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一书的各论部分,我国川、广、云、贵、豫、浙等地的道地药材共一百五十九种,其中植物药一百三十种、动物药二十种、矿物药八种。具体来说:
川药21种:川芎、川贝母、附子与川乌、黄连、石菖蒲、姜、川牛膝、常山、丹参、麦冬、川楝子、青皮陈皮与橘红、补骨脂、使君子、巴豆、花椒、厚朴、黄柏、麝香、虫白蜡、硼砂。
广药18种:防己、巴戟天、山豆根、何首乌、夜交藤、高良姜、阳春、砂、益智仁、槟榔、鸦胆子、广藿香、金钱草、青蒿、鸡血藤、肉桂与桂枝、珍珠与珍珠粉、蛤蚧、穿山甲。
云药6种:三七、万木香、重楼、诃子、茯苓、儿茶
贵药7种:天麻、天冬、黄精、白及、杜仲、五倍子、朱砂
怀药12种:地黄、怀牛膝、山药、茜草、天花粉与瓜篓、天南星、白附子、菊花、辛夷花、红花、金银花、千金子
浙药14种:浙贝母、白术、延胡索、郁金、莪术、姜黄、玄参、乌药、玉竹、山茱萸、乌梅、栀子、乌贼骨、蝉蜕
关药ll种:人参、细辛、防风、刺五加、薤白、藁本、两头尖、关木通、五味子、牛蒡子、鹿茸
北药33种:黄芪、党参、远志、甘遂、黄芩、白头翁、香附、北沙参、柴胡、银柴胡、紫草、白芷、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知母、蔓荆子、山楂、连翘、苦杏仁、桃仁、酸枣仁、薏苡仁、小茴香、猪牙皂与皂角刺、银杏、阿胶、全蝎、五灵脂,龙骨龙齿,麦饭石,滑石,代赭石
西药12种:大黄。甘草、当归、羌活、麻黄、麻黄根、秦艽、茵陈、枸杞子(地丹皮)、虫草、猪苓、牛黄
南药33种:半夏、射干、吴茱萸、莲、女贞子、艾叶、蕲蛇、龟板、鳖甲、石燕、石膏、南沙参、明党参、太子参、苍术、青木香与马兜铃、芍药、桑(桑螵蛸)、木瓜、灵芝、薄荷。紫苏、牡丹、僵蚕、蚕砂、蟾酥、泽泻、枳实、枳壳、白花蛇舌草、冰片(樟脑)、戏曲与神曲、乌骨鸡
(2)徐国钧和王强等主编的《道地药材图典》,该书分为《华东卷》、《中南卷》、《西面卷》、《三北卷》四卷,共收载道地药材408种,其中也包括了藏、蒙、维、壮、傣等少数民族常用药材。
山东13种:大枣,山楂,天花粉,北沙参,阿胶,昆布,柏子仁,香附、海龙、猪牙电、滑石、蔓荆子、蝉蜕
江苏上海30种:三棱、土鳖虫、马兜铃、太子参、沪地龙、地骨皮、西红花、百合、决明子、灯芯草、茅苍术、虎杖,明党参、京大戟、荆芥、南抄参、茵陈、威灵上海仙、夏枯草、徐长卿、婆罗子、预知子、南拳苈子、紫苏子、水烛香蒲、墨早莲、僵蚕、斑白、薄荷、蟾酥
浙江28种:土茯苓、山茱萸、牛蒡子、乌药、乌梅、火麻仁、石韦、仙鹤草、白术、白芍、杭白芷、白前、玄参、延胡索、麦冬、长牡蛎、松花粉、温郁金、鱼腥草、心碎补、香橼、千户、浙贝母、海螵蛸、粉萆薢、淡竹叶、绵萆薢、覆盆子
安徽21种:木瓜、乌桕蛇、功劳木、艾叶、白头翁、白果、白蔹、白薇、半边莲、地榆、白不、芫花、牡丹皮、灵芝、板蓝根、狭叶柴胡、月腺大城、益母草、桑内皮、菊花、蕲蛇
江西11种:车前子、乌骨鸡、半枝莲、连钱草、枳壳、栀子、钩藤、香椿、重楼、夏天无、蓍草
福建11种:龙眼肉、白花蛇舌草、青皮、狗脊、泽泻、南板蓝根、荔枝核、凹叶厚朴、穿心莲、绿叶枳壳、薏苡仁、
台湾3种:青果,槟榔、樟脑
陕西9种:龙骨,沙苑子、华细辛、南五味子、茵陈(滨蒿)
甘肃5种:川贝母、当归、红线、秦艽、秋冬花
宁夏3种:沙棘、枸杞子、银柴胡
青海5种:大青盐、大黄(掌叶大黄)、冬虫夏草、硇砂、硼砂
新疆16种:巴旦杏、伊贝母、沙枣、阿魏、阿里红、罗布麻叶、刺糖、胡桐泪、菊苣、琐琐葡萄、雪莲花、羚羊角、鹿茸、软紫草、黑种草子、锁阳
河北北京23种:上木香、土鳖虫、王不留行、天仙子、牛黄、白芷、地肤子、西河柳、西洋参、麦饭石、苍术、知母、桃仁、北柴胡、黄精、蛇床子、北葶苈子、紫菀、槐花、酸枣仁、蓼大青叶、漏芦、槲寄生
山西9种:甘遂、龙齿、远志、苦参、香加皮、核桃仁、党参、黄芪、赭石
内蒙古14种:小茴香、马勃、文冠果、甘草、冬葵果、肉苁蓉、苦杏仁、郁李仁、金莲花、黄芩、麻黄、瑞香狼毒、东方香蒲、糙苏
辽宁8种:五味子、龙胆、平贝母、白鲜皮、牡蛎、北细辛、威灵仙、辽藁本
吉林6种:人参、关白附、蛤蟆油、桔梗、鹿茸、硬紫草
黑龙江9种:北马兜铃、平车前、北升麻、北豆根、关苍术、防风、刺五加、狼毒大戟、熊胆
广东香港澳门25种:山奈,广防己,广金钱草,广藿香,木鳖子,化橘红、巴戟天、石决明、广地龙、红豆蔻、芦荟、何19地区、25首乌、陈皮、枇杷叶、金钱白花蛇、金樱子、玳澳门瑁、胡椒、砂仁、鸦胆子、剑麻、高良姜、海马、地区海龙、番石榴
海南9种:丁香、大风子、肉豆蔻。沉香、降香、草豆蔻、胖大海、益智、番泻叶
广西23种:八角茴香、山豆根、千年健、石刁柏、石斛、龙船花,肉桂、安息香、阳桃、两面针、鸡血藤、鸡蛋花、郁金、罗汉果、珍珠、荜澄茄、钩藤、穿山甲、莪术、海桐皮、海桐皮、桑寄生、蛤蚧
湖南7种:玉竹、朱砂、吴茱萸、莲子、葛根、雄黄、鳖甲
湖北14种:山麦冬、天南星、五加皮、石膏、半夏、对叶百部、防己、龟甲、辛夷、独活、射干、密蒙花、续断、蜈蚣
河南19种:山药、千金子、牛膝、白附子、地黄、全蝎、红花、连翘、虎掌南星、金银花、茜草、鬼箭羽、禹余粮、菊花、旋复花、商陆、斑蝥、蒺藜、禹州漏芦
四川重庆36种:干姜、大黄、川乌、川木香、川木通、川贝母、川牛膝、川芎、川楝严、川升麻、丹参、巴豆、甘松、石菖蒲、龙蛋、仙茅、芒硝、花椒、佛手、羌活、补骨脂、青蒿、郁金(黄丝郁金)、使君子、金钱草、葫芦巴、枳实、厚朴、姜黄、党参(川党)、黄连、黄柏、常山、银耳、魔芋、麝香
贵州1O种:天冬、天麻、五倍子、白及、冰片、杜仲、南沙参、婆罗子、通草、猪苓
云南27种:儿茶、三七、马钱子、木香、木蝴蝶、石斛、对叶豆、忙果核、亚呼努、血竭、苏木、余甘子、诃子、荜拨、草果、茯苓、砂仁(绿壳砂)、香橼、重楼、珠子参、黄精、耳上一枝蒿、萝芙木、缅茄、雷丸、熊胆、檀香
西藏13种:土木香、手参、毛诃子、牦牛角、胡黄连、独一味、桃儿七、雪莲花、绿松石、绿绒蒿、藏茄、藏茴香、藏羚角
(3)彭成主编,王永炎院士主审的《中华道地药材》收录了道地药材310种,中药炮制学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王孝涛及其弟子曹晖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地药材图典》共收录草、木、果、米谷、菜五部265种道地药材。
综上所述,我国道地药材数量约为200-300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与2个特别行政区。
通过对我国道地药材分布情况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并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可将全国划分为8个道地药材产区。在命名上,采用以自然地理位置或行政名称+地域气候特征或地貌特征+区划单位的方式进行。。
(1)东北湿润、半湿润区道地药材产区
位于我国东北部,西邻华北半干旱区,其界限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界限,即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南面为华北湿润和半湿润区,界限为暖温带与中温带界限,即指有效积温3400℃线或1月平均气温-10℃线。本区气候为中温带(北部局部地区为寒温带)湿润和半湿润性气候,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冬夏温差大,冬季严寒,夏秋多雨,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草甸草原和沼泽分布。在行政上包括黑龙江、吉林全部、辽中大部分、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区。本区分布的中药材品种虽少,但珍惜的药用动、植物种类较多,此区域所产的道地药材古称为关药,主要的药材品种有:人参、五味子、天麻、赤芍、甘草、细辛、防风、龙胆、鹿茸、蛤蟆油等;
(2)华北湿润、半湿润区道地药材产区
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南部,其南以秦岭-淮河为界与南方道地药材产地区域相分;东为东北道地药材产区西和北面为华北半干旱道地药产区,其界限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本区属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气候条件较好,夏热多雨、温暖,冬季清朗干燥,春季多风,地带性植被为阔叶落叶林。在行政上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辽宁南部边缘及辽东半岛,山西南部,陕西渭河平原,安徽和江苏的淮北地区,即与通称的黄、淮、海区大致相同。本区所产道地药材种类较多,包括传统的怀药和部分北药。“怀”即古怀庆府,主要包括今河南省的博爱、武陟、温县和沁阳等地所产的常用药材,现今泛指整个河南省盛产的道地药材。其中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久负盛名,另禹白附、禹南星、天花粉等亦为有名的怀药;北药包括地黄、金银花、牛膝、黄芪、麻黄、牛黄、阿胶、土鳖虫等。
(3)华北半旱区道地药材产区
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东面为东北道地药材产区,东、南面为华北湿润和半湿润区,南与南方区域相连,西南面为青藏区域,西面以半干旱和干旱区为界限,即干燥度为4的等值线与西北干旱区产地药材产区相分。本区在气候上属中温带、暖温带半干旱气候,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环境条件较差,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并在局部地区可见荒漠草原,在行政上包括内蒙古包头、苏尼特左旗二线以东和以南地区,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陇东、陇中地区)。本区所产道地药材种类,大致包括传统分类上的北药和西药范围的品种,主要有黄芪、黄芩、党参、麻黄、防风、甘草杏仁柴胡银柴胡、枸杞子等30余种。
(4)西北干旱区道地药材产区
本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东面为华北半干旱药材区,南面为青藏高原药材产区,本区地域辽阔,但气候条件较差,属干旱区并有大面积的戈壁沙丘,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本区在行政上包括新疆全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河西走廊)和宁夏北部。在本区内的局部地区气候条件稍好,如新疆天山、阿尔泰地区、宁夏黄河灌区等,所产药材种类也较多,伊从整体上看,本区仍属干旱区。涉ク道地药材种类兰要有柴胡麻黄银柴胡、肉苁蓉、锁阳、红花、阿魏等10多种。
(5)华东亚热带道地药材产区
位于我国南方药材产地区域的东部,其西侧为西南道地药材产区,大致以我国第一级台阶与第二级台阶的界限为界;其南部与华南药材产区的分界大致是以暖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为界。本区的主体是中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22度,年平均降雨量1100-1800 毫米;其北部属凉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6-20度左右。本区地形复杂,既有天目山、雁荡山,四名山,武夷山等山地,又有平原和丘陵,土壤肥沃植物种类繁多。本区在行政上包括江西、浙江、湖南的全部、湖北和福建的大部、安徽和江苏的中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本区所产的道地药材种多为我国道地药材传统分类上的浙药和南药范围。主产道地药材有“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麦冬、浙白术、杭白芍、杭菊花、延胡索、山茱萸及温郁金)江枳壳、建泽泻、朱砂、雄黄、南沙参、栀子、白前等。
(6)西南亚热带道地药材产区位于南方药材区域的西侧,西与青藏高原相邻,北部为北方药材产地区域,东面是华东药材产区,南部是华南道地药材产区,界限大致与暖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分界相同,本区地形复杂,包括高原,盆地,山区等,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日照少,湿度大,春温高于秋温、春旱而夏秋多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本区在行政上包括贵州大部、重庆、四川东部、云南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东南角、广西西北角。本区所产道地药材种类较多,基本上为传统分类上的川药、云药、贵药范围,主要有黄精、杜仲、白及、川芎、附子、黄连、川牛膝、重楼、天麻、三七和天冬等。
(7)华南暖亚热带、热带道地药材产区
位于我国最南端,基本上沿海呈狭长状,北与华东药材产区和西南药材产区相邻,西部在云南境内抵国境,东、南两面临海。本区属暖亚热带、热带气候,降雨量大,高温多雨,很适宜热带药用植物生长,植物种类极为丰富。在行政上包括海南、台湾全部、广东和广西大部、云南和福建南部,并包括南海诸岛。本区年产的道地药材种类较多,并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传统上称之为广药,主要有广藿香、山豆根、马钱子、广防己、大风子、高良姜、砂仁、槟榔、诃子、益智、鸡血藤等。
(8)青藏高原道地药材产地区域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从纬度上看与我国亚热带地区相当,但因其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4000-5000m之间,气候条件极为特殊,属高原高寒气候。因此,在自然地理、气候、土壤、植被和综合农业区划中均将其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处理。本区地处高原,环境条件较差,植被主要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荒漠,而且植物种类也很贫乏。本区为青藏高原道地药材产地区域,如麝香、冬虫夏草、川贝母、川木香、胡黄连、红景天、绿绒蒿、独一味等,其中很多都是带有高原民族特色的藏药。
参见陆兆华、叶万辉、乔滨杰、王辉:《我国道地药材的产区分布和区划》,《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