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蟹人工育苗规模化生产集成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到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技术的开发和全国普及,再到第一个河蟹新品种光合1号的批准……在我市河蟹产业发展历程中,科技创新一直是强劲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市乃至我国河蟹产业取得划时代进步。

发端于盘锦的稻蟹综合种养“盘山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具,由于其对稻田耕作层没有破坏,田间工程基本不减少水稻有效种植面积,既解决了综合效益提升、带动农民增收问题,又保持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粮食安全,成为所有稻渔模式中最科学合理的生态种养模式,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现在我国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已经发展到200多万亩,我市已经达到85万亩,占全国面积的40%以上。稻田蟹的产量已经超过4万吨,蟹田大米的产量超过40万吨,蟹和米的产值超过40亿元,收入比单稻模式增加20亿元。今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在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亲自向稻田中投放了鱼苗和蟹苗,再一次对这种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宁夏的稻田养蟹技术就是2009年由盘锦引进并一直保持合作至今。

今年,河蟹产业联盟成员进一步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秀玲河蟹合作社在养蟹池塘中引进了澳洲淡水龙虾并取得成功,规格和售价都超出了预期,绕阳湾生态农业公司也进行了稻田养殖小龙虾和中华小长臂虾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合蟹业与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稻田异位净化高密度养殖池塘尾水提高综合效益项目、暂养池塘综合利用养殖凡纳滨对虾高产高效试验项目、东北地区稻渔综合种养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等都取得了重要突破,顺利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而且,这些项目及时通过光合蟹业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水产推广技术人员培训等形式,向吉林、黑龙江、天津以及省内兄弟市的2200多名学员进行了理论教学与现场观摩推广。这些技术和模式的输出,扩大了盘锦蟹苗、扣蟹的市场,联盟成员在域外养蟹面达到15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实现了盘锦河蟹技术模式的进一步传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