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上海11月12日消息(记者 程娟娟)“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两年没来现场出席活动,但苗栗大闸蟹养殖工作依然按照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群的技术指导,有望维持最佳的养殖状态,确保苗栗大闸蟹的品牌知名度。”9日下午,苗栗县县长徐耀昌以一段视频致辞的方式“现身”在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闭幕式。
位于沪上繁华区域的王宝和大酒店,连续多年举办全国河蟹产业界“奥斯卡奖”——全国河蟹大赛,今年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全国河蟹大赛在此举行。9日,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比拼”——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等螃蟹盛产的省份携大闸蟹各路精英汇聚于此,切磋交流。
因疫情影响没能前来上海参赛的苗栗大闸蟹此时正出现在苗栗的多家蟹场里,这些正宗的“青壳白肚黄毛金爪”苗栗大闸蟹正吸引着众多当地饕客们前往大快朵颐。
喝着苗栗水、吃着当地饲料长大的苗栗大闸蟹,提及它们的出身,确是道地的上海蟹宝宝。当这些大闸蟹还是螃蟹宝宝时,它们就从崇明岛出水,一路坐着飞机来到了山清水秀的苗栗县。大闸蟹的这趟奇妙旅行得益于苗栗与上海签署的合作养殖协议。
风光秀美的苗栗县,拥有着丰富的水源,其水质和水温条件适合养殖大闸蟹。2011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台办的支持与协助下,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政府签署《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上海海洋大学将发挥其在大闸蟹养殖方面具有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协助苗栗县发展当地大闸蟹养殖产业,逐步形成苗栗大闸蟹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上海海洋大学还将在大闸蟹苗种供给、育苗技术、营养饲料、病害防治、现代养殖技术及规模化生产等方面提供专家支援和技术服务。此举创下大陆农业技术输台的首例。
2012年1月12日,首批3厘米以下的蟹苗自上海来到台湾。截至10月23日,已有5批33万尾上海产的大闸蟹苗来到苗栗。
上海海洋大学王春副教授是派驻苗栗协助养殖大闸蟹的带队老师,他蹲守苗栗协助指导养蟹4年多,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与苗栗大闸蟹养殖农户在一起,走遍苗栗所有的蟹塘,他和上海海洋大学团队的专家们共同助力苗栗蟹农实现本地化养殖,打破了“北纬28度以南养不好大闸蟹”的业界定论,开创了大陆农业技术首次输入台湾并获得成功的先例。
王春说,苗栗的大闸蟹种苗全由上海崇明岛大闸蟹种苗繁殖基地专供。他们还将水草养殖法引入苗栗,取代之前台湾业者惯用的塑料蟹屋养殖法,使用大闸蟹专用饲料,再辅以杂鱼、螺类、水草等天然饵料,全程施行生态健康养殖,这样大闸蟹的存活率就大大提高。
近10年来上海海洋大学为苗栗提供的是从“种”到“收”的一整套生态养殖技术,先后组织了多批专家团队常驻苗栗指导,结合当地气候、水质条件,把上海的优质蟹苗输入苗栗,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养殖标准,被称为“苗栗模式”。许多苗栗人因蟹致富,大闸蟹成为苗栗品牌,苗栗也成为许多台胞慕名而来的“大闸蟹之乡”。
台湾苗粟县养出的大闸蟹每年都回上海参加全国河蟹大赛。2012年初长成的苗栗大闸蟹首次返回娘家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王宝和杯大闸蟹评比活动,苗栗大闸蟹斩获金蟹奖,两岸产业合作带来的“养蟹经”让苗栗当地农户受益匪浅,初尝养蟹硕果。
沪台农业合作不仅带来“苗栗模式”成功养殖大闸蟹,同时沪台青年交流也因蟹升温。2016年,一部取材于上海海洋大学帮助台湾苗栗县农民养殖大闸蟹故事的现实题材影片在各大高校上映。来自海峡两岸的两个年轻人因蟹相识,为蟹奔走,养蟹生爱,最后一“蟹”定终生。
当下疫情阻碍了两岸人员往来,但隔不断沪台两地多元交流。疫情下沪台交流不断流,苗栗养殖户与上海海洋大学的教授团队通过微信群、云交流开展交流互动,从养殖难题、养殖技术培训、到螃蟹产业发展趋势,云上交流依旧热络。
如今,上海与苗栗携手精心培育出的“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大闸蟹,已经成为大陆向台输出农业技术并惠及当地乡亲的产业典范。苗栗县县长徐耀昌当天隔屏讲述着这段沪台两地的“蟹缘”,得益于上海海洋大学专家们近十年来的用心和努力,助力苗栗扎好河蟹养殖的良好根基。从2012年上海首批蟹苗运抵苗栗,至今近10年,十年磨一剑,为两岸农业交流建立良好典范!
小螃蟹,大协作。又至一年丹桂飘香时,沪台民众迎来了最佳品蟹之际,苗栗的螃蟹产业商机更加红火。上海苗栗两地以蟹为媒,延续多年来累积的合作成果,传递着两地民众交流的感情。这些在长江边孕育,吃着台湾饲料,喝着苗栗水长大的大闸蟹如今在台湾已经扎下了根,两岸之间“蟹”的传奇也将继续书写。