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金山街道岔河片区,风光旖旎,气候宜人。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宽致富渠道?10年来,来自浙江的李升波就在福泉市山水间找到了“致富经”。
“这条鱼是我们公司从2012年的时候拿过来养的,至今也养了有11、12年了吧,这条鱼的重量有68斤……”
走进金山街道岔河片区瓮赏村,青山环绕,绿水相依。在中寨的大鲵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基地负责人李升波。他最先带我们参观的是基地的“镇场之宝”,几十斤重的大鲵住的都是“单人间”,个个“身强体壮”,憨态可掬。
贵州恒欣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升波说:“这种单独居住的鱼它是比较凶猛的,它对水温的要求也特别的高,水温在18度左右是最合适的。”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浙江商人李升波来到福泉旅游,得知福泉的营商环境较好,且岔河自然风景优美,他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发展大鲵养殖。
“我感觉到这个地方水质、环境等各方面都非常好,政策也好,我就突然想到这个地方挺适合养娃娃鱼的。”贵州恒欣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升波说。
大鲵又名娃娃鱼,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和“水中软黄金”之称。人工养殖大鲵,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这让李升波为之心动。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把大鲵养殖成功,绝非易事。创业之初,因养殖技术欠缺,市场打不开,李升波处处碰壁。但凭着一股韧劲和执着,李升波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养殖路上不断摸索、学习、考察、总结……一条商品鱼从幼苗开始养,需要三年时间,三年又三年,这一干就是10年。
“这种鱼是属于商品鱼,大概养了三年半到四年,现在有三斤半到四斤左右,我们就上餐桌了,这样的鱼目前基地有2000多条。我们的基地都是流水养鱼,环境也比较卫生,所以这个鱼的品质就非常好。”贵州恒欣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升波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养殖基地的商品鱼数量也不断增多,他养殖的“黔鲵”也远销贵阳、广州、浙江等地,2022年销售额达120万元。
为了扩大市场销售渠道,李升波决定开一家餐馆,形成一条从养殖基地到餐桌的产业链。
“黔鲵”肉嫩、皮脆、汤鲜,深受大家喜爱。每到晚饭点,李升波的餐馆都会吸引不少前来品尝的客人。
顾客陈丽萍说:“汤鲜味美,真的,值得大家来品尝一下。”
顾客雷光英说:“我是从重庆来的,第一次吃娃娃鱼,比较鲜,比较嫩。”
一条创业路,十年大鲵情。在养殖产业步入正轨后,李升波想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更多人,把特色养殖做强做大。
“我在福泉这么多年了,当地老百姓对我也特别的好,我想既然这一条产业链基本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可以赚一点钱,我就想带动当地的老百姓也来养殖这个鱼,他们来养殖我们来负责销售,大家一起致富。”贵州恒欣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升波说。(胡春林 刘莉 刘金兰 王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