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今天这个时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因此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既然“惊蛰”了,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在浙江大地上,忙忙碌碌,辛勤劳作,干出大作为的小虫子们。
蜜蜂
近年来,蜂业已成为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丽水市遂昌县石练镇大茂坑村有一处以“蜂”为主题的民宿,屋檐下、后山上都安有蜂箱,给整个民宿平添一分野趣。“在建造民宿过程中,无意中发现这里有蜂巢。土蜂蜜味道好,以后住在这里的客人一定会喜欢。”民宿负责人王慧琴说。
与王慧琴不同的是,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竟把蜜蜂变成了宠物。“公司研发了‘宠物蜜蜂’微养蜂技术,引进自动流蜜蜂箱,让大家了解蜜蜂采花酿蜜的全过程,‘宠物蜜蜂’还可以拿到户外公园里放养。”邱汝民说,很多游客不光购买蜂产品,也预定“宠物蜜蜂”,体验养蜂、采收蜂蜜的乐趣。
近年来,蜜蜂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大,蜜蜂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浙江省养蜂业正在实现由“卖产品”向“卖文化”转型。今年以来,长兴、丽水同时举办世界蜂蜜日活动;江山“中国蜂蜜博物馆”、缙云“中华蜜蜂文化主题园”相继亮相。
面包虫
面包虫大名叫黄粉虫,原产北美洲,上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引进饲养。因黄粉虫干品蛋白质含量高达50%以上,它又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江山的鼎益公司从2015初开始经营黄粉虫,两年内不但成功培育出“可食用”特种黄粉虫,还通过搭乘“一带一路”东风,不断拓宽东南亚和欧洲市场。
去年,这家公司的黄粉虫干品,经江山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从宁波口岸运往美国。至此,浙江黄粉虫产品成功抢占北美市场,这也是我省境内首批出口美国的黄粉虫产品。
蝴蝶
在安吉鲁家村,“田园鲁家”作为首批入围的15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去年国庆刚刚开门迎客,当家花旦“蝴蝶农场”举行了揭牌仪式。
整个鲁家村的森林覆盖面积高,到处都是花花草草,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很常见,未来,蝴蝶农场还将在森林里建造一个超大面积的蝴蝶养殖区,专门培育高颜值优良品种的珍贵蝴蝶。
湖州吴兴区的原乡小镇,将打造亚洲最大的室内蝴蝶生态科普馆。在玻璃宫殿内,约15万只色彩斑斓的活体蝴蝶在花丛间翩然起舞,好似世外桃源。
除了科普区域,还有体验区域。游客们可以在百花锦簇、阳光倾泻的玻璃宫殿内放飞活体蝴蝶,也可以参与蝴蝶标本制作。原乡小镇内的其他园区布置也都特色十足,将历史文化与乡村自然景观充分融合。
甲虫
在丽水云和县通往白鹤尖的山坳坳里,有位不折不扣的甲虫狂人,他是牧野虫社的创始人黄赛。
几年前,黄赛在温州开了一家虫社,供圈内好友把玩,品种不过40种,活体不过500只。后来找到合伙人刘海东在云和的深山中利用闲置农房开始规模饲养甲虫,随着队伍不断壮大,现在的牧野虫社已经初具雏形,拥有了九人的小团队,分工细致,各司其职。
“甲虫饲养在台湾和日本非常普及,作为高压力都市人群的一种闲情雅致,就好像我们养花养鱼一样。”工作很疲惫,回到家,看到自己饲养的宠物,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与欢喜。
在广州的爬虫展会上,甲虫成了热宠。黄赛说,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养着一大堆美丽的虫子,每天看着它们进食,成长,羽化,可能是地球上最幸福的昆虫爱好者,
沙蚕
在宁波鄞州咸祥镇横山村的一个养殖场,养殖户夏开立戴着手套,蹲在泥泞的养殖池里,从淤泥里挖出一条条细细长长、浑身长满脚、颜色略微发红的“虫子”。这种“虫子”便是沙蚕,俗称海蜈蚣。
沙蚕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沿海滩涂,因其很受日本及欧洲钓鱼市场的认可,又被称为“万能鱼饵”。于是,他联系了出口沙蚕的收购商,来自上海的收购商告诉他,只要沙蚕质量有保证,就能全部收购。
在临海上盘镇的白沙村,项建伟也有一个海沙蚕养殖项目。
除了长期雇佣的饲养员、装货工,养殖场大部分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每天都会来到这里挖沙蚕洗沙蚕。项建伟说,现在养殖场有50多个工人,每年仅工人的工资支出就有200多万。自己创业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这件事让项建伟很有成就感。
食藻虫
在普陀山梅岑路上的司基畈河边,河岸上成片的旱伞草随风起舞。清澈见底的河水里,形态各异的水生植物密密麻麻,成群结队的鱼儿欢快地游动,构成了一片壮观的“水下森林”。
司基畈河是一条不通海的内河。此前,由于西山二区遍布民房和饭店,经常有生活污水等污染河道,河水发黄、浑浊。从以前的劣Ⅴ类水质到现在的Ⅲ类水质,司基畈河蜕变的答案正来自这片“水下森林”。
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对司基畈河实施了立体式“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据介绍,第一步是投入数亿只“食藻虫”,它们每天能吃下比自己体型大数十倍的藻类。“再种植沉水植物苦草、伊乐藻、小刺藻等,它们不仅四季常绿,还耐污耐低温,就像一个生物净水器,一方面能吸收水里的富营养物质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它们的根系也可以将污泥里的富营养物质吸走,使河底淤泥越来越薄。”该工作人员说,这些水生植物还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再辅以曝气装置,让河水更具活力,待沉水植物生长稳定后再投入虾螺贝等水生动物,建立完整的“水下森林”生态系统。
青虻
家住宁波市镇海区华丰花园小区的洪阿姨,每天准时提着厨余垃圾来到小区的智能垃圾箱旁,刷卡、开盖、投掷——定时定点投掷厨余垃圾。
这个“易腐垃圾就地处理”系统由两个垃圾消化塔并排而立组成,开放式的喂食槽里,“消灭”厨余垃圾的小能手——青虻,正在“大快朵颐”。
“厨余垃圾经过人工分拣,筛除塑料等杂质,然后进入处理设备粉碎,再输送至垃圾消化塔,成为虫子的美餐,每8小时能消化一吨垃圾。”浙江青草地集团生物技术公司负责人雷德君说,经过消化塔后,一部分垃圾混合虫子粪便,成了富含有机物的营养土。
“目前,利用这个平台,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可达到60%。随着居民前端分类准确率的提升,塑料等杂质会进一步减少,利用率有望达到80%。”试行四个多月,平台已经有效处理厨余垃圾25吨。
(本文综合浙江在线、金华新闻网、云和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