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中国加州鲈产业发展论坛”火热招商——
文 |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陈宏霖
天津作为环渤海湾地区养殖新势力,由于当地养殖技术较为先进,养殖理念较为领先,近年受到行业的广泛关注。据了解,天津南部养殖面积共20多万亩,主要分布于天津市津南区、滨海新区、静海区,以土塘养殖为主,混养模式和精养模式各占一半。精养模式以50-60亩池塘为主,一年一造,亩产在300-500斤,以放养高抗性虾苗为主。2018年由于虾价便宜(20多头比去年便宜4-5元/斤),加上苗种、高温天气等问题导致虾苗长得慢,产量低,2018年精养模式的成功率只有30%左右。
随着天津养虾技术的进步,天津大水面淡水精养模式已逐渐成熟,土苗也基本被一代苗所取代。但是“养虾就像赌博”依然是人们的口头禅,养殖户每年的操作都是差不多,但由于苗种,天气等差异,有时爆赚几十万,有时又亏得血本无归。位于天津津南区咸水沽养殖大户赵学磊却能够做到年年赚钱,有11年养殖经验的他,已经连续6年大水面亩产保持在500-600斤,小水面亩产800-1000斤,最高记录亩产1300斤。2018年他又有一口60亩大水面池塘亩产达到600斤,为此《农财宝典》记者前往天津,探寻赵学磊稳产高产的养殖成功秘诀。
好苗种+低密度=养大虾
“亩产600斤就算高产了,在天津大水面普遍产量在300-500斤。”赵学磊的池塘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5月15日一口60亩大池塘投放普利茂虾苗,9月5日开始下笼抓虾,分批卖虾,规格在30—22条/斤,价格在20-23元/斤,总产量约3.6万斤,总收入77.5万元,扣去36.92万元的养虾成本,总利润高达40.6元。
“苗种好就是好管理。”赵学磊很庆幸能够拿到好苗,2018年老头苗长不大、高温白便频发等等问题导致津南区80%的养殖户不成功。赵学磊投放的普利茂虾苗却扛过了高温、蓝藻、白便,并且虾长速依然较快,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死虾。
面对2018年虾价低的市场因素,广东海茂投资有限公司北方营销部总经理陈清建议养殖户采用低密度养大虾的模式,既能稳定的产量和收入,又能降低风险。为此,陈清建议土塘养殖最好不超过3万尾/亩。
苗期营养不容忽视,严防低压闷热天气
“放苗后的第一道坎就是转肝期。”赵学磊说,在放苗后一个月左右很容易出现空肠空胃肝萎缩等问题,排塘的机率会很高。他认为除了苗种和环境问题,营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也许正是前期营养不足免疫力下降才导致转肝期发病率上升。由于天津多数地区池塘前期桡足类多,虾苗饵料来源丰富,养殖户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觉得放苗前20天不投喂才是正确的操作。赵学磊认为投苗后两三天就可以开始喂料,天然饵料加饲料营养更全面,看天然饵料的量来调整投喂量,特别是天然饵料不足的池塘。
在增氧方面,60亩池塘配备8台3.0KW叶轮增氧机,最大增氧能力不到0.4KW/亩,小池塘至少要1KW/亩承载600斤的白对虾。大水面由于地方开阔风大,能够充分利用风浪为水体增氧,直接降低了用电成本。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并不是每天都有大风,遇到低压天气就要十分警惕,相当于潜在的另外几台增氧机突然停止运行,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池塘投料多负荷大,容易陷入了低氧状态。尽管少有养殖户发现池塘虾出现缺氧浮头,池塘实际上已经陷入局部缺氧状态。这时候要减少喂料,严重的话就停止喂料以及降低其他耗氧物质的投入,同时,要比平常加多几台增氧机,关键时刻不要想着省成本,养虾成功与否就在于这些关键节点的把控上。
深水防白便、补菌肥水巧控蓝藻
“每年三伏天,温度高藻类难控,蓝藻、“白便”频发,今年更厉害。”赵学磊说,2018年农历7月中旬到9月份,一个多月的高温季节,恰好是白对虾上市前期,很多养殖户的虾都在50-60头/斤,虾还卖不上价格,很多养殖户都栽倒在这个坎上,出虾没钱赚,不出虾偷死严重照样亏钱。
近几年,“白便”一度成为养殖难以逾越的障碍,一直困扰着养殖户。这里所说的“白便”不是真的粪便,从显微镜观察分析是脱落的肝胰脏腺管上皮、肠道粘膜上皮和增生细胞形成的白色有机物。高温、蓝藻、底质差均可能引起消化道病变而产生“白便”,得“白便”就相当于癌症晚期了。因此白便并不是某一种药就能治好,而是一种系统工程,最重要的还是以预防为主,做到内外兼修,即拌料内服提高肠道消化功能和免疫力,改善对虾生存环境,尤其是注重池塘底部温度、底质、蓝藻等防控。
赵学磊却成功度过了这个坎,除了运气好,更多的是养虾11年积累的经验。根据他的经验,高温季节尽量保持池塘水深不低于3米有助于预防白便,因为池塘深能够防止塘底温度升高。从而避免了塘底温度过高导致对虾应激反应以及引发升温发酵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赵学磊独家的小妙招加上海茂普利茂对恶劣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今年赵学磊的虾塘中后期因白便导致的损耗较少。
由于6月份天气一热,外面河水蓝藻泛滥,在补水的过程中难免会引入蓝藻,赵学磊的池塘在6月中旬发现水面飘着大量蓝藻。赵学磊根据自己的经验,第一天补芽孢杆菌,第二天肥水加倍用量追肥,过一两天再加倍用EM菌和光合细菌调水,过5天蓝藻基本就没有了。过程也没有发现虾有异常,整个过程比较顺利。这次发生的蓝藻是微囊藻,不同的蓝藻不同的情况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直接照搬有风险。其中要注意的是,在这整个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耗氧物质,同时还抑制了藻类的光合作用,会导致水体缺氧,因此加大机械增氧非常重要。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