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宫崎骏
这是一个创业致富的故事。
更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成长为精明能干的女强人的创业经历。
故事的主人公,是河南洛阳的殷海丽。
2010年之前,殷海丽身在上海,是写字楼里时尚靓丽的都市白领。
2010年之后,她继承父业,成了河南农村日日与牛相伴的“牛倌”。
从排斥,到接受,再到热爱,
创业10年,殷海丽把养牛场扩大到4个,10年卖出去8万头小牛,年总销售额1.6亿元。
女老板殷海丽的创业故事还在继续,我却从故事背后,看到了3个人生真谛。
-01-
第一个真谛:担当,是成长的开始。
殷海丽,生于1987年,河南洛阳伊川县。
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公司做白领。
青春年少,时尚靓丽,殷海丽在大都市生活得无忧无虑。
如果不出意外,她会在这里长期定居。
可2010年,殷海丽忽然接到父亲的电话,催她回家养牛。
那一年,殷海丽23岁,父亲60岁。
一个,正值爱美的年纪,对养牛和牛粪深恶痛绝。
一个,日渐老迈,精力不济,盼望女儿回家帮忙打理生意。
被父亲连番催促,殷海丽不情不愿地回到老家,却对养殖场的事毫不上心。
最开始,她只想敷衍一阵,甩手走人。
可有一次,她陪父亲去东北买牛,目睹年过六旬的父亲,颤颤巍巍,爬到高大的半挂车上,查看牛的状况。
那一刻,殷海丽的愧疚和自责油然而起:
“我不忍心再看到我爸爸爬高上低的那样子,太危险了。”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你之所以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一直对养牛很排斥的殷海丽,忽然醒悟过来。
她放下心理包袱,脱掉高跟鞋,穿上工作服,日日泡在养殖场里。
喂料、除粪、打扫,殷海丽开始从最基本的工作学起。
23岁,是殷海丽人生中的风水岭。
从此之后,她挥手告别了无忧无虑,把责任和担当放在了心里。
-02-
第二个人生真谛:成长,离不开挫折,也离不开鼓励
父亲养牛,都是买小牛回来育肥,一年后再卖出去。
这样做的弊端就是,牛在运输途中的伤亡率最高可达20%,运费和人工成本也较高。
年底卖完牛,一头牛能赚2千元左右,但是加上损耗和成本,几乎不赚钱。
殷海丽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她想自己养母牛,繁育小牛。
一头6个月大的小牛能卖1.3万元,养6个月的成本还不到3千元。
一头母牛哪怕一年只产一头小牛,也能净赚1万元。
殷海丽觉得自己找到了赚钱的秘诀。
2011年,她努力说服父亲,拿出多年积蓄1100多万,大手笔的买回来600多头母牛。
可因为缺乏养殖经验,母牛买回来不久就接连死亡,2个月就死了400多头。
事情搞砸了!
殷海丽像个闯了祸的小孩一样,既自责又忐忑。
她觉得没脸面对父亲,父亲却主动找到了她。
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一顿臭骂,只是拍着她的肩膀问:
“你还有信心干没?”
父亲的一句话,让殷海丽热泪盈眶。
当时的画面,也成了她此生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片段:
“当时就想,哪怕你打我一顿,骂我一顿,我心里也会好受一点。反而我父亲一言不发的时候,心里那种愧疚感,就感觉我好像闯了特别大的祸一样。”
母牛为什么会接连死亡呢?
殷海丽到处请教,最终在鹤壁市一位母牛养殖户那里找到了答案。
因为草料干、湿不分,人工搅拌不够卫生,草料发了霉,导致母牛生病、流产、死亡。
殷海丽花30多万,买了立式和卧式自动拌草机。
又根据专家的指导,把母牛分阶段养殖,每个阶段用不同配方的草料饲喂。
她还给母牛建起了保温产房,并花300万元,专门定制了一批热水槽。
殷海丽养的全是母牛,堪称牛版的“女儿国”。
母牛受孕,全靠从种公牛站挑选冻精,人工授精。
2013年初,养殖场的第一批小牛犊出生了,养到6个月大,就可以销售了。
殷海丽请养牛户来自己的养殖场参观,向他们拍胸脯保证:
“如果你从我们养殖场运回去,一个月之内有什么问题的话,我这里可以无偿地给你换也行,甚至你给我退了也可以!”
包退换的方法,成功打消了很多养殖户的顾虑。
殷海丽的小牛养到6个月,体重能达到500斤,一头能卖1.3万元左右。
虽然价格比同行一头要高出1、2千元,但因为出肉率高、体质好,依然不愁卖。
2014年,殷海丽卖出去400多头小牛,养殖场也被她管理得井然有序。
父亲终于放下心来,把养殖场完全交到了她的手里。
-03-
第3个真谛:精准对接市场,才能高质量发展
2015年,殷海丽养的第一批母牛生育能力已经开始下降。
母牛肉肥,出肉率也比育肥牛低,当商品牛卖,并不好卖。
殷海丽去当地屠宰场推销多次,也没把生意谈成。
有没有能接受肥牛肉的客户呢?
殷海丽想到了广东的潮汕牛肉火锅。
不论牛肉肥瘦,潮汕火锅都可以现切成牛肉卷,下锅涮着吃。
殷海丽请广东一位搞养殖的朋友帮忙,找到一位专门给潮汕牛肉火锅店供货的经销商。
经销商到她的养殖场参观,又试吃了一顿牛肉火锅,对她的母牛很满意。
他不仅自己买了殷海丽的220头母牛,还把她引荐给了其他经销商。
给淘汰母牛找到销路后,殷海丽又开始琢磨,怎样把牛粪变废为宝。
一头牛每天要产生20公斤左右的牛粪,殷海丽之前都是把牛粪送人,可是请人清理牛粪还要花人工成本。
“后来也是无意中看电视,听到了这个。那我这个牛粪,是不是也可以做成有机肥?”
殷海丽从电视节目中得到启发,建立加工厂,把牛粪发酵成了有机肥。
她给有机肥也找好了销路——当地的蔬菜种植基地。
打拼多年,殷海丽也懂得了“莫向和尚卖梳子”的道理。
2019年的时候,殷海丽已经拥有4个养牛场,养殖量达到了6千多头。
小牛、淘汰母牛和有机肥,三项加起来,总销售额达到了1.6亿元。
回乡创业10年,殷海丽接过父亲肩上的重担,一步一步渐行渐远。
年过古稀的父亲,现在反而成了一身轻松的那一个:
“忙的时候我过来,闲的时候一般不怎么过来。因为她在这一块我都放心,我现在就是员工。”
让父母安享晚年,不就是子女最好的孝顺吗?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