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分层过于精细——不管分3层还是5层,都会存在不同审核人员给出不同的审核结果这个问题,毕竟“好内容”是带有主观性的,文章里有提到引入关联指标去监控,从平台的视角是允许人工审核错误/不一致的,只要最终的数据落在预设的范围。另外,分层分几级、可不可行,需要和运营侧结合平台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也如文章所说“不同平台由于所处阶段、定位、资源配置、内容量级、内容风险程度等原因,在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方式/流程上各有不同,但核心思路均是通过质量划分,将好内容和差内容进行足够精准得圈定以配合后续的奖惩策略”;

2、指标问题——你说的问题其实和“阅读时长”、“完读率”没啥关系,而是与平台的核心指标“日人均停留时长”有关,毕竟前两者都是为核心指标所服务。你举例的行业发展报告与一年级作文,如果行业发展报告整体能带来更高的“日人均停留时长”,那从平台来说报告就是优于作文的,这没啥毛病。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日人均停留时长”,文章将这个指标拆解成了3个指标,用户浏览的内容量、完读率、完读所需时长,这3个指标其实是相互制衡的,这也是提升核心指标的难点所在。你所说的cpm\cvr,电商和广告平台常见,在文本平台作为一个拆解指标可以(替代“浏览内容量”),但如果要作为核心指标,结果会是标题党盛行、劣币驱逐良币;

3、低质内容的处理——(1)不安全内容是直接驳回,带有驳回理由,用户可以选择重新修改后提交;(2)排版问题不影响最终的质量等级评定,如果排版已经严重影响了阅读,审核是有权利直接修改的;

4、内容标签动态调整——针对存量内容标签问题,这篇文章没有说,计划是在下一篇个性化推荐里提及。针对低质量内容,平台审核标准简单,人工误判概率极低,因此这些内容永久不会被推荐(badcase量太少,对平台分发影响微乎其微,除非平台审核标准发生质变);针对非低质内容,是可以正常进入推荐池的,高质内容会在前几天被推荐加权,如果某个中质内容实际有很大的需求量,是完全有机会反超高质内容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