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薇、本报记者张建华
从出门在外的打工妹到返乡创业的致富能手,从盲目上马的杂养户到远近闻名的专业养鸽大户,从普通农民到省人大代表,吉水县乌江镇枫坪村村民庄毛英,用奋斗的汗水书写了一个华丽“蜕变”的故事。
努力,人生路上有种渴望叫前行
今年庄毛英42岁。当年初中毕业南下广东务工。婚后,为方便照顾年迈的公公和年幼的小孩,她和丈夫李海民一起决定回乡。生活总得继续,庄毛英一直想从电视节目里“觅出”一条致富门路。
2008年,颇有思想的夫妻俩决定走“人有我优”的路子,野鸡、芦花鸡、竹鼠、鸭子养殖均同时涉及,还种了8亩地,辛苦不言而喻。每天光围着3000多只鸭子就跑断腿。“只盼自然放养能得到消费者格外青睐”,哪知在只图量不图质的消费观念影响下,销售难成了阻挡前行的沟坎。
辛苦付出没有甜蜜回报,庄毛英却不气馁。2011年下半年,经过艰苦充分的市场调查,夫妻俩改了思路:“人无我有”:就专门养鸽子。庄毛英搭建了一个380平方米的鸽舍,首批引进了600对种鸽。资金全靠亲戚朋友那里借。
当地养鸽子的养殖户少,当鸽子出现异常时,兽医也束手无策。庄毛英充当了指挥员、饲养员、技术员等多重角色。有舍才有得,庄毛英经常奔赴广州、南宁等地学习交流,“朋友圈”不断扩大,经验越积越多。
丈夫李海民也没有闲着,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跑市场、拉客户。因为庄毛英养的鸽子羽翼丰满、体型壮硕,鸽子纷纷“飞向了市场”,从最初的几只变为几十只、上百只。尝到了甜头,夫妻俩劲头十足。
坚持,翅膀奋力终于拥有了天空
天有不测风云。“想飞”的事业才一年多点,禽流感席卷而来,无数禽类养殖户遭遇“灭顶之灾”,庄毛英也不例外。辛辛苦苦养的鸽子有半年时间没出手一只,存栏1万多羽,“多得无处安置,每天光吃玉米、高粱、小麦等原粮都要大笔开销。”
“那时鸽子送给人家都不要,不少养鸽户干脆将鸽子放飞改行。”提起困厄期的点滴,庄毛英仍忍不住哽咽。一只只鸽子倾注的是她的全部心血,就这样认输?她怎能甘心,怎会舍得!
进退两难,夫妻俩狠下决心,放手一搏:扩建鸽舍继续养鸽子!30多万元建设费用不够,庄毛英就顶着压力四处借;乳鸽卖不出去,庄毛英就挑选品质优良的培育成种鸽;最后索性把家安在了鸽舍旁,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鸽舍里,观察了解每一只鸽子的状态,细心呵护每一只鸽子的成长。
风雨过后终有晴天,庄毛英夫妇“人退我守战略”取得绝处逢生的胜利!“禽流感的沙尘暴”一过,市场再度复苏。据鸽业协会统计,全国80%的养鸽户都已转型,庄毛英终于拥有了广阔空间,养的鸽子供不应求,销售市场以吉安城为中心引爆,蔓及其他县区。每天凌晨3点,夫妻俩就起床到鸽舍打理,4点左右丈夫李海民便骑着摩托出门送鸽子。
为什么每天都自己送鸽子,不让客户上门?面对记者疑问,庄毛英说,客户与鸡鸭等禽类接触多,上门收货容易把病菌带进鸽舍。宁愿自己吃苦,也要避免感染风险。
“我一直很努力,再苦再难都不会轻言放弃。”这是庄毛英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她的致富“秘诀”。
精彩,展翅飞翔追求高远更图美
养鸽事业风生水起,2015年和2017年,庄毛英先后扩建了两栋鸽舍,现在养殖面积共达1700平方米。债务全清,送货工具也从摩托车升级成皮卡车,家用小汽车也成了“外交”工具。
养殖基地,鸽哨悠悠。记者在每个笼子边看到一张纸条,上面详细记录着乳鸽出生日期、消毒防疫等情况,可见伺候之精细。
如今,庄毛英的基地存栏种鸽6000余对,乳鸽2万多羽,年销售量10万余羽,年产值达200多万元,成为吉安市规模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庄毛英却在考虑,“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考察基础上,准备发展蛋鸽养殖,形成产业互补。
农家出身的庄毛英致富不忘乡亲。在请人务工上,优先安排家庭困难人员。叶桂莲就是其中一名。
叶桂莲是去年夏天起来到基地务工,月工资2400元。在庄毛英的鼓励下,叶桂莲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养鸽技术,为将来自己养鸽子奠定基础。
努力和坚持,让庄毛英夫妻“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今年年初,庄毛英光荣当选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庄毛英又有了“越飞越美”的想法:自己在致富路上不仅要做“探路人”,更要做一个“引路人”。她说,想吸纳一些贫困户以产业发展扶持金入股基地,按比例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