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创新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将“双百创评”活动作为促进选派干部摸清村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载体。广大选派干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职责任务,摸村情、访民情、察实情,总结特色做法,查摆分析问题,研究完善措施,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选派干部履职尽责,提升他们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本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各单位和广大选派干部学习借鉴。
探索发展新模式 企村合作助振兴
——霍山县下符桥镇三尖铺村驻村工作队
三尖铺村“一园一湖一心”红色旅游文化中心
纵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位居首位,也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所在。霍山县下符桥镇三尖铺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具,尤其红色资源丰富。三尖铺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道路,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探索企村合作新模式,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基本情况
三尖铺革命烈士塔
立足红色文化资源
高水准打造红色村
三尖铺村是东北乡暴动核心区、黑炭冲战斗发生地,是曹品三(霍山县第一届苏维埃主席)、陈春如、梁元贵等近百位革命先驱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为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下符桥镇依托三尖铺村革命陵园,以革命烈士塔和烈士墓为中心,打造了“一园一湖一心”为主题的三尖铺红色旅游文化中心,2021年三尖铺村被中组部评为红色示范村。
企业大户发展正旺
农旅融合前景明朗
三尖铺村位于下符桥镇北部,105国道贯穿南北,形成了交通便捷的天然优势。村内有规模企业4家,家庭合作社和农场10家,根发农业、康泰黄牛、康丽葡萄、蓝苑蓝莓等在三尖铺村流转土地成立公司或家庭农场进行规模种养殖,初步形成集龙虾、瓜果、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村街道中有私营服装厂10余家,油坊3处,粮食加工厂2处,沿街商铺106户左右,商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主要做法
帮扶单位大唐安徽发电有限公司扩建的瓜蒌基地
盘活村级资产
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2020年被列为全国第四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三尖铺村获批成为“红色引领、绿色减贫”模式示范点。2020年,下符桥镇建成三尖铺红色旅游文化中心,驻村工作队结合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工程要求,为三尖铺村向上争取发展资金,2021年,帮扶单位投入45万元发展资金,用于改造老村部,建设农家乐,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租赁经营,合作方式为前两年每年上缴村集体租金3.8万元,两年后根据市场行情增加租赁费,同时租赁方采购村民蔬菜及牛肉作为食材,从村里聘请服务员3名,厨师1名,进一步带动本村群众就业。
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三尖铺村地处畈区,水稻种植为村内主导产业,稻虾共养模式种植的技术成熟度高。为更好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在与村“两委”协商后,流转村民土地200亩种植优质水稻,建立“大唐三尖铺”有机优质水稻种植基地,负责水稻后加工、包装、销售。在驻村工作队的申请下,帮扶单位出资30万元帮助该项目发展,由村委会流转土地并管理,聘用村民以务工形式参与水稻种植、收获、晾晒、仓储等环节,在本地加工企业加工、包装,由村委会组织销售。每亩投入租金、种子、肥料、农机使用、商标注册有机认证等费用合计约30万元,预计年产出17万斤水稻,加工成米9万斤,销售收入60万元,带动村民增收6万余元。
挖掘资源优势
完善深加工产业链
三尖铺村内低矮荒废山坡地较多,瓜蒌种植的条件优越,且山坡地流转费用较低,适合大面积种植瓜蒌。2021年,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出资30万元帮扶扩建的瓜蒌基地已建设完成,流转25亩荒山荒地进行开垦种植,并不断探索延伸瓜蒌深加工链条。今年6月,驻村工作队赴岳西金瓜瓜蒌子公司、安徽岳西记公司开展调研,详细了解瓜蒌深加工过程和收益情况,并初步形成了瓜蒌深加工方案,在结合村情实际的基础上,开展瓜蒌子炒制包装,把三尖铺村原有的25亩瓜蒌基地及帮扶单位本次扩建的25亩基地产品集中进行加工。今年预计新增瓜蒌预计瓜蒌子产量5000斤,年收入可增加10万元,另外瓜蒌根和瓜蒌皮有二次经济效益,同时带动附近村民增收约4万元。
培养发展大户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康泰黄牛养殖场作为三尖铺村的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现养殖特色品种黄牛存栏量1000余头,全年销售额1800余万元,利润500万元。驻村工作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培养农村发展大户进行研判,及时将相关的情况向帮扶单位汇报,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争取下,帮扶单位出资50万元帮助企业发展。由村民领养小牛进行养殖,黄牛养殖成熟时,康泰黄牛养殖场以不低于市场价进行回购,依次依年循环。通过此类模式,既帮助企业解决养殖人手不足、成本较高等问题,也激发了当地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群众收入,实现了企业群众双赢的良好局面。养殖场目前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户均增收最高8万元。
三、工作成效
党员干部在三尖铺村开展党性教育
组织建设不断提升
通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三方联动,三尖铺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由2020年的12.8万元到2021年50万元的大跨越,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组织力不断提升,让村“两委”、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产业振兴不断巩固
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的切实帮助下,三尖铺村扎实开展优质虾田米种植、加工销售及农特产品品牌创建,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村集体及农户创收,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村内产业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利用红色示范村契机,三尖铺村在乡村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1年先后被评为六安市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和霍山县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周边知名“网红打卡地”。自红色旅游文化中心建成以来,已接待来访人员150余批2500余人次。
四、工作启示
帮扶单位人在产业基地调研
三级联动是保障
三尖铺村在发展过程中,帮扶单位、工作队、村三方联动,破除过去“单打独斗”局面,在找准发展路径、强化资金支持上“齐抓共管”,在延伸产业链条、打开销售市场上凝聚合力,为村级发展提供保障。
盘活资源是路径
三尖铺村充分利用现有的红色资源和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确定了“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企村共建乡村振兴之路,把红色资源用好,把产业优势用足,开门纳谏,潜心挖掘,推动红色资源厚积薄发、绿色资源集聚发展。
资金投入是动力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驻村工作队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在整合财政资金、创新农村金融、吸纳工商资本、汇集社会力量等方面下功夫,有效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现实问题,为村级发展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