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有一个农民,叫孙胜,种植葫芦已经十几年了,刚开始只种了两亩多,现在已经扩大到了十几亩。前几年还在村里成立了一个种植合作社,不仅自己种,还带动当地的农民一起种植。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很多村民的亩收益已经超过了一万元。下面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做到的?
一走进孙大哥的葫芦种植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葫芦,每一个都不一样。整个种植园种植了16种葫芦,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以就有了眼前形态各异的葫芦。在整个园区,几乎找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葫芦,每一个都很独特,有的像南瓜,有的像天鹅,有的像古代的灯,有的像茶壶等等。
这些形状各异的葫芦,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种形状,而是后期人工干预的结果。这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在葫芦发育的初步阶段用特制的绳子或者模具做出合适的形状,在后期生长过程中还要不停的观察,并及时调整,直到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其中一些形状复杂的葫芦还需要用特殊的工具进行固定。
孙大哥说种植葫芦特别辛苦,因为对葫芦造型的时候正好是夏天七八月份,天气特别热,每天穿梭在葫芦藤蔓下面特别难受,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这些造型成功的葫芦都是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几十至几千元,个别出众的可以卖到上万元。价格主要跟葫芦的造型复杂程度和大小有关。
并不是每次造型都能成功,对于没有经验的农民来说特别难,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才行。对葫芦成功造型只是完成了整个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葫芦进行去皮,晾晒等工作,越往后程序越复杂,需要农民有极大的耐心,其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所有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孙大哥说,他以前把葫芦晒干以后大多都是直接卖掉,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才开始对这些葫芦进行深加工,一般都是制作成工艺品,也就是请一些专业的师傅在这些葫芦表面进行绘画、雕刻、烙印等。这样的葫芦工艺品在市场上可以卖到更高的价钱,目前合作社年收益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万。想了解更多三农故事,可以关注本账号,每天一条新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