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外,寒风刺骨,天寒地冻;棚内,春意盎然,近日,鄂尔多斯宏野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日光温室大棚内一朵朵粉红艳丽的桃花挂满枝头,娇艳动人,构成一幅清新亮丽的“春天画卷”。近年来,旗委、政府“三个中心”“三大基地”规划部署,链接着美好,凝聚着发展的曙光。敖勒召其镇3万多名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用汗水、用奋斗,在北纬37°“净土”汇聚起磅礴力量,创造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征程。
特色产业靓丽纷呈
“净菜”敲开“致富门” 行走在冬季的鄂尔多斯高原冷菜示范种植基地地头,泛黄的牧草和连片的土地定格了夏日基地的风貌,仿佛看到这里火热的场景。今年来,敖勒召其镇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全面打响“净”字品牌,建成鄂尔多斯高原冷菜示范种植基地,建立了从生产源头到加工配送全程可追溯控制体系,保证了蔬菜的原生态品质,实现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精、特、优”高品质蔬菜产品。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鄂尔多斯高原冷菜”区域公用品牌,按需种植蔬菜,企业向农牧民提供蔬菜种植订单,按照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打药施肥、统一农残检测、统一收购加工的“五个统一”标准,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高品质净菜,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土里淘金”的净收益。
今年来,基地两茬冷菜喜获丰收,带动周边农牧民种植冷菜2000余亩,亩均收益2000元以上,产品销往广东、香港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移民区成为“聚宝盆” 白墙瓦房屋整齐划一,院落干净整洁,宽敞平坦的道路蜿蜒曲折,蓝顶的棚圈错落有致,欢跑的羊、吃草的牛、嬉闹的兔子、嘶鸣的驴……敖勒召其镇雅什木都易地扶贫搬迁区甚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一片搭着草棚子的地窖成为昊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聚宝盆”,颜色不一的兔子,或闭目静卧,或跳跃嬉戏。
“兔子平均两月产一窝小兔,我们引进基础母兔600余只,按照当前每只兔子的收购价按照毛重15元/斤计算,一年下来产仔2.5万余只,不仅回了本,还有一些利润。”昊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纪彦强正信心满满地算着账。下一步,敖勒召其镇计划“借兔脱贫”,引导贫困户养兔,形成集聚效应,给每个贫困户“借”5只兔子,在年底归还合作社基础种兔,通过统一的技术指导、统一供种和保价收购的方式,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冬日的阳光透过棚顶照射进驴舍内,一头头体格健壮、毛色油亮的黑毛驴或安静地吃着草料,或悠闲散步。
“目前,搬迁区有25户农牧民在党支部的帮助下和我们签订了五年的养殖棚圈租赁合同,合作社主要通过棚圈入股和劳动入股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合作者负责人介绍道。
另一边,在自家的牛棚前,34岁的官禄山一边爱惜地摸着一头黑牛的脊梁,一边介绍着家里的情况。“搬迁来有这么好的设施,去年养了20头牛100多只羊, 种了9亩饲草料,一年下来有个十来万的收入,收益很不错,所以我今年扩大了规模,还成立了一个种养殖合作社,吸收了6户村民入社,我打算和乡亲们抱团致富。”
再向西行,在一户户干净整洁的小院前,房前屋后桃果树“站立挺拔”,庭院经济俨然成为这里生态绿化和致富发展的新路子。经济林达产后,以每株平均收入180元计算,每户的30株经济林每年可增收5400元。
2018年,敖勒召其镇雅什木都易地扶贫搬迁区正式启用,来自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的贫困人口107户、229人在这里按下“新生键”。每户除了统一建设的新居,还配备了105平方米的棚圈,每人有了3亩水浇地,水电气、宽带等基础设施更是参照了城里的标准。
为做好扶贫养殖产业,镇党委、政府精心优选引进1家企业和4个合作社发展肉驴养殖和肉羊育肥产业,园区与企业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如把没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的土地和棚圈经营权签约入股给公司,棚圈设施每年保底分红800元,饲草料基地每亩每年保底分红400元。饲养1000只羊雇一户贫困户,基础工资每人4500元,并在饲养过程中每只羊增重一斤提成一毛增加工资收入;肉驴养殖合作社雇两名贫困户作为饲养员,每月发放工资5500元……这些“硬框框”便是农牧民发展的硬保障,多产业齐发展的“组合拳”,让产业发展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贫困锁”,群众生活日益富裕。
香菇产业打开“致富伞”在洪山塘村的香菇种植基地,虽时值深冬,工人忙碌,温室棚里,码放整齐的菌棒正待来年春季的生长,火热的基地上开启了跟时间赛跑的模式,积极为明年香菇产业发展壮大备战。
近年来,镇村两级以及包扶部门多方调研、考察,最终确定以集体经营先行先试的办法在洪山塘村打造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发展香菇种植产业。2019年初,在包扶部门鄂托克前旗自然资源局的积极参与下,基地建起了4栋养菌拱棚,购进香菇菌棒6万个,并配套建设冷库、烘干设备等。基地建设以来,探索推行“1143”发展模式,即充分发挥党支部这一基层组织引领示范作用,牵头打造一个基地,通过提供香菇种植技术服务、菌棒生产、菌种培育以及对接市场等多项服务带动企业、合作社、转移农牧民(贫困户)共同走食用菌产业发家致富路。
目前,洪山塘村党支部引领组建香菇种植合作社1家,成员涵盖党员、村民代表、转移农牧民、贫困户8人,引进香菇种植管理企业1家,建成养菌棚8座,菌棒生产厂房1处,带动就业210多人次,生产菌棒15万棒,接收菌棒购买订单5万棒,净收入20余万元。
从种植到养殖,从示范引领到品牌推动,敖勒召其镇的产业正在火力齐发,2019年,种植瓜果蔬菜4万亩、经济林0.8万亩、饲草料6.2万亩,年度牲畜存栏量达42万头只、羔羊育肥出栏6万只,新增肉牛500头,粮经饲比例优化为40.6:25:34.4,全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精准布局全面发力
产业要振兴,布局是关键。根据全镇区位特征、立地条件,敖勒召其镇因地制宜“把脉”,积极优化“四区”产业布局,全面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产业规模化、布局区域化、设施标准化、市场营销化、产品品牌化的特色发展路,推动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
在东部牧区发展高效型畜牧业,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实施良种繁育、肉羊肉牛育肥、绒山羊提质工程,推进畜牧养殖业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在西部农区发展规模型现代农业,依托漫水塘村设施农业发展基础,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促进设施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在镇郊辐射区充分利用“城镇带动”优势,培育“农牧业+”业态,促进农牧业产业同休闲观光、红色研学、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和镇郊出游的“后花园”。
在自然生态恢复区适度发展林沙产业,通过“党支部+企业+转移农牧民”模式,有序发展林果林沙、林下特色养殖产业,拓宽转移农牧民收入渠道。
多极市场活力迸发
冬日的清晨气温已达到零下十几度,而三段地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却很“红火”,这里人头攒动、车来车往,绵羊、山羊的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三段地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耀杰说“这里是内蒙古羊销售的主战场,陕甘宁地区的主阵地,山西、青海、新疆、东北等地的羊也在这里‘集结’。通过三段地这个‘大超市’,活羊能卖到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河南、河北、北京和东北三省。”
2019年,牲畜交易量达到180万头只,交易额突破13亿元以上,这里的活羊价格指数有成为引领中国羊肉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之势。
在对面的大院里,是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一排整齐的钢架结构棚下数十个冷库门依次排开,负责人高开宏说:“市场刚建成冷冷清清,今年,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蔬菜种植面积大增,来自河南、北京、福建等十几个省区的客商在这里蹲点收购蔬菜,蔬菜交易总量达8万余吨,市场极具活力”。
敖勒召其镇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明显,使这里成为优质农畜产品的“中转站”。
2019年,按照全旗建设面向全国的优质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的规划部署,敖勒召其镇依托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基础,配套建设三段地农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敖勒召其镇综合物流港项目,全面推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搭建农副产品输出网。
依托三段地活畜交易市场、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基础,以构建一个平台(农牧业大数据平台)、两大市场(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三个园区(畜产品加工园区、农产品育苗产业园区、脱贫攻坚产业园区)、四个团队(经纪人团队、电商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执法保障团队)为出发点,通过项目建设,力争将我镇打造成内蒙古西部、辐射陕甘宁、面向全国的农畜产品交易集散基地。
投资近2亿的内蒙古恒鑫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一条集生产、流通、销售、配送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菜篮子”产品全产业链体系正在让企业和农户缩小与市场的鸿沟,逐步实现无缝衔接,有效提升市场承载能力。
如今,“高原冷菜”变“热菜”、特色养殖“钱”景好、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利益联结更精准,厚实的资源环境、产业基础优势正在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净地农牧业”牌名声远扬,北纬37°,敖勒召其镇,美好之地,收获之镇,幸福喜悦正在1621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绽放……
图文: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