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江水环湾处,江干多是渔人住。渔人终岁业鱼花,纳课输租设鱼步。桃花浪涌鱼花多,鲢鲩出水鳙随波。日暮渔人望电脚,江头兀坐歌渔歌。乘时置筐半浮水,鱼花入筐杓之起。满船归载月明中,沽酒临江浮蚁绿。清波日日流当门,桑麻掩映水云村。披图爱此好风景,人间何处桃花源。”
这是清代著有《鱼苗经》一书的乡人胡调德《儒林乡鱼庄图拟虞道园渔村图诗》所咏的九江鱼花史诗。
这处“人间桃花源”,素来就以“千顷鱼塘万亩田”的美景而闻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使得九江的渔业蓬勃发展。九江鱼花成为了本土的一张特色名片,更成功入选南海区区级非文化物质。
▲《九江鱼花》纪录片(视频时长约23分钟,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历史悠久:明朝获朝廷装捞鱼花的专利
早在500多年前,九江人便开始在西江装捞鱼花。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九江乡取得了朝廷装捞鱼花的专利,垄断了鱼花业,使得“南至闽广,北越淮泗,东至于海,无别种也”。
▲九江鱼花历史图片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九江人总结了一套独特的装捞技术和培育鱼苗的技术,以致“大抵非九江人不知养鱼苗”。
▲九江西江河畔古代江河捕捞鱼花的情景还原
从江河装捞鱼花到鱼苗的人工繁育,九江鱼苗业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鱼苗培育经验与技术,特别是人工繁育鱼苗经过近50年的发展,从传统四大家鱼的繁育到名特优新品种的选育,品种结构不断更新优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更有民谚说:“九江估客,鱼种为先,左手数鱼,右手数钱。”
▲鱼筛
势如破竹:获封“中国淡水鱼苗之乡”
九江镇淡水渔业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知名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最高峰时曾拥有大小鱼苗孵化场100多家,外延鱼苗企业50多家。2013-2015年,全年均渔业产值超过10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90%以上,是佛山的淡水鱼养殖大镇。
2011年,九江镇被认定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2015年,九江水产协会申报佛山市首个农业集体商标“九江鱼苗”获批。2017年4月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品牌推进项目。九江镇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无可比拟的有利地势,在中国水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九江水产协会会长陈杰明介绍:“截止2016年,九江镇拥有佛山市市级水产良种场5家,佛山市农业龙头企业3家,南海区水产良种场3家。镇内鱼苗场鱼苗生产面积近3500亩,外延鱼苗场鱼苗生产面积约1500亩,高峰时鱼苗年产量超过1220亿尾,约占全省鱼苗孵化总量的18.2%,年产值超过2亿元。”
传承非遗:多种手段保护鱼花技艺
鱼花作为九江“三件宝”之一,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渔业技术,更是一种渔业传统文化。
▲数鱼花比赛
民谚有云:“鱼花,细如针,一勺辄千万,唯九江人能辨之。”一直以来,勤劳聪明的九江渔民不断将鱼花养殖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主要包括预测、撇花、挑运、数鱼花等多个十分讲究技巧和经验的养殖环节。其中,又以“数鱼花”技艺极具特色,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唯九江人深谙其道,并代代传承,可以称之为一大“绝活”,准确率90%以上,目前已成功申请为南海区区级非文化物质遗产名录。
▲数鱼花
然而随着人工繁殖逐渐取代传统的江河装捞鱼花,传统的养殖方式逐渐失传。“现在懂得捕捞鱼花技术的人没有几个人了,我算是最年轻的一个,很多懂这个技术的人已经不在了……江河捕捞的鱼花生长速度快、发病少,但现在江河鱼花数量少,操作比较辛苦,已经跟不上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了。”64岁的九江鱼花传承人关振如说到。
对此,九江镇还通过搜集、记录、建立档案等方式,对九江鱼花的相关传统技艺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和保存,通过网络、活动等宣传、展现鱼花传统技艺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还通过举办水产养殖传统技艺大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九江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