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湖北鄂州一栋26层高的大楼即将住进数十万头猪,成为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楼房猪场。近两年,楼房养猪模式快速发展,多家头部上市生猪企业均已探索布局。
高楼养猪是企业养猪的诸多形式之一,对探索新型养猪模式来说是个有益尝试。2019年,有关部门印发文件提出,“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此后,大型猪企布局高楼养猪的新闻不断,楼层也越盖越高。分析原因,一是能破解用地难题。过去,猪场选址难、用地难,高楼养猪可以极大节约土地,这是最大优势。二是便于集约养殖。高楼养殖天然具有集中效应,利于规模化应用现代技术,极大减少人工。三是防疫和环保考虑。高楼养殖如能守住关口,可减少外部的动物疫病影响。环保政策也迫使猪企寻找更生态的养猪模式,高楼集中养殖成为一个选项。
即使是在丹麦、荷兰等养猪发达国家,高楼养猪也极为罕见。对我国养殖场户来说,一定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中小企业尤其对此应有清醒认识,不能盲目跟风。对土地不紧缺的地区、实力不雄厚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大的养殖户,高楼养猪并非上策。究其原因,一是巨额的前期投资。高楼建设成本以亿元为单位,还有养殖设施和活体猪只的不菲投入。二是强大的技术实力。相比分散式的规模猪场,高楼养猪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高很多,要符合相关规划,解决好粪污和疫病问题。三是较高的市场风险。近年来,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已经较高,如遭遇猪肉行情下行,风险会凸显。
高楼养猪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生猪稳产保供进入了新阶段,头部企业有了敢于投资、敢于重投的底气。2020年起,连续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生猪生产做出部署。2020年提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2021年提出“保护生猪基础产能”、2022年提出“稳定基础产能”。日前召开的三季度“三农”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强调“稳定和保护生猪产能”。不同表述的背后,是我国生猪产能不断向好和调控手段日益完善,不变的是产业平稳有序发展的目标。目前,生猪产能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既让消费者能吃到价格合理的猪肉,也让养殖场户能安心经营。
任何一种养殖模式都不是万能灵药,模式之间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仅以上市生猪企业来说,有的是自有猪场模式,有的是“企业+农户”的紧密型联结机制,有的与农户仅有松散型合作关系。现代农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规模提升也不意味着产业素质同等提高。不同模式都有其存在土壤,只要适合该主体发挥生产效率,遵循产业政策,都是好模式。整体看,养猪业过去和将来都是多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不能只看到高楼养猪的好处,而忽视其适应性和风险点。即使是大型头部企业也要有此意识。
方喆摄(新华社)
要特别强调的是,当下,小规模散养户不仅在主体数量上依然占绝对优势,而且依然是生猪稳产保供乃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至关重要一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这句话不只适用于种植业,同样适用于畜牧业。近年来,中小主体的市场经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这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因此,既要发挥大型养殖企业的优势,也要采取“企业+农户”、生产托管、租赁养殖、入股加盟等形式,激发中小主体发展活力。
“抓大不放小”,这是生猪生产过去克服超级猪周期影响实现稳产保供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的关键。各地应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放到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上,从土地、资金、环保等多方面激发市场主体养猪的积极性,形成长效性保障,稳定养猪场户预期,使其愿意稳定投入,专注于改善经营。可以说,稳定和保护生猪产能,引导散养户参与适度规模经营始终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