投资5100万元,建设占地550亩、拥有165座温室大棚的蔬菜生产基地,扩大南湖镇的蔬菜种植规模,树立特色品牌,打造具有规模、品种丰富、品质高档的市区“城市菜篮子”。

特色农业蓬勃发展绘就彩色乡村振兴图

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如今,东港区特色农业产业已“遍地开花”,“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正在加速构建形成,一二三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一幅乡村振兴的彩色特色农业产业图正在持续绘就。

陈疃镇的蓝莓,涛雒镇的有机芹菜、对虾和大米,西湖镇的食用菌,后村镇的绿茶……一处处特色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不仅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村集体经济持续积累,镇域发展生机蓬勃,还加速了全区农业产业的布局优化和提质升级。

目前,东港区特色农业面积达17.72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38个,培育发展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6家,创建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3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市级以上茶叶生态高效示范园8个。

全区有17处农业生产基地被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日照绿茶”“日照蓝莓”“日照黑木耳”等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东港区先后被认定为中国茶业百强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全省“新六产示范县”。(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叶飞 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