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陵川县聚焦农户庭院场地多、闲置率高且群众缺少再利用的实际情况,争取各级资金,以奖代补专门用于发展庭院经济,让小庭院里释放出“大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制定政策全力推进
陵川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出台《关于扶持脱贫户及监测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促进稳定增加收入的实施方案》《庭院经济示范县创建方案》,并按照“一年起步、两年完成、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制定9条激励庭院经济的政策措施。
陵川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相关涉农部门骨干力量,对庭院经济发展潜力、模式、规模、需要解决的困难以及应当支持的环节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汇报。在听取专题汇报和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对庭院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规划、用地、资金、技术、营销等环节,落实责任主体。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由县级职能部门牵头,乡镇政府具体落实在每个乡镇选择工作基础好的村,先行展开庭院经济发展试点示范,每个乡镇至少完成3-5个村、200户的试点任务。随着陵川县发展旅游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通过以奖代补今年计划发展3500余户。
陵川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毕雪忠表示,将对已经完成庭院经济建设任务的村、户进行实地验收,形成验收档案。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户逐条反馈,限期进行整改。对符合验收标准、达到规模效益的村、户,落实扶持政策,兑现奖补资金。
典型开路全面开花
大山深处的陵川县马圪当乡松根铺村,山岭之间的山桃花、连翘花相约绽放,铺山盖岭,五彩缤纷,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
2014年,松根铺村村民孙聚材在陵川县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利用自家的小院落办起农家乐,自家种的蔬菜和产的蜂蜜有了销路,年收入3万多元。然而由于交通闭塞,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有限,导致游客慕名而来、扫兴而归。
对此,驻村帮扶单位积极协调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对松根铺村的水、电、路、网进行设计改造,与村里多次研究,把各家各户的家庭院落、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采取以奖代补的模式,发展起农家接待、药材种植、中蜂养殖、设施蔬菜等产业,松根铺村成了庭院经济的先进典型。松根铺村党支部负责人刘栓保介绍,现在村里有14户农户办起农家乐,有14户农户搞起中蜂养殖,还种植80多亩连翘,养殖100多只黑山羊、200多只散养土鸡、30多头土猪。村民户均收入达到4.5万元,脱贫户户均收入达到3.7万元。
集聚效应助农增收
目前,陵川县围绕农家乐、养殖、种植、中药材等,发展庭院经济2600余户。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引导沿线村庄大力发展“农家接待”,全县小型农家乐、家庭餐馆、家庭避暑客栈、康养民宿等达到1500余家、床位3万多张;依托境内48.24%的森林覆盖率,以蜂业协会为龙头,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养殖规模达到2.3万余箱;依托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结合村庄绿化、美化,大力种植连翘、桔梗、金银花等中药材,打造集中连片“药材园”庭院经济试点,带动全县70%的农户在家门口种药材、采药材、卖药材、稳增收;依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红灯笼、剪纸、柳编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手工豆腐等“小作坊”经济发展,带动1600余户农户实现在家增收。
陵川县以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为骨干,深入到每个村庄、每个脱贫户、监测户,讲政策、传技术、定模式、做方案,动员引导广大脱贫户、监测户积极参与庭院经济发展。毕雪忠表示,陵川县将把庭院经济和乡村振兴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一桌饭”“一张床”“一窝鸡”“一群羊”“一片药材”“一棵果树”“一个作坊”“几个蜂箱”的作用,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董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