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厦门市发展改革牵头开展的2023年度厦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综合评定出2023年度市级“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区级“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上榜”举措涵盖厦门市政务、税务、人才、司法、电力等主要领域,其中多项举措属于全国首创和领先水平。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优秀案例。
本文整理出“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的详细做法与工作成效,为供各地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1.打造“商事登记+许可审批”智能主题一件事套餐服务 (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税务局)
近年来,厦门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事项优化整合等手段,开发市场主体开办、变更、补领、注销等“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智慧应用场景,持续破解“一件事”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系统对接深度不够、业务不协同、办事欠智能等难题,着力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智能主题套餐服务模式。通过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一件事”集成套餐、证照联办等协同融合业务办理的智慧场景建设,持续推动商事登记、市场监管领域许可审批业务的规范化电子化智慧化水平,实现企业和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主要做法
(一)线上“一网通”,打造全方位服务平台。一是不断完善厦门市商事主体“一网通”平台,在开办环节汇集企业设立、发票申领、印章刻制、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就业登记等服务功能;在退出环节,打通市场监管、税务业务闭环,实现简易注销流程一站式办理。二是深度融合市场监管领域商事登记、许可审批数据,形成登记审批一站式、全链条、一网通办,推出涵盖食品经营许可证、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等证照变更、补办、注销一件事全程网办功能,实现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业务“一网通办”。
(二)线下“一窗办”,打造主题式套餐服务。一是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的申办条件、申请材料、申请表单、办理时限、跑动次数等办理要素进行标准化集成,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其中,围绕企业生命周期,推出“开办企业一件事”“食品证照变更一件事”“药品、医疗器械证照变更一件事”“食品证照注销一件事”和“药品、医疗器械证照注销一件事”“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等主题套餐服务;围绕群众生活日常,推出“我要开小餐馆”“我要开超市”“我要开药店”和“我要开便利店”等主题套餐服务。二是整合办事窗口,推出“一件事综合窗口”,将商事登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业务流程进行有机融合,为申请人提供一张清单、一个窗口、一次办结的套餐式服务体验。
(三)开发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帮办”服务体系。一是打造许可审批业务“无感办理”。申请人在网上办理营业执照相关变更、补领、注销等业务时,系统智能匹配该主体应办理变更、补领、注销的许可证(备案凭证),同步生成审批流程;完成登记业务办理时,无人工干预完成审批。二是上线自主公示服务和简易注销预检服务。企业可自行在线备案清算组和发布债权人公告,同时可通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一键查询涉税事项办结情况,相关部门实时反馈预检结果。三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监管领域食药、医疗器械等5类许可备案证明遗失自主免费公告,申请人可通过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进行公告,免于报刊发布遗失声明。
三、工作成效
一是实现数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增强数字应用功能,累计推出申报数据自动校验、从业人员资格智能审核等14项智能辅助功能,确保数据填报“一次完整”,实现在登记环节对市场主体需办理许可审批业务的关联提醒、同步申请、“一次办成”。推出以来,赋能作用持续凸显,其中,“开办企业一件事”网办率逐年提升,截止目前网办率达到93.4%;“食品证照变更一件事”“药品、医疗器械证照变更一件事”“食品证照注销一件事”和“药品、医疗器械证照注销一件事”累计办件超1万5000件。许可备案凭证遗失声明自主公告举措解决了企业、群众许可证遗失声明公告“跑腿多、花费多”的问题,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第19批创新举措。
二是实现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全覆盖。企业和群众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选择“一件事一次办”涉及的全部或部分事项。现有的“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覆盖开办、变更、补领、注销等市场主体生命全周期,融合64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登记、审批事项全覆盖。截至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已推出11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涵盖食品生产、食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等重点领域,其中可网办事项占比超过八成,累计完成“一件事”套餐服务约21万件。
三是实现群众办事少填、少跑、少等。大幅精简材料,合并各事项申请表,整合各事项申请材料,共计精简申请材料97份。大幅减少环节,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证照统发”的套餐服务模式,总计减少81个环节。大幅缩短时限,通过“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审批由“串联”变“并联”,在单一事项办理时限缩短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57天审批时间,部分事项的承诺时限实现压缩至原办理总时限的20%以内。真正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少填少跑少等!
2.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服务“一网好办” (市审批管理局、工信局(大数据局),厦门信息集团)
厦门是全国较早开展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城市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由“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提升,探索政务服务更深层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一、主要做法
1.优化完善我市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体系,具体包括:建设统一预约管理系统、统一排队叫号系统、综合受理系统、通用审批系统,以及通过统一对接闽政通办公APP实现审批工作人员的掌上审批。依托统一预约管理系统,整合提供全市统一预约服务入口,建立起全市统一预约规则,为群众提供全市规范化一致化的预约服务体验,同时有助于优化市、区各政务服务大厅预约资源配置,提高政务服务预约易用度和体验感。
统一排队叫号系统则无缝衔接了全市各政务服务大厅排队叫号设备,并实现排队叫号实时监察,提供统一的排队查询、取号、提醒、叫号服务功能,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办事排队秩序,提升群众线下办事体验。
2.在政务大数据的统一汇聚、分析和治理方面,建设了事项清单管理系统、数据中枢、评价监察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政务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汇聚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挖掘分析和看板展示,辅助审批管理、服务优化和科学决策。
事项清单管理系统,提升了政务服务事项的汇聚分析能力,支持办事指南问题的自动筛查、派单整改、部门反馈,有助于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智能的办事指南,优化政务公开体系,提升政务服务部门依法办事能力。
评价监察系统,支撑全市各部门办事“一次一评”和“一事一评”的工作落实,接受社会监督,全面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深入分析审批服务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办事体验。
电子监察系统,可对办件过程数据进行监测,支持时效监察、流程监察、督查督办,及时发现问题并避免群众办件的办理超时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数据中枢和政务数据分析系统,为更全面地汇聚政务服务数据,实现政务服务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辅助审批管理,为我们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提供决策支持。
3.在政务服务精准化智能化方面,上线了“政务地图”“智能指南”“证照百科”“智能填表”“智能秒批”等特色服务并入驻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厦门分厅,把智能化服务推广应用到群众侧,让群众可以从实际的办事体验中切实感受一体化平台带来的便利。
“政务地图”,是通过全面覆盖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办事点,提供事项办理信息与地址信息“双重搜索”,无缝衔接统一预约管理系统,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的搜索、推荐、查看、预约、导航一站式服务。
“智能指南”,是聚焦群众对于复杂情形事项办事指南看不懂的痛点,以群众视角重构办理条件和办理情形,提供分步骤问答的交互式指南导引服务。
“证照百科”,是以群众熟悉的证照结果为导向,提供百科式引导服务,准确定位所属情形的办事指南和申报入口,提供人性化的便捷办事体验。
“智能填表”,是通过业务梳理、表单优化再造、深化信息共享复用等方式,实现以“数据复用为主、勾选选项为辅、手填为补充”的办事填表方式,优化群众网上申报体验。
“智能秒批”,是用以实现身份核验、材料表单预检、审批要点研判、办理结果出件等全过程智能化审批,深化“秒批秒办”支撑能力,提升群众办事效率和办理体验。
二、工作成效
厦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已达84.16%,除部分涉密涉敏事项外,100%网上可办。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试运行以来,已对接全市26个自建政务服务系统。统一市区办事预约入口和对接各区叫号系统,预约和现场取号累计107万个。通用审批系统累计办件超过2万件,综合受理系统累计收件近3万件,向省网上办事大厅汇聚办件信息累计超过450万条。
3.跑出破产拯救“加速度”,助力小微企业重获新生 (市中级法院)
一、主要做法
从优化破产清算、重整、和解等全类型程序入手,厦门中院通过压降小微企业破产程序办理时间和成本,推动在市场中无生命力的小微企业快速出清,促进要素资源释放、流通,同步主动延伸完善前端服务,通过庭外和解、预重整、庭外重组等方式,积极引导有生命力的小微企业有效重整、和解,把握黄金拯救时机。
二、工作成效
破产法庭共审结595家小微企业破产案件,通过重整、和解化解债务19.32亿元,盘活资产9.61亿元。2023年7月出台《关于小微企业快速破产重整、和解工作指引》,为小微企业“量身”提供简便、快捷和低成本的“友好型”破产重整、和解程序,着力提升小微企业对诚信理念和破产制度价值的获得感与感知度。
4.编创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培育优质创新生态(市税务局、火炬管委会)
一、主要做法
以火炬高新区为试点,运用税收大数据构建关于企业创新的5大领域35个指标的量化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AHP”赋权,得出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效用的指数。助力金融支持,高效集聚创新要素,6大银行根据指数推出“研发创新税易贷”,75家企业达成超6亿元融资、2家达成8000万元股权融资意向,引导保险创设“研发创新保”“产品转化保”等专属险种。助力政府扶持,营造活力创新生态,政府部门推出8项扶持措施,兑现3亿元研发补贴。助力税收服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挖掘253户有国产替代企业,收集扶持需求34条,提出12条政策建议,帮助30余户企业成功对接供需,建立近300户企业培育库,已有44户拟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二、工作成效
税收大数据经过科学的整合分析,以及反复测算验证,变为能够精准描绘企业创新实力的数字画像,并促进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倾斜,解决创新配套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掣肘问题。在一幅幅精细的“画像”里,企业创新情况被转换为可见的数字,企业创新活力被进一步激发。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共用,“信用+指数+金融”的新模式,正有效提升科技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5.深化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实行不动产登记税费同缴 (市资源规划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一、主要做法
将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时所需缴纳的全部税费和不动产登记费合并为一笔支付业务,申请人可一次性缴纳所有税费,后台自动进行清算入库。数据共享,部门联办,打通登记、税务、财政、银联等系统,实行不动产登记、交易、办税一体化服务。数字赋能,合并支付,申请人收到缴费短信通知后,可以扫码方式登录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微信公众号或厦门税务APP,一次性缴交不动产登记费和税费。自动汇集,一码清算,银联系统扣款成功后,剥离出税款和不动产登记费,自动清分入库。
二、工作成效
“税费同缴”解决了税费系统分离、缴款程序复杂、缴款环节众多等难题,较大程度地提升了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便利度,自2023年6月上线后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6.创新“共享站房”,政企协同推动厦门城中村电力改造提升(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市建设局)
一、主要做法
聚焦城中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超容用电、空中“蜘蛛网”、新装增容难、设备运维难、故障抢修难等问题,与政府建立市、区、街道的“三级联动”机制,高效协同。成立城中村电力提升改造指挥部,加强统筹;结合“用电增长需求、网架可靠性要求、整村景观提升需要”编制改造技术导则,统一改造标准,实现10kV线路全缆化,按照“一户(栋)一表箱”原则将多表位集中表箱改为单表位表箱。构建整村改造模式,统筹各项工序,有序过渡新旧电网;首创城中村“共享站房”,提高地面空间利用率.通过“一村一案”推进47个整村电力提升改造.
二、工作成效
目前完成9个整村改造,新增供电容量29627kVA,户均容量显著增加,有效满足用电增长需求,电压质量更加稳定,显著降低频繁停电、消防电气火灾隐患风险,村内供电可靠率由99.983%提升至99.992%,达到A类供电区域标准,惠及6.9万常住人口。
7.开展“信易贷”数据要素隐私计算联盟试点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大数据局)、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市信息中心、金圆集团】
一、主要做法
全国首创“信易贷”领域“N+1+N”隐私计算联盟(首期为“1+1+1”),连通包含政务、商业数据源单位和银行,依托厦门市信易贷平台,安全融合公共数据和市场数据,实现政府端“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银行端“标签数据和模型不出域,数据高效融合计算”,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推动信贷精准投放。首期试点充分展现隐私计算技术对银行的价值,新增“信易贷”场景用数监测手段,实现源数据维度和质量的可视化,支持银行用数需求的定制化适配。?
厦门市信易贷平台作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体系首个地方平台,以信用为核心,充分挖掘公共信用信息价值,积极联合金融机构创新开发产品服务和应用场景,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全国观摩评比第二名,并形成“信易贷”厦门样板向全国推广复制。
二、工作成效
聚焦服务群众关键小事,厦门市创新推出个人信用“白鹭分”,已应用在医疗、教育、行政服务等众多场景领域,为信用良好的市民提供免押金、优惠折扣等服务。截至目前,个人信用“白鹭分”注册用户突破291.52万人,累计上线信用惠民场景92个,用信次数超3800万次,信用惠民金额达9.7亿元。其中,全国首创的“个人信用白鹭分+平台+金融机构”信用就医模式,已在厦门59家公立医疗机构上线信用就医服务。另外,信用停车已覆盖全市2.4万个停车位,信用借阅使用人数达26.8万人。
目前,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和62个系统对接,汇集69个部门17.02亿条数据,百分百覆盖全市法人和自然人;建设上线的“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共享专题库”,部署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形成覆盖全市18个单位、61个数据项、524个字段的金融领域信用数据共享应用清单,推动信用数据在金融领域赋能。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全国首开先河,率先在“信易贷”应用领域开展隐私计算试点,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推动信贷精准投放。
截至2023年10月末,厦门市信易贷平台累计实名注册企业6.16万家,入驻金融机构42家,累计授信8.41万笔、授信总额1108.62亿元,成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助力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
真正解决了各类数据的安全合规应用问题,实现让企业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 解决银企之间的数据不对称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想把隐私计算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数据源,扩大入驻的金融机构,把模式形成一种厦门的经验,厦门的典范。
8.建设厦门数字口岸,提升通关服务水平 (自贸委、厦门海关)
一、主要做法
厦门自贸片区联合厦门海关等单位,围绕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畅通进出口物流、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加快建设数字口岸平台,优化通关服务流程,打通口岸作业单位数据隔阂。依托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建数字口岸平台,开发出口货物智能云分流功能,实现进出口查验货物一次分流;建设出口原产地证服务功能,率先在全国实现原产地证书EMS自助寄递;上线进出境船员线上健康申报功能,实现船舶申报“零见面”等。
1.建设厦门数字口岸 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
关港协同联动
提升海运口岸服务能力
加强与港区码头数据共享,实现海关监管、企业预约、码头作业等信息的高效流转,同时整合口岸数据资源,立足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化口岸服务,提供报关、物流、跨境、综保等一站式服务,通过优化整体作业流程帮助企业作业效率提升50%,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5亿元。
创新服务应用
打造空运无感通关服务
在全国首创“单一窗口+空运物流”的模式,依托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汇聚的优势,实现航空物流链条上各参与方信息的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航空货运进出口全流程电子化作业。
在全国率先实现空运查验创新“机边分流”模式、RCEP查验生鲜小程序、出口转关运抵作业申报等功能。通过“空运物流+通关服务”的建设思路,建立单一窗口、海关、机场货站数据数据的传输共享机制,实现多方并联协同,便利企业作业的同时,强化海关监管和信息溯源。
2.首创关企交互“云流转” 开辟难题破解“新通道”
创新关企互动新模式
加强关企协作
通过建立端到端的全程无纸化传输,实现资料信息线上云传输,为海关与企业沟通开启新模式。同时满足在口岸检查、审单、货物转场、稽核查、法律事务办理等通关全流程实现线上资料协同传输,构建“端到端”的资料通路。
关企交互云流转
破解企业办事难题
企业跑腿到海关窗口递交纸面单证资料的现象,转化为线上“云流转”,支持企业“点对点”联系海关打造“材料提交有平台、诉求反映有渠道、问题纾解有人答”机制。
深化海关应用
助力提升海关服务
解决无纸化监管在基层实操存在的局限性,实现海关线上通知企业补充提交资料,与企业建立双向交互通道,助力海关基层一线作业实现无纸化转型,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更极大地压缩了通关时长。
3.智能云分流 关港联动释放发展新动能
海运出口智能云分流
通过海关、卡口、码头、司机信息交互,集装箱进闸后即司机第一时间获取分流信息,并按要求直达海关指定区域,无须中转和等待,仅15分钟就将货柜顺利卸在海关指定查验场地。通过智能云分流,减少集装箱在码头内装卸和运输的次数达50%,作业时间压缩90%,预计一年可为企业节省成本约164万元。
海运拼箱直提
通过海关、拼箱仓库、码头系统联动,实现进口拼箱业务船边直提,通过路线改造实现了码头和拼箱仓库联通,进一步加快拼箱货物物流通关效率。通过拼箱直提,使拖车司机节约至少2小时的理货等待时间;运输动线优化后由原来至少3小时的提货时间减少为1小时内。
4.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关码通办”模式
创新二维码通关模式
拖车司机凭借二维码即可进出卡口,提升过卡效率,加快货物流转速度。减少传统模式下的人力、物力耗费,加快了货车通闸速度,使码头集疏运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节省了一次纸面交接的等待时间,过卡环节作业效率提升90%。
二维码传递交接
企业之间的报关单信息交接,以二维码作为记录报关信息的载体,实现通关信息的一码式集成,适用于多种业务场景,让不同通关企业角色之间的信息交换更方便,信息流转更加便捷,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单证用纸350万张,节省人工及材料成本约1000万元。
二、工作成效
共计推出创新功能211项,实现多方并联协同,通过以“数据跑”代替“货物跑”“人工跑”,优化整体作业流程助力企业作业效率提升50%,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5亿元,促进口岸数字化转型,助力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9.创新台湾职业资格直接采认机制,清单内资格“非禁即享” (市人社局)
一、主要做法
创新台湾地区人才认定机制,突破因两岸职业资格体系差异、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无法与大陆对应的难点,打通台湾地区人才引进通道,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来厦就业创业。按“分类有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制定采认目录清单、程序、指南和证书,2023年8月30日推出第一批采认目录清单,共56项职业资格(工种),包括15项专技类和41项技能类。
二、工作成效
清单内的资格按“非禁即享”原则直接采认,为台湾人才在厦提供服务、享受同等待遇,促进台湾地区与大陆职业资格对接,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为台胞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便利。
10.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 (市卫健委、市医保局)
一、主要做法
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服务覆盖全市100%开设产科的医院,累计为近3.34万名新生儿家庭提供暖心服务。2023年,医保联合税务、审批等部门及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系统、创新思路,推出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2.0版,为新生儿家庭提供“四心”服务,全力做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一是由“多键”到“一键”集成办理,服务更贴心。全新上线“一键办理”功能,将原来的预参保登记、创建家庭共济、线上缴费、申请儿童医保码等多个关联事项一并提醒统一勾选办理,办结时间由最初的60天到5分钟,现在再进一步压缩至最快1分钟以内。二是由“多跑路”到“零跑路”实名登记,服务更顺心。预参保新生儿完成落户后,无需再线下跑税务、居委会等多部门办理正式参保及实名关联,可直接通过“厦门税务”APP和“闽政通”APP等线上渠道进行办理,真正实现新生儿参保全流程“掌上办”。三是由“单人”到“多人”代展码,服务更暖心。由原来仅支持母亲代展儿童医保码为新生儿就医结算,扩大至父母及(外)祖父母均可,更贴合新生儿就诊陪护实际需求。四是由“单渠道”到“多渠道”缴费,服务更舒心。在使用“现金”缴交参保费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家庭共济金”缴费方式,缴费渠道更多样。
二、工作成效
全国首创新生儿医保参保报销“秒批”服务,解决了新生儿出生医疗费报销步骤多、流程长、手续杂的民生痛点。实现实名登记“零跑路”,并扩大亲情展码范围,丰富缴费方式,让参保群众享受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