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一直以来都是东北人眼中最美味的野生珍馐。然而当地人却很少将它们收割入锅,反而时常“惹不起”。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好奇至极。
东北野鸡:七彩锦鸡与雉鸡并非一回事
东北野鸡的学名叫做雉鸡,它们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做“七彩锦鸡”。许多人常将七彩锦鸡与雉鸡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两种鸟类并非同一种。
雉鸡属于雉科雉属,是我国的本土物种。它们分布广泛,从低山丘陵到平原沼泽都可看到它们的身影。
雉鸡性格独立,喜欢单独行动,有时也会组成小群体活动。东北的严寒不能打败它们,冰天雪地里雉鸡仍能轻快奔跑。
雉鸡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现象。公鸡头部黑亮,裸皮红艳,羽毛色彩绚丽,尾巴长而尖,极为威风。
母鸡相比之下就朴实许多,浅褐色调为主。这种差异是为了吸引异性交配而形成的。东北野生的雉鸡,公鸡通体墨绿色和铜色相间,头顶至颈部呈现出耀眼的绿色金属光泽,喉咙部分一片鲜红,形似火烧云。
母鸡则全身覆满深灰褐色的斑纹,为了保护自己和雏鸡,毛色和环境色调高度融合。
与雉鸡不同,七彩锦鸡并非中国本土物种,而是19世纪末从美国内华达州引入的外来入侵种。它们羽毛艳丽,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
传入中国初期,七彩锦鸡以观赏用途被引入动物园,一时颇为抢手。过去曾有人给它起了“吉祥鸟”的称号,预示着它带来的美好。但后来一些私人购入后不当放生,加之养殖场失窃,使其逃逸入野,快速繁殖成灾。
七彩锦鸡生育能力极强,一公多母,每个母鸡一年可生130余只蛋。它们对环境要求低,能吃多种食物,性格胆小机敏,适应力极强。
在东北等地,七彩锦鸡已经占据了许多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曾有农民报告,自己的庄稼地里到处都是七彩锦鸡,它们大肆觅食,给农事活动带来很大困扰。
野外调查显示,七彩锦鸡已然成为东北一些地区的特色鸟类。游客徒步时,常能看见七彩锦鸡“扑棱棱”从身边飞过,声音之大令人难忘。
一些当地人表示,开始见到七彩锦鸡还会被吓一跳,现在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七彩锦鸡对各类气候高度适应,成为许多乡村常见的野生动物。
野鸡的凤凰涅槃
20世纪90年代,随着野味消费的兴起,野鸡迅速成为餐桌新宠。商人为获取高额利润,大量捕捉野鸡并运往各地出售。
仅河南一地就有上万只野鸡被猎获。野鸡的族群数量急剧下降,多处栖息地被破坏。到1999年,野鸡已濒临灭绝。
为防止野鸡灭绝,2000年8月1日,我国正式将野鸡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此后,捕杀野鸡即触犯法律。
在国家保护政策的扶持下,野鸡族群逐步恢复。专家还开展了野外调查与人工繁殖,进一步增强野鸡的数量。如今,野鸡已从濒危状态全面恢复,数量稳步上升,再次成为我国乡野常见的鸟类。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野鸡”也开始在村中不断泛滥。
泛滥的东北野鸡:繁殖能力强、生存能力强是主要原因
东北野鸡泛滥的原因有很多种。
野鸡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能生活在山野、丘陵、平原、沼泽地等各种地方。东北的野鸡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即使在积雪厚达一米的天气中,它们也能用爪子刨开雪地觅食。
这主要得益于野鸡全身覆盖的羽毛,可以为它们提供充足的保暖作用,抵御严寒。同时野鸡的爪子也适应了在雪地中刨食的需要,变得更加厚实有力。
野鸡的奔跑速度很快,也具有短距离飞行的本领,这使它们很难被天敌捕捉。根据专家观察,野鸡平时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远超一般人的奔跑速度。
若遇到危险,野鸡更可在极短时间内提速逃窜。野鸡虽不能像鸟那样长时间飞翔,但它们一次性飞行可达200-300米远,足以让敌人无法追赶。
当发现危险时,野鸡可以迅速逃窜,或装死、藏身草丛来躲避敌人。这些本领使野鸡的死亡率非常低。
最关键的是,野鸡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每年春夏两季是它们的主要繁殖期。野鸡一岁就开始繁殖,母鸡每窝可生10-15只蛋,每年可繁殖2-3窝。
野鸡孵化期只需18-20天,小鸡3-4个月就可繁殖。在食物充足、少有天敌的环境下,野鸡数量会呈几何级增长。有专家测算,若不加人为控制,东北野鸡的数量每年至少可增长一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野鸡的天敌如狐狸、老鹰等数量并未增加。野鸡基本很少遭遇天敌,所以存活率依然很高。
据东北某保护区统计,过去5年里野鸡死于非命的概率不到千分之三。加之野鸡对各类环境的强大适应力,东北野鸡数量激增至今已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生产。
迫切需要!野鸡泛滥成灾,承担大局可能不及时
当然,国家出台保护政策也是野鸡数量激增的其中一个原因。
如今已在东北地区泛滥成灾。大量野鸡吃掉农民们辛苦播种的庄稼,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然而,由于野鸡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农民们无法捕杀,只能无奈忍受损失。
这突显出一个问题——法律法规的滞后性。
野鸡进入保护目录的初衷是好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捕猎及栖息地破坏,野鸡数量锐减,濒临灭绝。为救助野鸡,国家将其列入保护动物目录,禁止捕猎,在全国范围开展野鸡救助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野鸡保护区,恢复野鸡栖息地。
在国家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野鸡数量逐渐恢复,种群状态明显改善。
然而,尽管野鸡数量已经恢复得“有余”,但相关法律没有及时跟进,仍将野鸡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导致法律与野鸡的实际状况严重脱节。粮食大面积被野鸡糟蹋,农民却无法合法捕杀防范。法律的滞后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不仅野鸡,在金毛羚牛等其他动物身上也出现同样问题。过去濒危的金毛羚牛成功繁衍后数量激增,但相关法律没及时调整,导致羚牛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麻风病、野兔等也存在类似困境。
种群数量激增对野生动物自身也不是好事。大量动物聚居导致疾病蔓延,部分地区野鸡疫病流行,死亡数量巨大。野生动物数量失衡还会引发生态问题,影响生物多样性。
因此,必须正视法规滞后的问题。保护野生动物是好事,但法律必须与时俱进,根据野生动物的实际数量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既要保护野生动物,也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关部门应尽快对东北野鸡进行重新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既保护野鸡又保护农民,维护生态平衡,使野鸡数量恢复理性水平。我们期待野鸡不再是“祸害”,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使者”。
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我们应该倡导理性保护,避免极端做法带来的反效果。
七彩锦鸡数量增加也许预示着生态失衡,我们还需进一步研究其原因,并采取科学方法调控。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一味地“宠着”,更需要我们用智慧引导自然走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