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吸收的知识少的可怜。最近,我做过这样一个测试,我给两个成

A班是实验班用的是高效课绩差不多的班级上了一节相同内容的课。

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充分自主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进行班内展示,最后我针对学生学习和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会做的问题,进行了5分钟左右的点拨讲解,最后进行了学习效果达标测评,全班30个学生基本上全部过关了。接着我又给B班授课,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不停的启发学生,给学生导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学生按照我的“启发”,完成了教学中的问题。整节课下来非常流畅,学生也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同样我也对B班做了课后达标,我发现这个班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接受的不错,但是学生对拓展问题做的很不好。我在询问学生原因的时候,学生告诉我的答案让我很震惊,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这个问题你在课堂上没有给我们讲啊,所以我们不会。”学生不是学习知识的机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把学生看成“水桶”,而要都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主见、会自己思考、能解决问题的人。

二、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生长的乐园。

在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来类比当前的教学:有人送了一辆汽车给一个印第安老人,这位老人找来4匹最好的马,把汽车绑在马的后面,他试图通过马的跑动带动汽车的运动。这是一个笑话,也许你看了感觉非常可笑,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