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2023年第二季度

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2023年第二季度,河东区各部门、各街道聚焦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优秀案例。我们通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法治环境四个篇章,对全区21篇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河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推动河东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务环境篇

河东区首推“双施工同破路”创新举措 项目建设“加速度” 营商环境“升温度”(区政务服务办)

河东计量领域启动数字化政务服务 多措并举以“智”惠企(区市场监管局)

构建高效数据共享机制 赋能全场景数据应用 河东区探索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新模式(区委网信办)

多措并举 精准发力 河东区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规划河东分局、区政务服务办)

“九提倡”“九不得” 亮出优化营商环境“红绿灯”(区委督查室、区纪委监委)

01

河东区首创“双施工 同破路”新举措

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度”

营商环境“升温度”

同一路段反复开挖,增加项目单位施工成本,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针对这个令许多企业群众都头疼的“城市病”,河东区坚持问题导向,全市首创“双施工同破路”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压缩施工工期,降低企业施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扰民和占用城市道路,为优化提升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拿出“河东方案”。

一是建立“双对照”机制,提前谋划,让核查有“据”可依。河东区按照市领导“紧盯重点项目挂图作战”要求,建立了《河东区2023年投资项目服务台账》(后简称《台账》),以《台账》为抓手,依图推进、按图督办,建立“双对照”机制,即将《台账》与《天津市中心城区2023年度掘路计划》对照,将《台账》与各施工企业施工申请对照,灵活运用服务台账,统筹做好掘路审批,对前来问询、申请有关道路事项的项目企业,及时核查是否存在对同一路段进行挖掘、修建的工程,提前做好谋划,积极协调同一路段、同步审批,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膛破肚”,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二是坚持主动对接,统筹协调,让服务有“情”可寄。河东区将企业群众的堵点、痛点,作为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区政务服务办充分发挥政务服务职能,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对于两家或多家施工单位对同一段道路进行挖掘的,发挥桥梁作用,对接各方工期,开辟绿色通道,统筹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开展挖掘工作,尽可能压缩工期,降低企业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2023年4月14日和18日,区政务服务办分别接到天津市普瑞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和国网城东供电公司对广东山庄路(红星路-靖江路)道路工程施工许可和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许可的申请,区政务服务办工作人员,想企业之所想,以这段重合的道路为突破口,经沟通协调,最终两家单位顺利将道路配套管线及电力工程施工周期安排在同一时间段,避免道路重复挖掘,减少占用路面时间,减轻企业负担,尽快还路于民。

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先行先试,让手续有“简”可行。河东区坚持先行先试,推陈出新,“双施工同破路”的创新探索,节约企业建设成本,缩短工程占路时间,减少居民出行影响,降低地下管线安全隐患,推动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加快开工落地。在城东供电公司案例取得成功后,河东区及时总结此次全市首创经验,固化创新成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双施工 同破路”服务机制,打造地方政府、职能企业、项目单位联动新模式,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快进键”,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区政务服务办)

02

河东计量领域启动数字化政务服务

多措并举 以“智”惠企

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先后出台《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河东市场监管局计量检定所从推进计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提升为企服务效率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三个方面积极探索,二季度先后自行研制天津市首个“电子计量证书系统”,搭建天津市首个“区域计量互助服务平台”。河东区在计量领域的数字化创新举措和阶段性成果,在全市计量检定领域率先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化服务,兑现了为企业降低成本、高效赋能、以“智”惠企的“河东承诺”。

一是启用电子证书系统,实现高效能“云服务”。计量检定证书是对被检计量器具计量性能准确与否的唯一判定证明,是处理计量违法的法律依据,因此计量检定证书的制作严密复杂,一张计量检定证书要传递多人经三层签字盖章后才能最终完成,工作效率低,且浪费办公资源,还需要企业现场领取,给企业造成负担。面对实践中的难点,河东市场监管局计量检定所抽调业务专家、法务专人、技术专员组成研发专班,大胆尝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化等手段,摒弃传统纸质计量证书,从电子证书的格式设计、检定结果数据采集、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二维码防伪功能的实现、安全技术的运用以及信息存储方式的选择等各环节进行全新设计和开发论证,实现了证书格式自动套用、检定数据自动采集、数字签名加密防篡改、二维码防伪验证以及数据的全过程存储、流转和访问控制等数字化功能。检定人员只需从中国电子质量监督(e-cqs)系统上获取企业各类被检仪器的计量检定信息,即可完成检定证书的制作、审核、加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电子证书的全部制作过程,实现“云上”发放的“一站式”云服务,不仅制作效率高、成本低,而且信息获取更加准确。

二是搭建区域计量互助服务平台。该平台由第三方计量检定校准和检验检测机构、计量仪器设备制造销售机构、辖区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组成。一方面,通过平台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引导企业提高计量意识、规范计量行为、提升计量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实现高效信息共享、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协助平台单位进行合作和交流,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工艺过程计量控制和保证,从而实现精准互助服务,快速解决日常计量问题;同时,平台鼓励企业开放实验室和计量设备,引导以公平竞争机制为平台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激发平台企业共同利用自身计量能力推动计量要素共享,促进计量技术资源开放,降低中小企业计量成本。截至目前,该互助服务平台已有单位近300家,服务涵盖辖区的全部三甲医院、1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民营医疗机构及79个其他类型企事业、个体工商户。

三是以“智”惠企,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战略发展。我区研制的计量检定电子证书系统正式启用以来,为我区42家企业发放电子证书416余张。所有416张证书全部通过区域计量互助服务平台发放,企业仅需自行使用注册的手机号作为密码下载即可获取计量检定电子证书,使用保存更加便捷安全,免去现场领取环节,提高政务服务办事效率,实现计量检定领域“最多跑一次”的“河东承诺”,“计量服务的提速”更适应当前数字经济业态的营商环境建设需求。河东计量检定所已指导“区域计量互助服务平台”部分企事业单位相继开放实验室和自身仪器设备,自“平台”投入使用的一个月以来,共计免费检定校准计量器具600余台件、平台企业间互助服务7次(主要包括提供计量校准、计量管理咨询、物理量如材料强度、电气特性等检测服务),不仅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品质控制能力,还提高了企业的计量能力、竞争力。这是河东区在营商环境建设中探索将数字化转型应用于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的又一次“惠企”成功案例。(区市场监管局供稿)

03

构建高效数据共享机制

赋能全场景数据应用

河东区探索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新模式

今年以来,河东区坚持以国务院“数据二十条”为指导,加快构建“智慧河东”新格局,先后在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便捷“数字社会”、津心办“旗舰店”建设等各领域取得突破,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手段助力营商环境创新。二季度,为进一步实现多部门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打破信息孤岛,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河东区积极探索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数享、数治、数惠”能力,惠企利民取得新突破。

一是完善数据管理和治理体系。建立“1+1+7”制度规范体系,制定《河东区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的工作方案》《河东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管理办法》及7个数据标准规范,明确数据管理的责任和权限,统一数据格式和命名,提升数据的可比性和可用性,为构建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奠定基础。制定出台《河东区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健全和规范数据共享开放标准体系。

二是建立河东区“首席数据官”制度。召开“河东区首席数据官工作”专题培训会,全方位宣贯“首席数据官”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让大数据走进企业、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明确“首席数据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促进数据汇聚融合、优化治理、共享开放、开发利用。

三是打造区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区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数据中台,统筹全区政务信息资源,持续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促进城区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同时,通过平台完善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的建设,持续加强数据归集整合,为精准施策、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多措并举推进数据共享开放。依托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集中共享区级政务信息类2638个,申请调用市级相关部门数据172次,实现不同层级之间的数据互通、传递和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在区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之际,组织开展5场次首席数据官培训,涉及13个街道、38家委办局,共计51个区级单位,完成696个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并将归集的数据成果应用到了河东区“城市大脑”。编制《2023年河东区政务数据共享考核情况通报》(季度版),建立数字化分析决策、监管督查闭环管理执行链,及时跟踪、全面掌握区属委办局及街道系统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进展情况。

五是创新“智慧河东”应用场景建设。以数据归集共享为契机,围绕纵览河东、经济运行、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城市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优化完善“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IOC)大屏幕相关指标数据,同时推动大屏中屏小屏协同建设应用,持续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构建“以数善政、以数治区、以数兴业”的数据应用新格局。

六是以“旗舰店”特色品牌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聚焦群众和企业高频服务事项,完成“津心办”河东区旗舰店APP端、微信小程序端、支付宝小程序端“三端联动”协同建设并上线试运行,实现政务服务由“网上办”向“掌上办”的进一步延伸。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切入点,设置31个主题应用场景,围绕更新时效性、内容鲜活性、服务实用性,增强用户体验,提升平台热度。制定《“津心办”河东区旗舰店管理制度》,推动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区委网信办供稿)

04

多措并举 精准发力

河东区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

为深入推动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落地见效,河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服务提精度抓细节,全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开工,服务东孙台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证仅用时18个自然日,刷新天津市居住类出让地块项目行政审批新速度,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靠前服务,按下项目开工“加速键”。河东区坚持靠前服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将惠企政策用足用好。在天津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摘得河东区东孙台地块后,区规划部门第一时间上门讲解《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零跑动”办理、阶段性土地出让支持政策、住宅多样性等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梳理项目落地涉及的事项及责任部门,根据企业报建进度,量身定制流程优化方案,制定从拿地到开工审批流程图,提高企业报建效率。同时,结合企业诉求,研究设计项目住宅空间多样化使用方案,切实提高项目品质,打造舒适宜居高质量项目。

二是坚持精准服务,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河东区聚焦投资大、区域贡献度高的重点行业,加强精准服务力度。在东孙台项目审批中,规资河东分局、区政务服务办、区住建委成立服务专班,指定服务专员密切配合,现场帮助办事人整理资料、释疑解难,多地同步指导网上报件,实现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施工证仅用时18个自然日,从项目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4个工作日,6月16日当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同达”;对预计今年开工建设的商业项目——阳光里地块、万欣城二期,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服务,“现场办公”预审材料,提前疏通手续办理难点、堵点,确保项目如期开工;对总投资15.4亿元的万辛庄二期BE地块,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对接渠道,协助企业迅速办理完结施工许可证变更等手续,保障项目顺利运行;对需要办理环评手续的天津市重点项目——市疾控中心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与评审机构专家共同深入项目现场服务,“体验式”协助项目解决在申报流程、环评编制审批等方面的困难,助力项目前期筹备。

三是坚持主动服务,刷新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条”。河东区按照市领导“紧盯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示要求,结合市重点建设及储备项目清单、区重点工作任务,建立了投资项目服务台账,提前谋划,主动服务,依据紧急程度、进展情况梳理汇总为重点、主要、超前三大类共61个项目。以台账为抓手,依图推进、按图督办,稳步开展常态化服务工作,通过服务专班责任到人、定期调度主动服务、紧抓节点倒排工期等措施,全力满足企业诉求,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发展。今年以来,已服务台账项目44个,为河东区城市管理停车一体化等6个项目发放了施工许可证,为丘传35千伏老旧电缆改造工程等5个项目办理了核准手续,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以高效能服务不断优化河东政务环境。(区政务服务办、规划河东分局)

0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